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礼”为思想灵魂、以“仪”为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文质统一、礼德统一、仁义礼智信统一,是当代中国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通过中西礼仪文化综合创新、古今礼仪文化创造性转化等途径实现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与公共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强现代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日留给人们的仍是宝贵的财富,深刻的启示。本义拟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服务。一、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法律文化。以宗族为水位。以伦理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征。其表现是:1.礼大于法。众所周知,从西汉起儒家的法律思想被奉为正统,而儒家的法律思想就是以”礼”为核心,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宗旨,重礼而轻法。尽管苟子主张“重法”、“隆礼”、贾谊、董…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乃伦理社会,儒家伦理思想占统治地位,“德”、“札”遂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石。“德”、“礼”不仅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依据,而且法律的内容也大多关乎“德”、“礼”。“德”、“礼”的这种主导地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一定的阶段性。这种“德”、“礼”主导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仍然从正反两个方面发挥着其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和谐文化作为—种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本身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它以中庸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和”为基本范畴,以“礼”为判断标准,以“自然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为主要内容,以“道并行而不悖”为最高境界,形成了既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又有丰富的实际内容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对孔子为政说给予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评说,从中寻及与现实契合之点,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党执政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一、把握为政以“礼”,弘扬为人民服务宗旨 孔子认为,为政者“不知礼”,无法立于社会,更不可能施仁政于百姓;反之,“学礼”,“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注重渊》篇)即一旦能用礼克制自己,为政以礼,天下百姓就会称你是仁人。 孔子为政以礼的重要内容是其民本思想,包括教民、富民和爱民  相似文献   

6.
荀况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很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郭沫若说他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虽然是继孔丘、孟轲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但其哲学思想、法律思想已不同于孔、孟。他将儒家所推崇的“礼义”,“仁政”和法家所倡导的“法治”都进行了修正改造,并且提出了以“礼”为主,“礼”“法”结合的新理论,成为儒法合流的先行者,“隆礼重法”思想是他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控制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系统全面地把握孔子的思想体系,必须研究其社会控制思想。一礼法并重礼和法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基本范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从爱人,“泛爱众”(《学而》),亦即爱护百姓、保护百姓的愿望出发,孔子希望社会“无讼”。他认为,礼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不知礼,无以立”(《尧曰》),必须“以礼为国”。孔子重礼,但同时认为,刑和法也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过去人们只注意其礼治思想,面对他的法治思想重视不够。下面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执著的人,在华西这艘“建筑航母”上,他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从事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无怨无悔。他,是一个快乐的人,从创造“深圳速度”到塑造“爱我华西”的企业文化,从国内一座座丰碑式的建筑到海外扬名的工程,他见证了华西的历练,他与华西一同成长,他从奉献中获得快乐。他以他的言行为“爱我华西”的企业文化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本位文化派与全盘西化派的论战中,张东荪没有偏向于任何一方。面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张东荪以独立的反思精神、独特的视角及独到的见解不断地探索如何重建中国的文化,经历了从“破”到“立”再到于“破”与“立”中寻求理性之道路,他的文化思想渐趋成熟,同时他的思想发展也为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实事求是》2016,(5):97-101
在维吾尔族男性的人生礼仪体系中,割礼是继诞生礼、命名礼、摇床礼之后的第四个礼仪,是仅次于婚礼的一个重要的人生礼仪。“割礼”由来已久,与宗教意识紧密相关,可以说是宗教仪式的一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维吾尔族的割礼仪式及其文化功能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关注了现代化背景下该传统习俗在代代传承中悄然发生的变化,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