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8,(3):104-105
清明节今年首次被列入我国法定假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祭祀,扫墓,是清明永恒的主题。据对全国祭扫情况的汇总分析,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参加祭扫活动的公众达3亿人次左右。自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08年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华民族的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报本观念在清明节可以得到充分张扬。  相似文献   

2.
<正>导语年年清明,今又清明。2014年,是清明节纳入共和国法定假日的第七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这一年,举国上下在贯彻两办《意见》新形势下,践行着文明低碳祭扫的理念,树立着文明清新的风尚。清明祭扫是人们缅怀先人和传递亲情的重要方式。"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代诗人范成大对清明节途中所见景象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清明节被确定为全国法定假日的第6年。弘扬清明“传递亲情、传承文化”的丰富内涵,张扬清明祭祀的精神正能量,成为今年清明祭扫活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正同一个祖先,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梦想,同一种命运。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延续2000余年的清明节,寄托着两岸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对先人的追忆缅怀,承载着每个家族与家庭繁衍延续的历史记忆,维护着后来者虽居四海而亲情不断的血脉渊源,流布与传承着两岸一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清明祭祖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纪念祖先的中华传统节日,每年的清明前后,  相似文献   

5.
正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如期而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个节日既庄重肃穆又明亮有力。这一天,我们低头追思逝去的祖辈先人,静思默想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在这一天,我们接续生生不息的血脉亲情,传承奋斗前行的精神力量,抬头迈向充满希望的明媚春天。秉持清明的文化内涵,清明节不仅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缅怀先烈的日子。民政部公布的《烈士公祭办  相似文献   

6.
刑法契约现是契约型刑法的基本理念,刑法契约是指国家与国民(双方当事人)在刑事领域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契约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体现在双方当事人“划定什么是犯罪和什么不是犯罪的问题(契约实体)以及讨论犯罪后果问题(契约罚则)”之中.刑法契约观为刑法中亲情因素的回归提供了可能,从体恤和惩罚两个角度讲,契约实体中亲情因素体现在亲情犯罪、真正亲情因素犯罪、自我亲情体恤犯罪中.契约罚则中的亲情因素主要体现在各种刑罚制度中.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从深入挖掘重大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入手,运用传统节日资源弘扬中华美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使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主要做法是:一、提高认识,明确思路,注重挖掘传统节日思想道德内涵2008年,齐齐哈尔市文明办提出了“五倡导”的工作思路,即:春节倡导勤俭节约,摒弃奢侈浪费;清明节倡导文明祭祀,破除烧纸陋习;端午节倡导文明踏青,保护自然环境;中秋节倡导珍视亲情,共享温馨和谐;重阳节倡导感恩理念,培育敬老风尚。建议春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倡导勤俭节约,珍惜幸福生活;清明节期间, 缅  相似文献   

8.
从今年起,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法定为现代社会的公休假日,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倡导和鼓励。清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非常丰富,内涵十分深刻。据史书记载,清明节最早是人们寒食禁火、扫墓祭祖的日子,由于寒食和悲伤不利于身心健康,人们就逐渐在清明节增加了踏青赏春、游戏娱乐等活动,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为既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08,(4):15-23
殡葬在人类社会生括中、占有重要地位。4月4日,我们迎来了首个成为公民法定假日的清明节。清明节始于周代,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悼念逝者、慎终追远的日子。国务院决定将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 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祭奠需求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从今年起,清明节将成为法定假日,即由一个民间传统的节日变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尽管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就清明节的传统而言,有一部分是古往今来延续不变的.因为,一个节日能长期延续,必定有其人文和自然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部队青年官兵成份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独生子女多,不少官兵对亲人、对战友、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淡漠等实际,为引导官兵爱亲人、爱家庭、爱战友、爱部队、爱人民、爱祖国,总队部署了对广大官兵进行亲情教育。亲情教育开展以来,在官兵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官兵的亲情意识明显增强,情感境界有了提升,进一步筑牢了争做忠诚卫士的思想感情基础。但在教育过程中,少数官兵在认识亲情、回报亲情上还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作家刘庆邦是一位自我体验型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直接影响他的小说题材的选择和风格的构建。亲情缺失是刘庆邦小说文本中一种典型的情感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父爱缺失和母爱缺失。因此,只有深入分析这种亲情缺失中父性母性的萌发、亲情缺失少儿的成长困境等,并进而探讨亲情缺失对少儿成长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才能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刘庆邦亲情缺失书写的创作动因。  相似文献   

13.
林长华 《黄埔》2013,(2):148-150
春光明媚,莺飞草长。农历三月间,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备受重视的节日就是有情有味的清明节了。清明节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节气兼具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不仅是上坟祭祀、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人们认祖归宗、睦亲联谊的一个载体。人们以感恩的心态、敬祖的情感,将一片无尽的思念默默传达,把一种优良的节俗绵绵传承。  相似文献   

14.
春光明媚,满目芳菲。在这莺飞燕舞时节,中华民族又迎来了祭扫陵墓、缅怀先辈这个很有人情味的清明节。说起清明节,人们耳熟能详,大都会说出个子丑寅卯。但你知道在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和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清明节这天上午,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终于踏上了故乡———武进市漕桥镇,终于站在了芳草萋萋的亲人的坟头。他和妻子范我存恭恭敬敬地点燃了三炷香,青烟袅袅,犹如游子的乡思缕缕。抬头,远山如黛;身边,乡河似碧。“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但是这天,“一把怀古的黑伞,撑着清明寒雨霏霏”回到江南故土的余光中,他的乡愁在故乡的烟雨中,在乡亲们的亲情中消散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回乡扫墓@陈士行 @周逸敏…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亲情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美德。目前高校的亲情教育被弱化致使大学生亲情意识淡薄以至缺失。实施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阎根生 《前进》2004,(8):30-31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那公私分明、不谋私利的亲情观,展示了无私无畏的人性光辉。一、郑培民亲情观的基本定位与表现亲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进步的力量。亲情在人的思想情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可以说,在人这个“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亲情观最直接最本质地反映出人性的本能。郑培民同志的亲情观可概括和归纳为三句话:热爱家庭但公私分明,儿女情长但不谋私利,重精神而轻财…  相似文献   

18.
李杰 《人民论坛》2010,(7):106-107
中国古代在宗法家族内部贯彻"亲亲尊尊"的伦理原则,形成了尊卑、长幼、男女等不平等的亲情伦理关系,这样的亲情伦理关系与以国家统治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容易产生矛盾。在此问题上法律对亲情作出了让步,通过情法相互退让,相互回避,在冲突中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七月初,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全国公映,其独特的思想视角,新鲜的艺术手法,震撼人心的亲情演绎,获得广大观众的赞誉,也赢得了众多青少年观众的关注和认可.青少年观众们从影片中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家庭亲情和人间温暖.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金钱的作用无所不能地渗透到各个方面,致使少数青少年见钱忘情.但<唐山大地震>告诉人们,人间最为宝贵的是亲情.影片弘扬的传统美德与精神留给人们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赵德光 《当代广西》2006,(24):53-53
吴振汉在亲情的“围剿”下,逐步滑入了犯罪的深渊,个中教训极为深刻,发人深思,令人警醒。亲情是美好的。我们在父母的微笑中到来,在亲人的关心下成长,最终还将在亲人们的怀抱中永远地离开,几乎每个人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下走完自己的一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亲情,都渴望亲情。但如何对待亲情,人们的观点并不一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亲情则是一块试金石。有的人,如周恩来总理,对家人“约法三章”,严格到不近人情的地步,死后没留任何财产,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人,面对亲友的要求,用尽手中之权,以损人利己为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