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开始调整的亚太大国关系近年来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趋势。人们看到,亚太地区的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四大国频繁展开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首脑互访,各种协议或声明随之接连签署,许多长期未能解决的双边关系“难题”似乎在一夜之间已迎刃而解,一种弱化相互敌对与对抗、加强相互合作与协调、致力于彼此借重与受益的新型大国关系已日渐显现。亚太地区新型大国关系的出现必将推动亚太地区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深人发展,同时对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及新特点在亚太地区,中国、美国、…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是在亚太地区大国关系互动的格局中展开的.冷战后,亚太安全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出于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增强在亚太地区霸权地位的需要,开始全面评估和调整美国与亚太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以重新确定美国亚太政策中的利益选择.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使它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关系中出现了种种麻烦和冲突,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的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张可喜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4月17日在东京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标志着冷战后新的美日安全保障体制确立起来,它成为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得力工具,必将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小史以...  相似文献   

4.
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唐天日当前,亚太地区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但是,这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和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亚太安全格局的变化在冷战期间,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影响最大的五种主要力量,是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和东盟。苏联被公...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4,(5):68-68
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出席俄亥俄州的退伍军人大会时宣布.今后10年中将逐步调整大约7万名驻扎在西欧和亚太地区的美军地面部队,以适应21世纪战争的需要。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海外军力部署调整。美国为什么进行这次军力调整.本次调整对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安全将产生什么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论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以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美国出于建立世界“新秩序”和实现“21世纪仍是美国世纪的美国梦”,布什政府时期就开始重新确立全球霸权主义战略。克林顿政府执政后,美国推行该战略在亚太地区的具体表现是:为了增强它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重新调整美国...  相似文献   

7.
王永志 《前沿》2007,(6):201-20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腾飞,亚太地区作为世界新的经济中心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出现了中、美、日、俄、东盟“五极力量”相互制衡的局面。其中,中美两国对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主导作用,而中美日三角关系是该地区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三国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其选择和制定自己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使世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走向缓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至今仍有极少数国家习惯于用冷战时期的观念和思维来看待和处理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用旧的观念来解释新的现实,用过去的战略来规划未来。为了整个亚太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安全与稳定,亚太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亚太地区新安全现,并以此制定对世纪亚太地区安全战略。在关于冷战后亚太安全的形势、前景、机制、政策。战略等各种要素中,安全观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关于亚太安全各种理论、政策、战略的出发点。因为有什么…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进程中,亚太地区安全走势处于政局相对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和平与发展的趋势互加凸显。但由于亚太地区的许多历史运日问题而未决,大量用实矛日纵横交错,各种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不平衡和多样使带来了表全走向的不伉定性,从而使这一地区出现组召复杂的局面——呈多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宣告解体,世界进入向多极化过渡时期,亚太地区也不例外。从目前的情况和发展的趋势来看,21世纪初,亚太地区可能会呈现多极格局,即美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东盟和印度大极。美国凭借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军事战略调整步伐加快,由冷战时期的专守防卫向后冷战时期的主动先制方向转变,这严重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助长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复活,导致亚太地区安全环境复杂化;导致中日两国海洋权益争端激化;导致台湾问题复杂化。中国需要采取的应对之策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处理好与美国关系;在时机成熟时应开展同日本的安全对话,开展同日本的经贸文化人员往来。  相似文献   

11.
日美关系经历了日本从属美国、半占领状态到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一系列变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大国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又开始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谋求成为"政治大国"。2001年"9.11"事件后日美同盟关系的重新调整,既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客观体现,又是日本借机实现国家利益,欲达成其角色重要嬗变的主观诉求。这不仅为日本的安全防卫和政治外交政策带来了变化,而且还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战略态势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的战略重心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遏制和围堵中国的力度明显加大。在此背景下,台湾对于美国的多重战略价值日益凸显。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趋势,美国不断通过强化美台关系以平衡两岸关系,对两岸关系、台海局势造成了一定影响。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与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多边主义作为美国规划世界秩序和地区秩序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似乎在环境复杂的亚太地区①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因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与亚太国家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似乎表明其在该地区更乐意奉行双边主义.然而事实上,由于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在亚太并没有放弃多边主义,并在20世纪50、60年代积极进行多边主义的实践.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到亚洲开发银行的多边主义实践是一条从亚太地区安全结盟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尝试过程.这一过程对美国以后的亚太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形成了安全双边主义与经济多边主义相结合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军事战略又称国家军事战略,是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国家武装力量,确保国家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科学。军事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并协助达到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为此,军事战略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支配着美国的国防政策、战略部署和国防建设的走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的战略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冷战时期,其战略重点在欧洲;近期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战略重点正逐渐转向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的美国亚太军事战略李庆功美国的亚太军事战略是其全球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军事大调整的进程中,始终将亚太军事战略的调整置于重要地位,其调整幅度之大、进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经过冷战后四年多的评估和审定,美国亚太军事战略现已基本...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以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看待世界格局,鼓吹对华战略竞争,渲染“中国威胁”,大肆操弄涉台问题,向岛内“台独”分裂势力释放错误信号,进一步冲击台海地区和平,也给整个亚太地区稳定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7.
周绍雪 《新东方》2009,(10):51-55
一、美国的超强实力 美国是苏联解体以后惟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领域,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实力最雄厚的国家。从经济份额而言,在冷战后时代,美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冷战时期,1960年、1970年和1980年,美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分别为25.9%、23.0%、21.5%。冷战结束后,1990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555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亚太安全格局的概念,即指亚太地区总体上的安全形势,内容包括该地区国家间由政治、经济、军事关系而产生的安全方面的合作与相互威慑.本文拟从后冷战时代“亚太安全格局”,特别是从大国关系变化影响的角度,分析和探讨美台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利益:冷战后国家间关系整合的根本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东剧变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在冷战后的10年中,美俄关系由蜜月期演变成疏离期,美欧关系由美国分别居西欧和东欧的绝对优势变成欧洲联盟与美国平等对话,美日关系由克林顿时期的冷淡逐渐到布什政府时期的升温,中美关系则经历了李登辉访美、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以及美国飞机撞毁我军飞机等重大波折.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会众议院4月27日在国民们的一片强烈抗议声中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相关法案中的“周边事态法案”规定,日本政府、自卫队及民间企业在美军介人亚太地区军事冲突时向美军提供运输武器弹药和兵员、燃料补给、征用民用设施等后方支援。并且,日本政府把“周边事态”定义为“飞日本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态”,不确切指联“周边”的地理范围,而是以日美的“自主判断”将发生在亚太地区范围的纷争定义为“周边事态”,从而出兵干涉。众所周知,美国在亚太地区驻军10万,其中约半数驻扎在日本。美国要在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