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读者     
正推行官邸制是防止"以权谋房"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短短几个字,瞬间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什么是官邸制?官邸制就是公务人员的一种住房制度,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间居住的住所,官员对官邸只享有居住权,不享有产权。实行官邸制,便于对官员进行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官员"以权谋房"问题。官邸制在其他国家已经成为普遍推行的制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这是好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后续还需要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逐步解决官员住房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2.
官邸制是一种官员的住房制度,比如说古代的县衙。其实就是一种官邸制,谁来当县官谁就住进县衙。官邸制的核心就是“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汉: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自秦汉开始,国家开始向异地任职需要解决住所的官员提供住房,即“官舍”,并逐渐趋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官邸制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官邸制至今仍未有任何实质性的措施出台,学界对其的研究也日渐式微.本文将从汪玉凯教授《中国特色官邸制研究》课题切入,论证中国特色官邸制度只是遏制官员住房腐败这个浩大工程中的一部分,遏制官员以权谋房需要官员住房公开、房产信息联网、官员住房监察等制度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官邸制”这个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还略感新鲜和陌生的词语,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探索实行官邸制是中央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预防腐败体系中的又一个制度保障,也是预防和遏制遏制官员住房腐败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5.
阳平 《中国监察》2014,(3):60-6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解决高级干部住房问题。所谓官邸制,就是国家为高级官员在任期间提供住房的制度。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就开始实行官邸制或建设官宅,并通过实施住房租赁补贴、购房优惠政策、公积金制度等方式,解决高级官员住房问题。从国外官邸制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外实行官邸制的最初目的主要是解决官员工资低、买房难问题,防止官员以权谋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提出:拟探索实行官邸制.何谓“官邸制”?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国家为官员安排住房的制度,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并有严格的规则,遏制可能出现的官员房产腐败.这一制度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对中国来说也并不陌生,甚至可谓“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7.
刘琦 《法制与社会》2015,(8):156+16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探索实施官邸制的新观点.在我国,通过官邸制度可以有效地遏制官员腐败,有助于在人民大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在这种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官邸制度路径尤为重要.本文在简要阐述官邸制度的内涵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实施官邸制的决定等基础上,分析了完善中国特色官邸制度的现实意义,最终从立法管理、住房管理和监察制度、监督制度等方面探索了完善中国特色官邸制度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3,(36):10-10
《解放日报》2013年11月27日刊登刘哲昕文章:所谓官邸,是指国家为某些官员在担任公职期间提供的免费或低价的住所。美国总统的白宫、英国首相的唐宁街10号、法国总统的爱丽舍宫就是典型的官邸。美国的官邸制覆盖范围较小,只适用于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大中城市的市长,居住者一般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1美元房租。法国则既向部长、议员等高官,也向因异地任职、安全等原因造成没有住房的中下级公职人员提供住房,住房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  相似文献   

9.
8月2日晚间,日本外相田中真纪子遵照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指示,解除了日本驻美国大使柳井俊二以及日本外务省其他三名高级官员的职务。近来曝光的一系列外务省官员贪污腐败案件终于撼动了外务省的官僚体制。今年以来,日本外务省官员的贪污腐败案件接连曝光。1月份,原外务省专门负责领导人出访事宜的领导人出访支援办公室室长松尾克俊,因冒领外交经费和首相官邸机密费5亿多日元(约122日元合1美元),用于买跑马、洋房之事被曝光。3月10日,松尾克俊被开除公职并被警方逮捕,当时的外相河野洋平以及外务省高层官员则受到了减薪和…  相似文献   

10.
官邸制的主要含义是,为高级干部配置官邸,其配偶及子女可以在高级干部任职期间一起居住;一旦该高级干部离开岗位,该高级干部和配偶子女均应及时腾退,由下一任高级干部居住。与官邸制相配套的还有异地任(挂)职领导干部“周转房制度”,即为从异地交流任职且本地无住房的领导干部配置公有的、不得由个人买卖的周转房,领导干部所住的周转房离任时必须及时清退。  相似文献   

11.
汤涌 《政府法制》2010,(12):30-31
里根时代的美国不仅令普通的中国老百姓闻所未闻,也让见多识广的外交官们叹为观止。 时代已经变了。 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买了一套房,作为中国驻美大使的官邸,那年是1973年。这是一座三层小楼,和巴基斯坦、法国大使官邸为邻,不过几任大使都没有在里面住过,年深日久,这栋房子就变得有些湿冷。  相似文献   

12.
各国政要的官邸在外界眼里是一栋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建筑,但随着媒体的日益发展,很多有趣的秘闻也被曝了出来,比如,尼克松曾经因食物安全检查使活蟹变死蟹而大发雷霆;卡梅伦在首相府的地位还不如一只流浪猫;日本的首相官邸则因闹鬼传闻“吓得”首相不敢住。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14.
人都需要会说话,尤其是官员。每年的“两会”,新闻发言人受到举世瞩目,他们的很多精彩发言让人叫绝。然而,在当下,一些官员由于不会说话,已经让官员成为“高危”职业。王旭明曾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工作,他对于中国官员说话方式的思考,由来已久,不吐不快:“官员主要体现在爱说官话、空话、套话和永远正确的废话。”说话之道,其实没有更高深的技术。它的核心灵魂是:真诚。做好人,对人与事真诚,说真话,说诚恳的话,说与人为善的话。把话说好,看起来是为官之道,其实也是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15.
探索实行官邸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亮点之一,它被放在第十个改革领域“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仁民 《政府法制》2009,(10):10-11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委员建议:希望政府官员就任、离任时都发表讲话和感言,给群众作个交待,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规范。离任是观察为官者的一面镜子,其政绩的有与无、虚与实,都将在此时“水落石出”。官员离任之时,组织部门给予有形的鉴定,老百姓给出无形的口碑,都是对离任官员的评价。相比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官员离任感言,往往引发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女性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所有的省部级正职以上的官员中,女性官员更是引人瞩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家媒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曾任和现任正部级以上的女性官员进行了梳理,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正部级以上女官员数量达到86位。国家机关女干部是广大妇女中的优秀代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19.
德国监狱官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实行的是两级制,即基层监狱官员在各州所属的两年制司法执行学校接受全日制专业教育,晋升中、高级职务的监狱官员须接受本文所介绍的三年制司法学院的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郭建 《中国检察官》2007,(11):74-74
近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一案在北京法院首次开庭,与以往此类高官均以经济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不同,邱晓华涉嫌犯罪的罪名是重婚罪,而此罪最高刑期只有两年。在近些年来的腐败官员名录中,省部级高官因涉嫌重婚犯罪被追究的,邱晓华还是第一人。回顾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多数腐败官员都是因为有了经济问题之后才查出作风问题,无论是成克杰、胡长清、何闽旭还是毕玉玺、李真等,都是先拔出了经济问题的“萝卜”再带出作风问题的“泥”,很少有官员仅仅因为作风问题而受到追究。当然并不是说官员们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应受到法律规制,事实上官员的个人生活是否检点不仅仅是个人自己的问题.更关乎党风、党纪和民众的信任,应当予以规范.但是一个收受数十万礼金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