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革命不仅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制度具有深远的影响.探讨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是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中,必须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的社会主义的内容,通过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旗帜,不可能放弃;但是,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尊重各国人民对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选择,不输出我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不是哪个阶级和政党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时阶级力量对比状况的合力决定的。在人类社会制度更替中,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比较优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率急剧增长,其社会根源在于由于社会制度不公正、社会发展失衡所产生的社会极化。预防和控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社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力量对比确实存在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态势.然而,社会主义所拥有的是制度优势.尽管这种制度优势目前仍然是潜在的,但它不仅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本身的自我扬弃、自我完善和发展,逐步地、全面地、充分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在于,三代领导集体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毛泽东"以苏为戒"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不曲不挠地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继续了毛泽东未竞的事业,在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江泽民在实践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如何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并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戴文宪 《工会博览》2012,(36):25-2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还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我们党向世人庄严宣誓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坚强决心.工会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就要认真领会和把握这一庄严宣誓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落实途径,坚定对正确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实质不是"资本主义化",但现实中的"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作为"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在本质上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必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走向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是一个由多层结构组成的综合概念。它的科学内涵有着人类理想和价值观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运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三重含义。我们要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时代主题国际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制度,并由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世界历史进程的坎坷与曲折,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格局的变迁,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改变着它的运动形态和方式,从而将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新世纪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世界的今天.但在变化和发展着的当代世界上,社会主义也必须适应世界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创造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民幸福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望30余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历程,最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环节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最璀璨的光环就是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时代语境相结合,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不仅让中国找到了一条独特而正确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选择 ▲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算起来至今已有45年了.倘若从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算起,这个运动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我们知道,无论是80多年的运动,还是40多年的社会制度,都经历了在风雨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的过程.记得10年前您曾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历史的选择>,论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这当然也就等于说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评价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仍没有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制度,更是一种体现更高文明、更高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以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评价社会主义的标准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俞邃 《当代世界》2013,(11):16-19
苏联东欧剧变20多年来,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各种影响,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探讨性看法。一、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问题讨论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有许多显著特征,其中一个极其鲜明、影响巨大、延续至今并将长期存在的基本特征就是"一球两制",即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并存和斗争,虽然还有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但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但改变了人类历史的面貌,也使自己成为了人们研究的客体和对象.在当今中国众多的研究作品中,由于洪君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的<丰碑与警示--20世纪的社会主义>一书颇为抢眼,读来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这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共同的综合性挑战.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确定的,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是不确定的,不存在单一固定的模板.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态,是中国独到的、独有...  相似文献   

18.
李梅 《工会博览》2012,(35):26-27
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是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更是维护职工权益和队伍稳定的迫切需要.走基层、访职工、送服务,工会的基本职责所在,也是工会工作自身求创新谋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动力源泉.增进与基层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会活力,是我们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归纳起来,工会做好服务职工在基层工作要做到三个"认清"和四个"务必".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二者之间不仅相互联系,而且有不少相似之处.当年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其合理性;如果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不是必经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非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简单重复.今天,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会导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论列宁处理“两制关系”的辩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十月革命以来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列宁关于以"共处论"与"交往论"为核心内容的处理"两制关系"的辩证思想,不仅有效地指导了十月革命胜利之初苏维埃俄国的外交实践,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两制关系"理论和实践的新图景;特别是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现实基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论认识,以及其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相互交往的方式和方法等充满辩证法的思想,对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