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一宗涉外光船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解析,认为:外国临时仲裁条款的法律效力,应依据仲裁协议的准据法并结合1958年《纽约公约》,从其形式、当事人行为能力、仲裁事项的可仲裁性、仲裁协议内容等四方面加以认定。有效的外国临时仲裁条款不排除租方申请我国法院扣押船方所属船舶。对船方提供担保而言,租方若不在扣船之日起30日内提起仲裁,担保应裁定发还;若提起仲裁,如果租方请求得到仲裁支持,租方可申请法院执行担保,如果得不到仲裁支持,担保也应裁定发还。对租方提供的反担保而言,若租方的请求得到仲裁支持,表明租方申请扣船正确,反担保应裁定发还,若得不到仲裁支持,表明租方申请扣船错误,船方应在诉讼时效内向法院对租方提起因扣船错误引起的损害赔偿之诉,并申请执行反担保。  相似文献   

2.
中介组织是履行代理、咨询、评估、鉴定等职能的专业、专门机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介组织在政治、经济及司法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介组织的设立和职能行使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维护当事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应当成为一切中介活动的宗旨.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商业贿赂、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的腐败链条中,中介组织的身影频频出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诸如房屋中介,咨询公司,评估鉴定机构等,正迅速沦陷为新的腐败高发区. 一些中介组织或其从业人员,为了获取利益,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种违法违规交易、行政审批寻租、商业贿赂等,腐败手法更加多样、隐蔽,也更难发现和查处.一方面,"中介腐败"是一种寻租方和被寻租方两相情愿的罪行,而且经过一些复杂的中间环节,往往能够为其非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另一方面,中介组织具有信息资源、专业技能上的优势,能够非常方便地在寻租者与争租者之间搭建腐败渠道,因此经常受到权利寻租者的庇护,也不容易成为被追究责任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一、程租租船合同 1.滞期费和速遗费的争议案例(1)在中国港口,船舶是否必须在通过联检后才能算是准备就绪的问题,仲裁庭认为,在租船合同的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应当适用中国港口习惯。在中国港口,通过联检是一切外籍船舶进入中国港口的必要条件,船舶不通过联检便不具备装卸货条件,因此租方有权在船舶通过联检后接受卸货准备就绪通知书,除非船方能够证明由于租方的责任造成联检的延误。  相似文献   

4.
根据腐败主体以及腐败的基本特征,可以把我国金融腐败(或国有银行机构中的腐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可以称为权力干预型金融腐败,其主体是政府机关的党政领导干部。由于国有银行的所有制性质以及原来的机构设置特点,党政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手中的权力直接干预、操控金融机构的决策,例如,“写条子”、“打招呼”甚至直接命令银行贷款给某个国有企业,投资某个项目,为别的机构提供商业担保等等。凡此种种,都酿成了大量的腐败行为。自1994年初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应该说,这类金融腐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第二类金融腐败可以称为道德损害型,…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轮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船方”)于1992年7月31日向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大连××××货运公司(以下简称“租方”)偿付该司所属Q轮由日本细岛至大连的运费、船期损失及因租方违约而造成船方Q轮下一航次的运费损失(并加计利息)。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于1993年10月10日对此作出了终局裁决。现将该案的裁决书摘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涉外光船租赁合同(Bareboat Charterparty with ForeignElements),也称涉外光船租约(下称租约)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光船租赁合同[1]。其涉外因素表现在:租约主体含涉外因素,即船舶出租方(下称船方)为外国主体而承租方(下称租方)为中国主体,如本文案例的船方为韩国法人而租方为中国法人;或租约客体含涉外因素,即合同客体位于国外,如本文案例的出租船舶为韩国船方所属、挂柬埔寨旗的“丘比特”轮;或租约内容含涉外因素,即产生、变更或消灭租约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如本文案例租约在香港订立。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涉外光船租赁合同(BareboatCharterpartywithForeignElements),也称涉外光船租约(下称租约),是指含有涉外因素的光船租赁合同。①其涉外因素表现在:租约主体含涉外因素,即船舶出租方(以下简称船方)为外国主体而承租方(以下简称租方)为中国主体,如本文案例的船方为韩国法人而租方为中国法人;或租约客体含涉外因素,即合同客体位于国外,如本文案例的出租船舶为韩国船方所属、挂柬埔寨旗的丘比特轮;或租约内容含涉外因素,即产生、变更或消灭租约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如本文案例中的租约在香港订立。我国租…  相似文献   

8.
在PPP项目合同或者一些国家的法律中规定了政府有权单方变更PPP合同.政府有权单方变更PPP合同是由PPP项目的周期长和情况复杂等特点所决定的.政府单方变更PPP合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政府单方变更PPP合同的适用条件、内容、限制和补偿.政府单方变更PPP合同应遵循公共利益、情势变更和物有所值的实体要件,也要依据合同约定的变更程序进行.PPP合同应当直接规定政府可以请求变更PPP项目规模或性质的限制条件,政府单方变更权应受到未实质和根本改变合同内容的限制.政府在单方变更PPP合同时,应对私人主体作出一定的补偿,以弥补给私人主体所造成的损失.中国企业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应给予政府单方变更合同条款充分的重视,这是化解来自东道国政府的风险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9.
如今,提起腐败,几乎人人喊打,深恶痛绝。日前笔者从《人民网》浏览到《人民日报·海外版》转引的一则消息报道,不仅眼界大开,而且深思难忘。 据联合国统计的一组数据表明:“政府腐败每年都要使全世界损失大约6000亿美元的资金,也就是就,每天当我们送走夕阳的时候,世界上的腐败官  相似文献   

10.
谢长海 《检察风云》2007,(18):16-17
今年6月5日,有着安徽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等一系列荣誉光环的阜阳师范学院原院长张登岐(正厅级),褪尽了身上的所有光环,从"明星院长"变成了一名落寞的阶下囚,为自己的腐败行为买下了一笔服刑10年的大单--安徽省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  相似文献   

11.
雪毅 《检察风云》2007,(7):12-13
提起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贪污受贿、公款吃喝.参加今年"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指出,还有一个方面的腐败影响恶劣,却常被忽视--玩.……  相似文献   

12.
依据地方组织法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提请任命的政府领导人,既包括正职也包括副职,都属于政府组成人员.然而,除政府组成部门外,政府有些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的正职,虽然也有的是"局长"、"委员会主任"等,则无需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因为他们不属于政府组成人员.政府办公厅(室)属于政府综合性日常办公机构,其工作职责与政府所属的其他厅、局、委员会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在政府秘书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的,秘书长已经列为政府组成人员,办公厅(室)主任则不再列为政府组成人员,因此不需要提请人大常委会任命.  相似文献   

13.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要成为良好的治理主体,政府信息公开是必要条件,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主权在民原则的保证,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同时也是制约行政权力,预防腐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政府信息资源.政府信息公开,又称为政务公开,其目的在于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从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效防止腐败,建立法律的秩序。信息公开实现资源分享上机会均等,并保障建立一个透明化的政府,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交流和沟通,体现了双方主体一定程度上的平等,因而,信息公开具有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惩处"洋腐败"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证明,"洋腐败"已经成了危害中国的新祸源.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彻底铲除"洋腐败"是题中应有之义."土腐败"、"洋腐败"一起反、一并根治是当前反腐败工作的-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警惕"腐败亚文化"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煜 《检察风云》2008,(10):54-55
关于"腐败亚文化"的危害性,人们对它的真面目还认识不足,但它却已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笔者曾耳闻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某旅游公司为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竟在旅游广告中公然打上了"腐败休闲游"的旗号,并将这些极不规范的广告用语登上了报纸.如"三山岛腐败休闲之旅"、"典型的腐败休闲线路"、"腐败套餐"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8.
谭永强 《法制与经济》2008,(14):83-84,99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卫生专家洪昭光近日在广州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因为,病由心生,心理压力是百病之源.腐败者贪婪,也就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导致身体免疫机能全面下降,极易患病. 据此,一条关于"腐败官员易得‘绝症一的消息,纷纷为许多媒体所刊载. 真的是"人越腐败,死得越快"吗?我以为,这不过是反映了民间的一种主观愿望.人们憎恨腐败官员吞噬国家财产和人民血汗,希望他们得到腐败的"报应",得"绝症"早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腐败、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腐败的成因,认为腐败并非是公共权力的腐败,而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公共权力不可能自发导致腐败,腐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公共权力主体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根源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要从教育、法制、监督的配套机制中加强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