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精心描绘了发展蓝图,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指明了方向.通江县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重点围绕树立川陕苏区首府形象,继承先烈遗志,发扬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决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  相似文献   

2.
金风送爽果满枝,秋醉巴山丹桂香。以通江县城为首府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曾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新形势、新阶段,通江县80多万红军传人正倾力实施“四大产业富民、开发资源强县”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县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193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四方面军在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中,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告别了鄂豫皖苏区,由陕南进抵川北的通南巴地区,进行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将川陕苏区建设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的第二大苏区"。从川陕苏区历史过程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川陕  相似文献   

4.
正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文庙街29号。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总指挥部设在通江县城文庙内,直至1935年春。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徐向前等指挥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广大群众以通江为依托,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成功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同时加强根据地各方面建设,使川陕根据地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红军发展到8万多人。  相似文献   

5.
川陕苏区法制的研究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川陕苏区在短时间内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法律,部分法律具有苏区特点,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川陕苏区法制建设有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总结。研究川陕苏区法制,推动根据地法制研究,进一步借鉴中国革命法制建设的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川陕苏区的立法概况和特点、法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司法制度和法制建设的教训等四个方面对川陕苏区法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的原因,川陕妇女在经济上的作用远大于男子,但在政治和社会上无权,这使得川陕苏区妇女解放运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成为当时全国苏区中的翘楚。但是,川陕妇女的解放在实践中却走向以男性化为参照和目标追求,并逐渐弱化了两性的性别差异,女性的解放与男女绝对的平等汇为一流。川陕妇女的革命意愿与女性性别意识之间处于一种微妙的紧张关系,革命激发了妇女的主体意识,但又在另一方面消解了妇女自我的性别意识。但消解不同于抹除,妇女的性别意识通过一种隐含的途径传达和表达着。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5日,深秋的晴空,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四川省巴中市城郊山麓上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原中共川陕省委书记、红军总卫生部政委、湖北省人民检察院首任检察长周光坦的雕像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周光坦石像高4.8米,与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陈昌浩等10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石像.一起矗立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内;他们的伟大红军精神,被永远铭记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川陕苏区妇女:不爱红装爱武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芝兰 《党史博览》2008,(12):52-54
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对广大川陕地区的妇女来说,犹如黑暗中划破长空的闪电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开辟川陕苏区。川陕苏区在发动工农群众参军参战的同时,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的川陕苏区,妇女有200多万,而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青壮年妇女,多达30万人。  相似文献   

9.
邓均洪 《四川党史》2003,(5):53-53,52
毛泽东:充分肯定川陕苏区的作用广元老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均未到过广元。但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对嘉陵江、对川陕苏区、对广元、对闻名遐迩的剑门却非常了解、熟悉和感兴趣。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就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  相似文献   

10.
<正>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先后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湘鄂赣、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10多个根据地。其规模中央根据地第一,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红军近10万。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红军达8万之众,规模第二。从位置上看,绝大部分根据地建立在南方,北方仅陕甘1个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恰处南北根据地之中,形成了连接南北根据地之间的一座桥梁。笔者就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背景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川陕苏区的货币发行与反伪币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苏区的货币发行与反伪币斗争唐文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发展苏区经济,发行了一整套由川陕省工农银行制造的货币,对巩固苏区,发展苏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苏维埃工农银行在发行货币的过程中,遭到了反革命势力的疯狂...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上的宣达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在取得反"三路围攻"胜利后,举行的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不仅重创了刘存厚的川陕边防军,解决了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急需的物资,进一步扩大了川陕苏区,还使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发展到鼎盛时期,并为日后粉碎敌人更大规模的"六路围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先后创建有13块比较大的苏区(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赣东北苏区、湘鄂西苏区、西北苏区、广西左右江苏区、琼崖苏区、闽东苏区、鄂豫陕苏区及湘鄂川黔苏区.分布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广西、海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15个省的边界地区或远离中心城市的偏僻山区。  相似文献   

14.
川陕苏区存续时期党群关系的研究,其实就是川陕苏区存续时期党政军与民众关系的研究。川陕苏区存续时间较短,战争残酷而频繁,适宜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川陕苏区存续时期的党群关系,可概括为总体向好、问题不少。尤其是前后两个时期,对影响党群关系主要因素的区别,以及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党与群众的关系,纠正肃反、征发、没收工作扩大化错误,这些影响党群关系主要因素的探讨,更能给人们以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陕苏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零四个月,但苏维埃政府制订与实施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禁种、禁食鸦片;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普及教育等。这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为川陕苏区的扩展与红军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从通江县城出发,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红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这是全国最大的、唯一一个由红军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同志负责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她还亲自设计碑体、题写碑名、绘制图案,当年10月顺利建成。整个陵园由红军烈士墓、红军总医院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3部分组成。陵园的大门横式牌坊上,雕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相似文献   

17.
韩蔚尔(Norman David Hanwell)是首位对川陕苏区进行深入考察的西方经济学者。他实地调查了四川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的情况,对红军实力、苏区建设、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做了详实的记录和报告。他以西方经济学者的视角,认为自红四方面军入川至1935年撤出两年多时间里,中共克服"民穷财尽"的实际困难,不仅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而且在实行土地分配政策之外,对川陕苏区进行了文化、经济等全方位建设。  相似文献   

18.
略述川陕苏区的内部肃反余洪贵一、肃反组织机构的形成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结束了历时3个月,行程3000余里的漫漫西征路,进入川东北地区,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三个星期就胜利攻占了通(江)、南(江)、巴(中)三个县城。接着开始建立川陕苏区,19...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川陕苏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两年零四个月,但苏维埃政府制订与实施了一系列的利民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禁种、禁食鸦片;提高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普及教育等.这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为川陕苏区的扩展与红军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红色南江”之最勤劳勇敢的南江人民,在川陕苏区时期,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川陕乃至全国的一个个"之最":川北规模最大的抗捐运动1932年秋冬,国民党南江县长姚中发出了"杀人可恕,欠款难容"的催收军饷令,愤怒的全县各地农民、商贩、学生一批批涌入县城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