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民生问题对改革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大量民生问题的存在,会对改革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的倒逼,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积极力量。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正确发挥民生问题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民生问题的制度化解决,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正程度;民生问题的恶化升级,可以为新的阶层和利益结构的形成提供契机;民生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能够促进相关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然而,不是所有的民生问题都能推动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生问题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功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民生问题的相关方需要保持理性认知状态;绝大多数民众对未来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执政党和政府需要在适当时机制定并实施反映民意和时代潮流的民生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政府改善民生的责任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张雪琳 《求实》2008,(4):59-60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同时,改善民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应成为政府执政的优先目标,并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4.
郭云 《求实》2014,(3):49-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生制度经过改革与创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换,基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框架,为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人民群众对民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民生制度存在明显的短缺和滞后现象。因此,需要继续进行制度创新,把制度创新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尚希在4月3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民生离不开衣、食、住、行。当前流行的看法是,民生就是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故而就有了“五大民生问题”或“十大民生问题”之说。按照这种列清单的逻辑,再延伸下去,那就无所不包了。很显然,一旦什么问题都演变为民生问题,政策制定就会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民生教育非常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理想,培养大学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品质,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声音     
我认为一位好的领导者,是应该具备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的。——温家宝总理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专访时说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才会安居乐业,社  相似文献   

8.
闫莉  蒋锦洪 《求实》2012,(10):50-53
民生问题是关乎人民群众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在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问题,我们的具体制度和体制以及在制度建设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民生问题的产生。因此,从制度维度去探究民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路径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邓小平理论也是在中国改善民生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民生问题紧密相连.邓小平理论构建了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理论框架,它开辟了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新途径,丰富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内涵.  相似文献   

10.
贾惠宁 《世纪桥》2012,(5):91-9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人民的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民生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在网络上,网民充分展示了日益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参与意识,这也使网络舆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本文从民生问题网络表达的内在契合开始分析民生问题的内涵及网络表达的特.董得出民生问题网络表达的可能性,民生问题网络表达的保障机制和建立健全表达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杜润楠 《世纪桥》2016,(10):32-33
从广义的角度上可以说,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也正是囊括了老百姓生活领域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的确需要着眼于民生,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在哲学范畴内研究民生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不仅仅是哲学理论领域上的需要,更是每一个人民群众的迫切心声。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内,民生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而民生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民生问题相当尖锐和复杂,既要解决生存领域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领域的问题。民生问题凸显,客观上与当前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民生问题突出,也与政策、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失衡有关,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短缺有关。这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而如何破解这些民生难题,完善民生建设的政策统筹机制,这是近十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中央决策层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注我省的民生问题,构建和谐贵州,使全体社会公民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首先是要分析解决我省民生问题面临的形势,并寻求到解决的途径和措施。一、客观认识解决我省民生问题面临的形势我省自明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和谐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国以后,民生问题才真正受到关注.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执政党构建和谐中国的基点,把民生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得到贯彻和实施,有机和谐才能得到真正实现.执政党关注民生,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中国的要害.我们应深入认识民生问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采取得力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为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大力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所在,政府应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要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公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维度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维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维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文化维度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科学发展观的自然维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蒋元明 《前线》2011,(6):56-56
一首《春天里》的歌曲,一时唱红大江南北。它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因为它关注到了贫困人口,关注到了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陈云建国后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归纳了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三条基本经验,即要以“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解决民生问题;“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并由此提出关于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民生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三点启示,即在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统筹处理生产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民生与民主的关系问题;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能够持续而广泛地改善民生并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社会就不可能和谐。民生问题连着民心,关系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先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已  相似文献   

20.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的两个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目的,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条件。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为了改善民生,让中国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中国今天就没有可能、也没有资格像现在这样把改善民生问题提上各级政府的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