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走出李汝珍的预言元洪我国晚清有一位著名小说家,叫李汝珍。他的名字大概是人所尽知的。但据笔者最新研究发现,他不仅是位小说家,还是一位预言家,《镜花缘》便是老先生的一部大预言。为飨诸君,现不揣拙陋,试述二三例如下:先说“女儿国”。“女儿国”出现在《镜花缘...  相似文献   

2.
许多读者都读过《西游记》,知道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但可能不记得书中还有个相良。相良不容易被人记住,因为他不是《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甚至不一定算得上配角。他仅仅是一个“老汉”,一个“穷老汉”。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中“陈光蕊、江流僧”一节是否为吴承恩原作,这个问题在学术界迄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由此也造成了不同版本《西游记》九——十一回回目的不同。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五年第一版的回目为:  相似文献   

4.
徐中远 《政府法制》2013,(35):26-26
从政治视角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从政治的视角去阅读这部小说是毛泽东阅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毛泽东的几次谈话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5.
当年曹锦清教授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引起学术界的热烈反响,他也因此被新华社等媒体誉为“著名社会学家”。此书被翻译成英语,2004年在英国发行。2011年,英国《卫报》推出了一份荐书榜单,开列了有史以来100种“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国有两本列入,一本就是《黄河边的中国》,另一本是《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6.
张渤宁 《政府法制》2011,(24):19-19
明人吴承恩的《西游记》被后世尊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想象丰赡,文辞优美,可谓是一部光芒万丈的千古奇书。但该书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有一句这样的对话,那是被斩首的泾河龙王,他手提一颗首级,高喊:“唐太宗!还我命来……”  相似文献   

7.
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使自己或者第三者获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我国《刑法》第198条规定了保险诈骗罪客观方面的几种行为,其中之一是“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刑法理论上对“虚构保险标的”这种保险诈骗犯罪行为的理解存在较大争议,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厘清。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校注匡补王恺《西游记》凡八十四万余字,其中使用了不少方言土语,对它进行校释,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黄肃秋先生以其深厚的功底和校注古典小说的经验,对《西游记》[1]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和校勘,为读者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其对某些方言等不尽了解,故校注中...  相似文献   

9.
慕槐 《法学研究》1997,(1):120-120
《西游记》里的国际关系准则慕槐传统中国人通常都以为本国文明高高在上,其他“蛮夷之国”只有顺从归化的份儿。与这种观念相适应关系准则乃是一种明火执杖的不平等对待,而断无今天常说的“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之类原则的。“朝贡体制”便是我们这个帝国与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10.
虚构与想象文学的本质是虚构。已有太多的批评家和作家谈到了这个问题 ,更有甚者 ,作家将作品干脆冠上了“虚构”的名字(如马原的《虚构》)。林白的长篇小说《玻璃虫 :我的电影生涯 :一部虚构的回忆录》也是如此 ,它不是一部真实的个人回忆录 ,大量真实的人物和事件被镶嵌在虚构的故事里 ,形成了一个新鲜的文本。创作主体在元小说的的操作上向文本接受者极力消解文本的真实性和创作的神秘性 ,借以表达另一种被掩盖的真实 :文学的本质是虚构。虚构带给文本以生动的品质 ,使阅读更加愉快。虚构本身是真实的 ,这应该成为一种常识 ,因为相对于外…  相似文献   

11.
九三 《方圆》2024,(5):66-69
<正>虽然在嬉笑怒骂中有讽刺和嘲讽职场中的“不正之风”,但更多是以幽默和深刻的形式将传统神仙世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读者在笑与泪中正向思考职场智慧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常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但对于《西游记》,却是公认的老少皆宜。年少的时候看《西游记》,觉得孙悟空调皮可爱,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的那些新鲜事、新鲜人(妖)也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2.
张苗 《检察风云》2023,(6):60-61
<正>近日,国漫电影《八戒之天蓬下界》曝光的一组空境剧照吸人眼球。剧照中笔直高耸的山峰像宝剑一样直插云海,群山层峦叠嶂勾勒出一幅仙气飘飘的山水画卷,取材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天蓬下界》让人不禁感叹八戒这次“下界”原来是下到了仙境张家界。对此,不少国漫爱好者的讨论再次火上热搜,诸如“中国动画已经崛起”的赞叹纷至沓来。“中国动画已经崛起。”这一说法在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部国产动漫作品上映时开始流行,电影最终斩获了连出品方都没想到的近10亿元票房。  相似文献   

13.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我”这种兵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南京人,自第一部作品《夜泊秦淮》开始,《南京人》《南京传》《很久以来》《刻骨铭心》到最新的《仪凤之门》,叶兆言变着法子讲述自己心底深处的南京故事。在他笔下,历史从静态变为动态,被置入当下的语境重新诠释,创造和创新才是非虚构文学最重要的东西,“历史永远滚滚向前,但人的创造会被铭记”。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反映清初的社会生活,假托明代的历史故事。它仿照话本、拟话本和《水浒》、《西游记》等,在正文之外,前加“敷陈大义”的“楔子”,后附“下诏旌贤”的“幽榜”。“楔子”以元末明初为社会背景,描写王冕的一生;“幽榜”设想原型人物的身后,构思了万历四十四年一齣“奉旨承祭”的丑剧。其正文则涉及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等六朝,总计一百一十多年。  相似文献   

16.
惠特曼在《草叶集》结尾的《再见》中说:“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从诗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来看,接触这“一个人”便是接触了诗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真实的诗人惠特曼;另一个是抽象的理想的虚构的诗歌主人公惠特曼,即诗人的“创造性自我”。两个“自我”的对话和融合,既唱出了诗人之声,时代、民族之声,又唱出了超时代、超民族之声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真不愧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名著,由它改编而成的连续剧及动画片在电视上屡屡重播,令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为之倾倒。其中的八十一难,可谓是难难扣人心弦。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三打白骨精”一节,首先是因为它阴森恐怖的氛围,其次是由于孙悟空具有识妖降魔的非凡本领却频遭冤枉而令人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18.
洪旭斌 《法制与经济》2008,(18):106-107
《西游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很多有益的启迪得到后人的发扬和借鉴,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本文将《西游记》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团队建设、激励约束机制、领导者素质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9.
对商标权无效抗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新《商标法》第41条规定,如果注册商标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有权依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在未修改的《商标法实施细则》中是指:———虚构、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伪造申请书件及有关文件进行注册的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纵有72变,神通广大,腾云驾雾,但是,如来佛的一句话使他无奈——“你别想翻出我的手心”。谁料,此话竟成了现代一位大官的口头禅。报载:湖南省娄底市有位名叫颜跃明的人大代表,由于反映群众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