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司法公正是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及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屏障。由于司法审判有着自己特殊的制度、规则,司法公正具有相对性。我国应立法保障法官审判独立,制定合理的制度提高法官素质,正确评价审判结果以树立司法权威,以此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
公平正义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法律的权威性必须以公平正义为基础才能实现。检察机关履行民行检察法律监督职能,是在当前我国的司法模式下,为维护公平正义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检察机关实施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目的,就是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法制统一。  相似文献   

3.
追求司法公正是在应然层面上法律所永恒追求的价值,而维护司法权威则是在实然上树立司法独立形象的必然。实际上.树立司法权威也是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却貌似水火不容,冲突极大。一些当事人、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惜以冲击、诋毁司法机关为代价,致使一些司法机关名声恶播.甚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追求司法公正是在应然层面上法律所永恒追求的价值,而维护司法权威则是在实然上树立司法独立形象的必然.实际上,树立司法权威也是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却貌似水火不容,冲突极大.一些当事人、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惜以冲击、诋毁司法机关为代价,致使一些司法机关名声恶播,甚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黑小兵 《人民论坛》2013,(8):152-154
当前司法缺乏公信力的原因包括司法体制现状无法满足群众期待等多方面。司法公信力主要包括维护法院生效裁判文书既判力,提高法官作出权威性判断的能力等。提升司法公信力,要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权威;要强化司法终局性,减少生效裁判的不稳定性;增强司法独立性,保障司法公正;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孙建 《群众》2012,(3):52-53
通常认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既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维护司法公正的方法有很多,但司法公开无疑是最直接、最基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立法工作已在正常有序地推进,初步形成了基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律体系。法治成熟国家的经验表明,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法治的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及司法运作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期望,这就决定了司法公正成为社会法治化的焦点和关键。一司法公正重于泰山。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各类案件作出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裁判。法律的权威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界定的保证,是实现社会法治化的强制性保障。司法机关通过兵司法程…  相似文献   

8.
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权是其基本权利之一,侦查程序特别是搜查、扣押容易侵犯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权利。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存在滥用搜查、扣押侵犯犯罪嫌疑人财产权利的现象。应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赋予犯罪嫌疑人相应的权利,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财产权的保障,以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董必武的司法思想对于现阶段树立司法权威、铸就和谐社会意义深远。在发扬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落实司法公正、司法独立、法官魅力、司法终审权、裁判执行、司法仪式等司法权威的生成条件,方能构筑和谐社会的司法屏障。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和个体公正的统一,并最终通过个体公正即法官对具体纠纷的正确裁断体现出来,因而司法公正也即法官角色行为的正当性。法官角色行为正当性的主要依据乃法官的伦理道德,因此,法官伦理道德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内容。法官的伦理道德影响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司法权威,应从各方面加强对法官伦理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栗向东 《前进》2013,(4):44-45
党的十八大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依法治国,作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法治系统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各级司法机关依法办事,实现司法公正,则是依法治国方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是人民法院始终追求并努力实现的司法目标,也是衡量司法能力强弱和司法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无论是严厉惩罚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还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归根结底都要靠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动去体现、去落实。为了切实实现司法公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法院应不断强化管理、创先争优,努力提高办案的质量、效率和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3,(22):64-64
公开是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同样需要以“公开”作为保证。司法过程只有真正做到依法全面公开与透明,才能促进司法的公正,确立司法的公信。  相似文献   

13.
司法权威在一个社会的强弱程度是追求法治国家法治程度的坐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公正的基础,是司法权威追逐的首要目标。我国长期以来将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隔裂,片面强调司法权威,忽略了司法公信力的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弱化趋势将损害法律权威,不利于社会法律意识的巩固和提高。同时应警惕"街头公正"异化而催生法律虚无主义的回潮和泛滥,冲击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的建设。因此,我国应加快司法改革以建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崔令之 《湖湘论坛》2001,14(3):56-57
司法是法律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人们权利得以救济的最后屏障。不论何种纠纷,人们诉诸司法机关,目的就是要寻求一种公正的裁判。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司法制度建设历经波折,司法公正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在一些部门和地方相当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为此有必要进行司法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一、改革司法体制是司法公正的关键 在法治社会,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建立合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而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带有浓厚的行…  相似文献   

15.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4,(28):20-22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强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的实现.则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关法学专家认为。在实现司法公正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在基础型因素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方面入手,同时要加速健全司法权分工配合制约机制和人民陪审员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众对司法活动的有序参与,逐步畅通和规范普通民众参与司法的途径,孕育司法民主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自有法以来就是司法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为解决各类社会冲突而追求或持有的一种法律思想和法律评价。而任何一种公正的法律思想都必须经过一个理性程序运作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形态的公正。司法实践中,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有很多,但要做到司法公正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17.
日益突出的信访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消极因素。信访困境的产生,是长期以来种种社会问题积淀的集中体现,其产生的根源涉及经济与政治体制、民意表达与纠纷解决机制、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等多方面。信访制度必须进行法治化改革,宏观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微观上应改革现行信访体制,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彰显司法权威.维护信访权与惩治滥用信访权并重.  相似文献   

18.
在以司法公正为目标的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为目标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司法审判应当注重纠察网络民情可能的偏失,同时理性地回应网络民情,发挥网络民情对司法审判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陕西法院坚持以“审判工作五进”和“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和建议活动”为司法机制创新切入点,扩大公民有序的司法参与,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支持实现司法公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仅以2009年为例,全省法院共有20150件案件采用“五进”的方式进行审理和执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完善应努力做到合理配置司法权力,确保司法独立;公开司法活动,体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确保程序安定;强化监督制约,树立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