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研究对于劳动过程的讨论基本集中在工业、服务业领域,较少涉及农业劳动控制的分析。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改良目标,经常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理想。事实上,有机农场通过认同、提成、补偿三种机制的运作,在高度不稳定的自然条件下稳定组织并获取人们的劳动投入。在有机农业劳动过程中,当价值认同转化为“隐形强制”的劳动控制时,社会理想转变为一种现实运作:制造劳动过程的甘愿和同意,高效率、低成本达成劳动控制。但是,社会理想与现实运作的结构性对立,使得有机农业劳动控制过程出现破局。只有协调、平衡农场与员工的利益,使具有乌托邦意义的理想与有机农业劳动过程中的现实运作相互对应、统合,从而真正提升农场劳动效率,才能在劳动控制层面为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化,是青年适应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文化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青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体系、社会规范两大部分。对于青年来说,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属于他们正常社会化过程的组成部分。经由这一过程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发展及自我观念的形成,对于他们在特定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扮演,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只有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促进自…  相似文献   

3.
消费,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不过是人再生产自身的一种方式。人在什么意义上进行消费,他就在什么意义上把自己再生产出来。但消费并不是人的一种自满自足、自我规定的行为,它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而人们之所以要进行社会生产,这取决于他们的需要,所以消费的性质应该...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虹一知识分子是以脑力劳动为其主要劳动方式的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以较之体力劳动更复杂、更高级、更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致力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同时,知识分子作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他们又恰恰是人类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敏 《传承》2013,(4):106-107,117
身体是一种文化建构物,任何一种文化都要对身体进行约束和塑造。在消费文化中,身体获得一种崭新的意义,它是欲望的载体,其本身暗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完美身体成为个人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象征,为了拥有完美的身体,消费者自发自动地对身体实施着严密的监控,规训与享乐主义不再被认为是互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6.
身体认同是个体根据身体状况的差异性,将自我归为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并再生产这一群体特定的身体表征的过程。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损害了女性患者的身体,而且带来了她们在身体认同上的危机。身体认同分为两种形式:疾病健康态的身体认同与社会性别态的身体认同。身体认同具有流动性,疾病的来临改变了女性原本健康的、完整的身体认同,她们通常会逐步接受患病的、残缺的身体认同,并发展出一系列身体实践与印象管理的手段,在病人/健康人、残缺女性/完整女性两个维度上进行抗争与妥协,形成新的身体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是青年女性呈现身体的重要平台。从数字技术层面看,青年女性在交往性身体的视觉创作中进行审美劳动,以蒙太奇式的身体剪辑与拼贴完成了非线性的生活叙事,并透过美颜滤镜寻找理想身体的自我投射。从社交平台层面看,在“美丽工业”的催化下,资本与平台紧密勾连形成新的数字消费模式,女性身体被平台流行文化嵌入,在资本编织的完美话语里主动发掘体貌缺陷。青年女性日常性的媒介使用与身体呈现被技术及平台圈禁,负面身体意象由此生成。  相似文献   

8.
浅析体面劳动与职业福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面劳动不仅是一种劳动要求,而且与职业福利密切相关,体面劳动的要求也是职业福利的一个重要内容。体面劳动作为一种职业福利,对于现阶段中国底层劳动者群体而言,可以改善他们的工作、生存状况;而对于社会其他职业群体而言,可以吸引、激励劳动者。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体面劳动应成为一种普遍福利,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福利。  相似文献   

9.
梁智华 《今日广西》2010,(23):31-33
他有一个特殊的职业:收养社会上孤老残幼和弃婴,抚养残疾青年和老人。他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对残疾青年、幼儿进行抚养、医治、教育,逐步恢复他们的身体功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使他们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0.
陈晨 《青年探索》2012,(4):37-42
城市融入是个多维的、复杂的过程,是自我认同、嵌入城市社会结构的表征。通过东莞市的个案,从语言认同的视角分析了来粤务工青年的城市融入路径发现:流入到东莞打工的外来务工青年积极学习粤语的行为表现,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更是一种建立社会关系、努力嵌入当地社会结构的自我定位。他们通过语言这个渠道进行自我包装、印象管理,克服在社会流动中遇到的文化隔阂,试图跟随社会变迁的脚步实现城市融入,完成自我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1.
吴端 《青年探索》2014,(1):69-75
青年是一个不断创造其自身存在的自由主体。新的一代总是处于创造自己社会生活条件的过程之中,而不是从现有条件出发去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青年不是在上一世代的生存环境中再生产自己,而是从中展开尚未完成的人的全体性的构想。如同真正的人是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一样,青年应该理解为是他自己超越与创造的结果,是面向未来的自我形成。只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才有可能深入青年的生活实践和经验世界,解释青年世界的超越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期实施的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及舆论的推动,直接导致了劳动诉讼案件的急剧增加。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目前实行的司法政策具有一种鼓励劳动诉讼的导向。但这种政策所依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都不够科学有效,这样的措施非但不能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还可能会积聚更多社会矛盾。治本的措施是实行鼓励和平解决劳动争议的政策导向,并积极完善调解、仲裁等各种非诉方式及其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并逐渐走向身心成熟的关键时期,受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常常出现身体印象偏差,导致苦恼、焦虑和人生满意度下降,给他们的成长适应造成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我发展的安全基地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身体印象,使其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王敏 《传承》2013,(6):106-107,117
身体是一种文化建构物,任何一种文化都要对身体进行约束和塑造。在消费文化中,身体获得一种崭新的意义,它是欲望的载体,其本身暗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完美身体成为个人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象征,为了拥有完美的身体,消费者自发自动地对身体实施着严密的监控,规训与享乐主义不再被认为是互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5.
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各种因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社会心态是由这些因素构成的道德反应机制,道德行为要通过这个反应机制形成。社会心态构建道德行为的起点的六种方式是:态度的方式、感觉的方式、理性的方式、规定道德行为标准的方式、“场”效应的方式、构建和传播道德价值观的方式。从“自我觉知的社会心态”、“群体的社会心态”、“客我与主我相结合的社会心态”中则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心态对道德形成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起点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职场现形记     
苏枫 《小康》2010,(4):52-54
他们做着一份需要专业背景的工作,经常加班,拿着不高不低的薪水,供着一套不大的房子,身体或多或少都有点小毛病,压力与他们如影随形。他们只有两种选择:或者玩命向上生长,或者被社会无情淘汰  相似文献   

17.
胡潇 《求索》2007,(1):127-130
哲学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具有充沛的致理性。它对认识对象终极意义的诉求、无穷逼近至理止境的思维使命,构成了对真理的庄严许诺;哲学具有辩证逻辑赋予的强大思维张力,它在思想发展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建构运动,产生一种对于真理的执著求索。  相似文献   

18.
经济现代化与基础教育──中日教育发展战略比较张琴秀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它产生开始就同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结合在一起。教育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教育具有经济的意义,具有经济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尤其是战后经济的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股份合作制运行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当前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下的产物,也是我国群众在改革实践中自我创造出来的一种企业模式,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这种企业模式满足了企业广大职工既要运用集体力量,又要充分维护个人实际权利,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心理需要;适应了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的广大中小型企业进行合理、可行的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要求。股份合作制的制度机理是在劳动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股份制这种资本组织形式而形成的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在股份合作企业中,每个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身体与社会: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知识生成系统的基础,也是社会知识系统生成的一个重要构件,身体是社会秩序运行的一个重要元素。对身体的运作逻辑和演绎逻辑的研究能帮助我们重新推演和发展出理解社会的一个新的知识系统,重新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有意或无意“遮蔽”的社会事实。身体构成了“自我”环境,身体是一个展现在空间中的客体,是一个对生活世界之空间安排所有经验的基本要件,是一种空间位置系统中的实践图式。身体是呈现在别人肉身或物质世界之前的每日日常生活场域中的“社会实在”,它也是一个行动系统、一种实践模式或实践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