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MDV gB重组痘苗病毒RVV gB、HVT冻干疫苗、痘苗病毒WR株分别按试验程序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检测试验中的 1日龄SPF鸡进行免疫接种 ,并于 15日龄时对试验各组鸡用GA株强毒攻击 ,经IFA抗体检测 ,及以PHA为有丝分裂原的淋巴细胞转化检测 ,结果表明 ,重组病毒和HVT冻干疫苗免疫鸡均获得了较高保护 ,体液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 ;细胞免疫效果在攻毒前差异不显著 ,但攻毒后第 2d开始 ,RVV gB免疫组鸡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HVT冻干疫苗免疫组鸡。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测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 gB F)的免疫产生期,将60只30日龄SPF鸡随机分为6组,以5d为间隔在试验开始第0、5、10、15、20d时选取10只进行免疫,经翅内侧皮下注射接种1000PFUrFPV gB F,另外的10只作为对照。在第1组免疫后的第25d,将不同日龄免疫组和对照组试验鸡再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新城疫病毒F48E9株强毒攻击。结果表明,在rFPV gB F免疫接种后第10d时,可以诱发抗gB的抗体,保护免疫鸡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新城疫强毒的攻击。由此确定,rFPV gB F免疫产生的时间是接种后第10d。  相似文献   

3.
用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A与N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rFPV-12LSH5NA对10日龄带有H5亚型AIV母源抗体的商品鸡进行了首次免疫,17日龄时再用H5亚型AIV全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免疫鸡分为2个批次,分别在24和31日龄用H5亚型AIV进行致死性攻击.在24日龄攻毒组中,rFPV首免与全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组的死亡比例(0/17)显著低于17日龄全病毒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16/17).在31日龄攻毒组中,rFPV首免与全病毒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组的死亡比例(0/17)显著低于10日龄rFPV单独免疫组(6/17).结果显示,在鸡群普遍存在针对H5亚型AIV母源抗体的情况下,rFPV首免与全病毒灭活疫苗配合使用能使鸡体快速建立坚强的免疫保护反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马立克病(MD)抗性选育对鸡马立克病病毒(MDV1)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的影响,利用MDV1攻毒后第4、7、10、14、21、28和35天共7次采集并分离的全部试验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采用real-time FQ-PCR方法对这些材料中meq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病毒载量,用来分析比较MDV1在MD抗性鸡与普通鸡以及HVT疫苗免疫鸡与HVT疫苗未免疫鸡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普通鸡非免疫攻毒组(B组)的MDV1含量于攻毒后第10(P0.05)、14(P0.05)、21(P0.01)、28(P0.05)、35(P0.05)天显著高于MD抗性鸡免疫攻毒组(F组),而其他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鸡MD抗性选育结合HVT疫苗接种可显著降低鸡体内的病毒载量,从而降低MDV1感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从辽宁省某鸡场疑似马立克氏病发病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到1株适应鸭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蚀斑克隆和细胞传代,成功培育了1株增殖性能稳定的MDV细胞毒株,命名为HC135株;将HC135株第4代细胞培养物分别人工感染非免疫和不同疫苗免疫的SPF鸡,分析其对鸡的致病力,分离毒株攻毒对照组鸡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30%(3/10);HVT疫苗及HVT/SB1双价疫苗对分离毒株的保护指数分别为22.2和40.0。结果表明,该毒株可以突破HVT疫苗和HVT/SB1双价疫苗的免疫保护,具有特超强毒株(vv+MDV)的特点;也证实了我国商品鸡群中存在vv+MDV毒株。同时比较了HC135株与14株参考毒株的Meq基因序列,发现其Meq基因的ORF内没有基因片段的插入或缺失,推导的氨基酸存在点突变,这种突变符合高毒力毒株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6.
将表达禽流感病毒 (AIV)H5HA和N1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 (rFPV HA NA)以不同剂量分别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点眼及滴鼻途径接种于 4周龄SPF鸡。结果 ,该疫苗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接种的SPF鸡 ,能够诱导其产生血凝抑制 (HI)抗体 ;用10 0LD50 的HPAIVA/Goose/Guangdong/ 1/ 96 (H5N1)毒株攻击后 ,免疫鸡无一发病和死亡 ,免疫保护率为 10 0 %。以点眼和滴鼻途径免疫的SPF鸡 ,大剂量接种能够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 ,攻毒后的保护率分别为 83.3%、6 6 .7% ;而小剂量接种则不产生免疫反应 ,保护率为 0。表明rFPV HA NA疫苗只有经翅下刺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接种 ,才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PCR方法扩增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2 .8kbgB基因 ,并且在其两端加上PstⅠ和NotⅠ酶切位点。然后用PstⅠ /NotⅠ酶切回收 gB片段 ,插入到转移载体 pEFgpt12s复合启动子Spromoter的下游的PstⅠ /NotⅠ酶切位点处 ,构建了转移质粒pEFgpt12s gB。将该质粒与鸡痘病毒 (FPV)野毒 2 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通过MXHAT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蚀斑纯化 ,经PCR扩增证实重组病毒中含有 gB基因。重组病毒和FPV野毒在CEF上形成空斑大小无明显差别 ,病毒效价分别为 10 -5.43 TCID50 /mL和 10 -6TCID50 /mL ,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不影响所构建的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鸡马立克氏病(MD)的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接种鸡胚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验表明:18日龄鸡胚接种HVT疫苗对孵化无不良影响,与1日龄 雏鸡接种HVT疫苗比较,鸡胚免疫后较早产生免疫保护,用MD强毒(BJ—1株)腹腔内接种攻击后,保护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β-防御素-5(Av BD5)分子佐剂与HVT冻干疫苗联合免疫雏鸡后是否具有免疫增效功能,笔者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v BD5,制备了分子佐剂,将1日龄雏鸡随机分组分别注射PBS、空质粒pcDNA3.1(+)、分子佐剂、CVI988疫苗、HVT冻干疫苗以及分子佐剂联合HVT冻干疫苗。在鸡7、14、21、28、35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5只鸡,分别对其免疫器官指数、T淋巴细胞及血清抗体的含量进行计算或检测。结果显示,Av BD5基因扩增后测序,与数据库Av BD5基因同源性为100%。分子佐剂可促进脾和法氏囊的生长,并显著增加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HVT冻干疫苗联合免疫后,可以显著增加血清中Ig G抗体的含量以及MD抗体的水平。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Av BD5,作为分子佐剂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能力,可提高HVT冻干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HVT)的构建策略,以HVT FC126基因组非必需区UL44~UL45为插入位点,构建带有大肠杆菌黄嘌呤-鸟嘌呤磷酸转移酶基因序列(gpt)标记的HVT转移载体质粒pUAB-gpt。然后构建表达IBDVAH1株VP2嵌合法氏囊素三肽(BS10)表达盒并克隆入pUAB-gpt,获得转移载体质粒pUAB-Pec-BS10-VP2-Egpt。将该转移载体与HVT 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IBDV抗体夹心ELISA检测、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表达VP2基因的重组HVT病毒rHVT-Pec-BS10-VP2。将该重组病毒免疫1日龄SPF鸡,免疫后第14天,鸡群可以检测到IBDV抗体。免疫后第21天,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反应显著。证明IBD重组火鸡疱疹病毒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禽流感病毒 (AIV)、新城疫病毒 (NDV)基因组序列高度保守区 ,设计合成了 2对引物 ,以AIV、NDV培养物提取RNA并反转录 ,进行RT PCR特异性片段扩增 ,扩增的片段大小分别为4 70和 32 0bp。结果 ,扩增产物与设计的 2对引物之间的序列大小一致。通过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 ,AIV、NDV培养物均可扩增至 1 0 - 4,表明本方法对 2种病毒具有快速、特异和高度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以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为载体的反向表达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rgp)的重组活载体疫苗,将EGFP-rgp的表达框克隆入p8-AA载体的Sph Ⅰ/Nde Ⅰ酶切位点处,经酶切鉴定为反向连接,阳性重组子命名为p8AA-EGFP/rgp.在质脂体介导下将该质粒与Bartha-K61共转染PK-15细胞,获得rPRV/EGFP/rgp重组病毒.对纯化后的重组病毒进行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的效价(TCID50)为108.25/mL;外源基因在细胞内得到了有效的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形态学观察、动物回归试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干扰试验以及血凝试验分离鉴定了1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粒子多呈球形,直径为80~120 nm,有囊膜,表面有冠状突起。鸡胚连续盲传至第 1~2 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出现侏儒胚;分离株可显著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病毒尿囊液无凝血活性,但经5 g/L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够凝集10 mL/L的鸡红细胞。利用RT PCR技术对分离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命名为AH3 04株。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口蹄疫 (FMD)防制十分重视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但近年来 ,本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频繁暴发流行 ,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 口蹄疫病毒和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 (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 ,被国际兽疫局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易感动物包括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猪等 2 0个科的 70多种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猪和牛的临床表现最严重 (也有猪发病而牛不发病 ) ,羊只表现亚临床感染。在自然状态下FMDV可经消化道感染 ,经呼吸道感染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数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即…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细胞因子在抵抗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从狂犬病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狂犬病病毒的5个结构蛋白N、P、M、G、L在狂犬病病毒致病性中的作用以及细胞凋亡在该病毒致病性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狂犬病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狂犬病的防制和疫苗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某猪场饲养母猪 60 0头 ,1999年 8月份初产母猪所产仔猪 3日龄开始发病 ,病猪以发热、尖叫、抽搐为主要特征 ,7日龄时有的整窝死亡。经确诊为伪狂犬病 (PR)和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病毒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该场建于 1997年 8月 ,同年 9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近 40 0头。 1998年 1月配种 ,生产正常。 1999年2月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 2 0 0余头 ,1999年 4月配种。配种前 3 0d左右按免疫程序分别注射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和PR等疫苗 ,其中PR…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一种新型有效的狂犬病重组活载体疫苗,将EGFP-rgp的表达框克隆入p8-AA载体的Sph Ⅰ/Nde Ⅰ酶切位点处,将酶切鉴定为正向连接的阳性重组子命名为p8AA-EGFP-rgp.在质脂体介导下将该质粒与Bartha-K61共转染PK-15细胞,获得能够表达狂犬病病毒(RV)CVS-11株糖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EGFP-rgp,经RT-PCR和Western-blot鉴定后对犬进行肌肉注射免疫,并测定相应试验指标,研究重组病毒对犬的免疫诱导情况.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可以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针对RV的中和抗体水平[(0.95±0.21)U/mL]在14周时还保持相对国际最低保护标准(0.5U/mL)较高的水平;且产生的针对RV和PRV的中和抗体水平均达到了相应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水平,抗体效价均维持在14周以上.  相似文献   

18.
根据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ATCC VR-2332保守区ORF6和ORF7的基因序列,设计了1条37 bp的寡核苷酸探针,末端用生物素标记.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人工感染PRRSV SC-1株的28日龄仔猪进行了病毒核酸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7~28 d于肝、脾、肺、肾、扁桃体、胸腺、肺门淋巴结、肠和大脑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其中肺门淋巴结的阳性信号一直较强,脾的阳性信号逐渐增强,肺的阳性信号较弱,心脏未见阳性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19.
通过荧光染色对鸭瘟病毒(DPV)CY07株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了测定,并通过real-time PCR测定了其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增殖规律,探讨了DPV CY07诱导鸭瘟发生的机制.结果显示,DPV CY07株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凋亡率于接毒后第12 h时达到峰值12.85%,对照毒株鸭瘟标准毒诱导的细胞凋亡在接毒后第8 h达到峰值10.57%.DPV CY07株的数量在接毒后第20 h开始急剧增加,至第24 h增幅为102.02;鸭瘟标准毒的数量在接毒后第16 h开始急剧增加,至第24 h增幅为102.21,且试验结束时DPV CY07株的病毒量低于鸭瘟标准毒株.说明,DPV CY07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较强,这可能是其毒力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