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开启了人类利用信息资源的新纪元,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驱动着侦查思维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大数据侦查是侦查部门的必然选择。大数据侦查代表着一种理念,一种思路,一种侦查的新工具,其核心在于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大数据智能化分析处理和合理化呈现运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犯罪方式不断升级,犯罪主体趋于匿名化,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取侦查情报信息的大数据侦查协作应运而生。然而,传统互联网下的大数据侦查协作面临现实挑战:数据情报难共享、数据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大数据侦查协作规范体系不健全等。这是由于传统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侦查协作的契合度不高,致使数据信息的共享传输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建议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其与大数据侦查协作机制相融合,建立基于联盟链的可信数据共享平台,弥补大数据侦查协作的不足;通过技术规制和规则监管保证区块链技术向善,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对大数据侦查协作的赋能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侦查方兴未艾,公安机关围绕资源整合、挖掘技术和应用三大要素进行大数据侦查的开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侦查实践呈现出侦查思维发散、侦查力量更新等转变。但由于未形成数据应用范式、结构要素未培育成熟、科技驱动力不足的因素,大数据侦查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侦查思维僵化、侦查资源统筹困难、外部依赖过高的发展瓶颈。侦查机关必须冲破思维僵局、改革侦查机制、培养公安内部大数据人才,为大数据侦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侦查协作是侦查工作特有的一种形式,本为方便侦查工作在不同机关的开展,提升侦查工作效率。随着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隐蔽化、非传统化等不利因素的逐渐增多,大数据战略背景下侦查协作开展出现信息交流壁垒、常态化运行的侦查协作机制缺失、低数据权限下侦查人员惰性思维以及数据分析技术欠缺等理论、技术、实务三个层面的困境。要实现侦查协作常态化、精准化、高效化,需要顺应大数据潮流,从革新侦查思维、审视侦查体制出发,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数据库及侦查协作运行机制的建设,进而加快实现我国侦查协作工作数据化、智能化,使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成功突破自身发展瓶颈,释放侦查机关战斗力,提升公安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已广泛运用于包括犯罪侦查在内的各个领域,且侦查效果明显。大数据具有整体性思维、相关性思维和预测性思维三大特征,三大思维特征给侦查模式、侦查方法带来了深远影响,即大数据催生了新的侦查模式和侦查方法。大数据在犯罪侦查实践中的运用具有一系列的基本样态,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视频侦查在侦查破案中的广泛运用,犯罪嫌疑人针对视频监控的反侦查行为已常态化。常见的视频反侦查行为有破坏型、躲避型、伪装型、否认型等四类。由于犯罪嫌疑人认知的局限性、关注焦点的有限性以及大数据侦查的前瞻性,视频反侦查行为人必将沦为裸奔的"透明人"。寻求视频反侦查行为的反制之道,要树立大数据思维,进行立体化勘验,多维度拓展,多警种合作,全方位突破。  相似文献   

7.
引入基于SWOT数据驱动情报侦查相关性的研究范式,研究当前基于SWOT数据驱动情报侦查相关性内部侦查情势和外部侦查情势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要素,论证基于SWOT数据驱动情报侦查相关性研究转型的必然趋势,提出和构建基于SWOT数据驱动情报侦查相关性分析的内容、框架模型、平台设计以及针对动态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方法技术,不仅能够促使侦查人员及时转变传统侦查思维和拓展侦查途径,还促使侦查人员对案件中的犯罪行为或非犯罪行为进行准确的侦查预测和侦查决策,使其在数据驱动创新时代成为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核心利器。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犯罪活动发生新变化,突出表现为网络化新型犯罪日益突出、跨区域流窜性职业犯罪趋向明显、网络犯罪死灰复燃趋势增强、智能化新型犯罪特征凸显等方面,对侦查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新要求,传统侦查模式已不再适应数据时代办案形势,亟需转变为数据化、模型化、智能化侦查思维,并通过树立数据意识、提高数据能力、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数据治理等手段保障数据在侦查思维变革中发挥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与思维也都在发生着变革。大数据与大数据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领域的运用不仅使侦查信息化理念得到确认,还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转型,即由单一机制模式向三维立体模式转变,同时推动职务犯罪侦查行为模式实现从“由供到证”向“由证到供”转变。  相似文献   

10.
经侦发展史中的每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科技因素。"科技兴警"构成经侦转型的本质内涵,"数据警务"构成经侦转型的基本内涵。大数据时代,经侦警务在侦查思维、侦查模式、侦查手段、侦查目标方面面临变革。目前,经侦工作转型在数源、思维、技术、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境,需要从数据与数据合成反应、预警与防范无缝对接、技术与警务深度融合,以及数据与人才创新培养等方面,提升经侦队伍的履职能力,促进经侦工作转型进化。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侦查工作模式创新。大数据背景下的侦查工作具有智能化、数据化、促使侦查理论升级等特征,同时,大数据在线索的提取、侦查的方式及侦查思维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将大数据运用于电子取证、案件侦查中,提高案件侦查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化与产业化成为了犯罪的新生态,将大数据与侦查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大数据时代的合成侦查模式是未来应对犯罪发展形势的必然。数据的合成、技术的合成和思维的合成是大数据时代合成侦查模式的三大关键要素。大数据时代的合成侦查模式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体系来保障其运转,具体包括:组建一支懂业务、精研判的合成侦查人才队伍、建成一个可视化、快分析的合成侦查数据平台、整合一批用得上、实战性的合成侦查工作资源、形成一套标准化、数据化的合成侦查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数据画像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大数据技术与侦查画像技术的有机结合,基于侦查对象的基本属性、行为特性、心理特征、社会标识等,收集相关的内外部系统数据和开源关联网络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分类与聚类、抽取与集成,最终形成侦查特定对象的标签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技术,数据画像实现了侦查画像从现场驱动、被动、因果关系式画像向数据驱动、主动、关联关系式画像转变。侦查数据画像基于侦查对象属性信息的收集能力、侦查对象属性模型的分析能力、动态跟踪侦查对象信息变化的应变能力,切实推进数据画像侦查功效的升级化、高效化、数据化、全面化,有助于侦查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数据画像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大数据技术与侦查画像技术的有机结合,基于侦查对象的基本属性、行为特性、心理特征、社会标识等,收集相关的内外部系统数据和开源关联网络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分类与聚类、抽取与集成,最终形成侦查特定对象的标签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技术,数据画像实现了侦查画像从现场驱动、被动、因果关系式画像向数据驱动、主动、关联关系式画像转变。侦查数据画像基于侦查对象属性信息的收集能力、侦查对象属性模型的分析能力、动态跟踪侦查对象信息变化的应变能力,切实推进数据画像侦查功效的升级化、高效化、数据化、全面化,有助于侦查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为确保社会治安的有效管控和各类案件破获的质量与效率,公安大数据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及相关高科技设备被植入公安执法活动,一大批技术人才也进入到各级公安机关并适时介入到社会治安管控和案件侦破工作中,使公安机关的执法效率与执法质量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执法成本明显降低,执法成效显著。这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迎接新时期公安执法工作挑战的有力举措。面对公安大数据背景下侦查工作的新常态,侦查思维将如何重新定位,如何与大数据、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是侦查员乃至侦查思维理论及实践研究者必须直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和认识的逐步深入,政法学界开始关注侦查领域大数据的应用研究,于是"大数据侦查"的概念应运而生。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对于"大数据侦查"基本含义的理解多种多样,而对其基本范畴和核心内容的讨论也涉及甚少。因此,从广义的角度对"大数据侦查"内涵进行分析,提出大数据侦查的基本范畴,重点分析讨论大数据侦查模式、大数据侦查思维、大数据侦查方法等三个问题,以及提升预测侦查能力、主动侦查能力、协作侦查能力、效益侦查能力等五种侦查能力,以促进大数据侦查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犯罪画像是侦查工作中确定犯罪人的方式之一。传统侦查工作中的犯罪画像是以案发现场为中心,以犯罪人心理特征、地理特征信息为基础,展开的犯罪人心理轨迹、行为轨迹分析。而大数据背景下,犯罪人实施犯罪活动的手段、方式较以前发生重大变化,非接触型、虚拟空间内犯罪增加,传统犯罪画像应对此类犯罪稍显不足。而数据思维理念下如何实现对犯罪人的画像分析,则必须对以往画像理论技术进行反思。探讨犯罪人社会画像,需要从形成基础及可行性出发,对大数据社会画像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分析大数据画像的理论基础与信息基础,从犯罪人社会特征、心理特征以及个人特征三个角度,探讨大数据画像技术对犯罪人案前、案中、案后三个阶段行为举止的记录,最终利用犯罪人逃离轨迹信息、通讯信息、网络信息、涉案物品信息等四个方面确定犯罪人,以期在大数据背景下取得画像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侦查思维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既是开放的也是动态的,既是创新的也是有准则的。遵循法治的发展与要求,探究大数据时代侦查思维的转型与优化,对侦查机关战斗力的提升与工作机制的革新有着重要意义。大数据时代,侦查思维面临着各种挑战,只有进行从"后置"到"前瞻",从"保密"到"兼容",从"破案"到"定案",从"局限"到"发散"的转型,才能达到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消除威胁的目的,使大数据时代信息化侦查工作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信息化侦查已经成为公安机关越来越重要的侦查办案手段。而犯罪行为人对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必然进行反信息化侦查。反信息化侦查行为分为信息切断和信息干扰两种类型,针对视频、电子轨迹、网络分析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化侦查采取各种复杂的反侦查行为,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去信息化""去真实性"和"去关联性"。反信息化侦查有其技术上和资源上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应对反信息化侦查需要改进侦查工作机制和提升大数据技术,包括开展全景式合成侦查,吸取传统模式优点,研发大数据处理技术,有效地防范反信息化侦查行为,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时代侦查思维必须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和要求。立体思维,是指侦查人员在思考案情时,从空间、时间的角度,上下、左右、前后纵横交错展开的一种思维方式。犯罪行为的立体存在性要求侦查的立体性思维。侦查中立体思维的实现途径有:时间维度上,从犯罪时拓展到犯罪前和犯罪后,从作案时间拓展到非作案时间;空间维度上,从地面拓展到空中,从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从主体现场拓展到关联现场,从作案地拓展到销赃地、住宿地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