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藏政办发[2009]149号(二○○九年十月三十日)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为加强我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我区草原生态环境,加快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9年将在我区开展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我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西藏自治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现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草原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草原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祖国边疆。草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西、北部干旱地区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植被,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保持边疆安定和社会稳  相似文献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盟总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浩瀚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丰富的河流湖泊,赋予呼盟重要的生态地位。从地理分布来看,呼伦贝尔生态系统是东北、华北及京津地区的天然屏障。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呼盟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增加IO、25个百分点;相继建成4个自然保护区,占全盟总面积的6.l%。在治理城市污染和水污染方面也取得f一定的成效。然而,就总体币厂Z,呼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很严峻。一、呼伦贝尔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分析(一)呼伦贝尔天然草原五十年代没有退化,到七十年代退化面积为86万公顷,退化率为12…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我区林业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力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切实加大建设和保护力度,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持续“双增长”,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持续“双减少”.生态建设取得了“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良好效果,为维护祖国北方生态安全、推动新农村新牧区新林区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通讯员郝廷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率专家组一行10人,于7月25日至27日对宁夏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随行考察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李蒙。蒋正华一行是在结束了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畜牧业和草原生态植被的考察后,于7月25日下午抵达银川的。当日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毛如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到国际饭店看望了蒋正华一行,并就宁夏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宁夏西海固地区水…  相似文献   

8.
张建新  白永萍 《前沿》2014,(11):25-2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草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国国土的绿色生态屏障。草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生存之需要,而且是发展之优势。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大区,保护建设草原生态环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政报》2010,(12):31-32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国务院最近决定,从2011年起在全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这是国家新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对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辽政发[2008]2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草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我省草原权属不清,难以实施有效法制管理,导致草原资源减少,草原植被退化,严重影响了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保护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我省草原权属确定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政报》2006,(9):40-40
进入2006年7月份以来,全区草原蝗虫灾害发生形势严峻,对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做好当前我区草原蝗虫灾害的防治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草原蝗虫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草原保护建设水平,促进草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原位于亚洲草原区的东南部,东起嫩江与西辽河平原,越过大兴安岭山地,经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向南达鄂尔多斯高原,总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7.49%,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变革、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区草原地区的牲畜头数成倍增长,农垦指数逐年提高,工矿、能源.交通事业迅速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已受到严重的干扰。不少地区的资源利用强度超过了负荷能力,使草原系统结构破坏,功能失调,效率降低,物质循环受阻,平衡态紊乱,草原生态的荒漠化已成为当前生  相似文献   

14.
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草原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政报》2009,(10):31-32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为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我区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档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同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草原大国,草原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草原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和边疆地区,保护与建设好草原对国家发展与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不合理利用,中国草原生态状况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遏制,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地区农牧民增收困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草原保护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提出了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宁政函[2021] 1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林业和草原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有关规定,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编制了全区"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并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核同意。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木材储备战略。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对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保障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这次常委会议上,大家认真学习了自治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这充分表明了大家对加快发展自治区畜牧业的重视、关心和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次畜牧业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研究制定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措施。这次会议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对自治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透彻。会议既充分肯定了我区畜牧业生产取得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北方牧区连续发生严重旱灾,形成羊吃草、人吃羊、风沙吃人的恶性循环。占国土陆地面积44%、养育着5000万人口的草原畜牧业,直接影响着大半个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杜绝不科学的植被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8,(1):41-42
近年来,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有效促进了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全区呈现出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外省区人员流入我区农村牧区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情况。外省区人员的流入,一方面对引进农牧业先进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带动当地农牧民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流人人口与当地农牧民争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规范管理外省区人员流入我区从事第一产业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