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我们既要深刻领会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内容,科学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还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的三重维度来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生成逻辑,准确解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向度。理论向度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坚持人民中心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与重要的实践指向;现实向度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速构建"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战略与现实之需;价值向度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使命,推动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多领域、多层次构建,使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对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生成,其理论逻辑涉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基本矛盾等理论,其历史逻辑体现在与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相比较上,其现实逻辑表现为坚持现实问题的导向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和矛盾存在的长期性等方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新时代党领导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条件,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正确应对新时代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有深刻的逻辑内因和历史必然性。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等五重向度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性,对于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逻辑的理解,进一步凝聚和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在新时代各项方针政策的共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它受制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体状况,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进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主要矛盾阶段性转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依据,同时孕育体现新时代解决矛盾的新理论、新战略。也就是说,社会生产力发展决定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新时代的到来,产生作为新时代标志的理论及其方略,这就是新时代主要社会现实的内在逻辑,它们以主要矛盾转换为基点,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全新研判,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认识这一表述的内涵,需要站在中国政治发展的角度,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中,各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变迁凸显出的阶段性特点。立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从需求侧看,已经从"生存型"向"自我实现型"转变;从供给侧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凸显了新问题。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体现在三个维度:坚持人民立场;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自身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每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逻辑起点。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又受到国际发展环境、政权稳定和财富积累这三者的影响。在此前提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时代已经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变。为应对和解决这一新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时而生。其以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明确指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现实矛盾;其以匡扶社稷的集体智慧提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其以重塑山河的使命自觉担当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执政党如何确定自己的道路、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点和出发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更迫切的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重大政治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聚焦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的逻辑理路,"新时代"内涵深刻,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鲜明,具有重大意义;"新矛盾"是我国在发展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演进结果,其转化是关系我国全局的重大历史性变化,正确理解把握主要矛盾与初级阶段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新理论"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内在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要矛盾体现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反映了一种社会形态某个阶段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以及相同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它体现了主要矛盾变化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依然是基本矛盾的阶段性表现。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一关乎全局性的新论断,是基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变化提出的,体现了中国当前的现实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宏观上把握好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深刻认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现实必要性和时代迫切性。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要坚持与时俱进,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微观上找准矛盾的差异性,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创造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环境,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只有科学认识和处理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提高党成功驾驭、应对和处理矛盾的能力,才能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主席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在中国的活学活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理论逻辑上体现了继承和创新,在现实逻辑上体现了成就和问题,在实践逻辑上体现了发展和变革,在价值逻辑上体现了追求和指归。在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重逻辑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解决它的关键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冲突,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包含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层次,丰富了"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把对经济发展的事实判断转向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判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切实解决新矛盾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现实举措,把握人民与解决主要矛盾的对立统一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纵观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调整,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辩证看待矛盾的"变"与"不变",从而全面准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统一战线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创新的价值意蕴,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看,在于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看,在于运用统一战线方式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执政价值。创新统一战线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内在要求。创新统一战线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的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要革新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推进"两个健康"工作;扭住重点,提升统一战线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质量;创新机制,加强统一战线服务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动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多元互动、上下贯通的治理格局从而全面推动深化改革。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一是从"统治—管理—治理"的纵向历史维度以及"国家—政府""国家—社会"的横向空间维度出发,以权力配置为线索,分析与阐述了治理的概念及其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脉络与原因;二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路径,坚持党的领导,从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和治理逻辑出发着重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治理概念及其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矛盾分析的方法是重要的方法原则。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唯物史观划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判断标志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到新的时期,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中国社会实践,做出的巨大的理论创新。从而,完全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予以系统分析、阐释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形成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发展观。这一文艺发展观的生成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文艺思想的历史逻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现实逻辑的严谨逻辑理路,内在蕴含着“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来推动文艺发展、以人民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来改善文艺现状、以人民满意与否为标准来改进文艺工作”的结构架构和践行路径,因此具有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作出应答、为谋划和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提供道路遵循、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凝聚力量的重大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的起点始于党的十八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两翼";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贯彻整个思想的主轴,以人民为中心是思想体系的核心;"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布局从属于战略布局的"两翼";"两翼"目标和主轴目标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书写了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人的需要是"现实的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全面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业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人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正确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