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经过30年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整体上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总体上已经由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官民如何互动。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启动的,间.社会并没有成为一个足以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事情的变化是在最近这几年。这就是我多次引用裴敏新的话所说的“社会生态已变”。虽然现在还很难乐观地断定民众左右历史进程的力量有多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官民如何互动。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启动的,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假象。在过去30年间,社会并没有成为一个足以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力量。事情的变化是在最近这几年。这就是我多次引用裴敏新的话所说的"社会生态已变"。虽然现在还很难乐观地断定民众左右历史进程的力量有多大,民众力量的发挥还需要通过对上层政治的影响才能实现,但必须要看到,民众和社会已经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的未来取决于两种力量的互动。能够给中国带来希望的,是两种力量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为标志.中国改革的第一个30年“这一页”已经掀过.开始进入下一个30年的新阶段。下一个30年.历史赋予中国所承担的.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式”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环境制度改革。这“五环式”改革,环环相扣,共进共荣。完成此任务,恐怕还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前线》2009,(1):47-47
30年改革开放,北京民生领域改革成效显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2003年前后,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待遇标准的调整制度,以工资指导线、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蓝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几年推出的“皮书系列”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成立以来发表的第11本年度“社会蓝皮书”。本书分为发展篇、调查篇、改革篇、专题篇、阶层篇。这些篇目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未来的走势和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7.
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社会建设方面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需要来一场社会进步运动。社会进步运动的目标是:制约权力、驾驭资本、防止社会的溃败。要实现这三个方面的目标,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健康社会,需要社会的重建。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我觉得到了今天应该将社会重建这个问题提出来了。最近这几年,社会重建这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奋斗》2008,(11):18-18
农村改革经过30年的风雨历程.今天又处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部署,努力在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石岩  万静 《党员文摘》2007,(6):10-11
30年前的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从此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脉搏。学者刘海峰说,尽管有各种缺陷。但30年来.高考制度无疑是中国所有制度中最公平、最具公信性的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十件趣事”的故事丁启文公元2100年夏日,京城出了一件小小的罕事。某大学俱乐部突出奇想,要他的会员推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十件趣事。公告里说,那是改革的一个无可避免的“泥塘湖”,主流是好的,但千奇百怪的事情多多。本次征集活动,一不为追踪当时的主...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建设思想的不断成熟,是对中国社会结构、社会总体布局以及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思维突破和观念创新。当前,中国改革发展已从重视社会建设理论阶段飞跃到了开始进行操作和运用的阶段。在此时期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作一回顾和总结,对在新一轮改革中稳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实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既是历史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也是建国后重城市、轻农村发展战略造成的。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必须进行政策变革和制度创新,逐步消解历史形成的二元社会体制。根据宁波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增长率,可以分三步走,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待遇的平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不仅说明过去,而且还会告诉未来。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程,其中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确立一个世界眼光。要确立一个世界眼光,不要以为是专对涉外部门和学者而言的,也不要以为只是公务官员的事情,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应该说这是每一...  相似文献   

14.
俞可平在2005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撰文说,推动并领导改革事业的邓小平同志,认为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中国全部改革事业的前提,因此,他把“解放思想”当作其改革运动的首要任务。简单地说.解放思想就是要使人们从旧的教条、旧的思想中挣脱出来。提出与社会进步和时代要求相一致的新思想、新理论.并用这些新的思想观念去指导社会的实践。中国20多年的改革事实充分证明,思想观念的变革,与社会政治的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就是一个新旧思想观念的碰撞过程,一个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26):67-67
本书总结了新中国辉煌60年三大新政成果,反思了历次改革积累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出现的难题和挑战;认为中国已经开启了第二次改革,并深刻阐述了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征程的系列改革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登陆我国15年来,其发展势头及对国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影响和强大冲击是人们始料不及的。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进步举世瞩目,但伴随改革而生的种种社会矛盾,如贫富分化、民生、腐败等多方面的问题,借助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已成为政府管理不得不面对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建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其重要的价值导向。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构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对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人们追求社会理想的历史活动有着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叶茂 《廉政瞭望》2012,(23):22-23
20年前。改革的春风因小平谈话而激荡神州。2012年的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改革的岔路口。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认为,改革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这个社会在各种动力下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管你原来主张什么,社会纲领是什么,它总要有一些新的事物出来,对于这个部分,无论是老30年还是新30年,都是有的:另一部分就是社会当中冒出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权利,如何使其合法化,这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说,改革就是解决新事物的合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的铸“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杰 《新长征》2008,(5):18-20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整整30年。30年后回眸,中国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同时,政府也先后经历了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从制定计划的政府向市场引导的政府、从围绕权力运转的政府向为社会服务的政府、从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等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30年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阶段我国改革继续深化、社会全面发展所依托的一个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