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6至18世纪是越南雄王信仰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雄庙三祠祭祀以及周边村社村亭祭祀的信仰格局。雄王信仰的发展,一方面与越南村社城隍信仰的出现以及地方社会村社的分村、建村历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力量的介入并提供雄王信仰发展所需的物质、精神支持有关,国家力量在推动雄王信仰向民间象征资本的转化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聂槟 《东南亚纵横》2003,(12):54-58
越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曾不同程度地影响过该国。在历史上 ,越南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 ,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越南 ,尤其是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古占婆在历史上曾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16世纪初 ,西方文化开始零星进入越南。到1858年 ,法国殖民者炮击岘港 ,轰开了越南的大门 ,并在此后近100年的时间里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 ,从而使越南文化又打上了西方文化的深深烙印。中、印、西三大文化在陆续传入越南之后 ,不断与越南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最终成为今日越南文化的一…  相似文献   

3.
社交称谓语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语言现象。不同的社交称谓语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汉语和越南语都有着丰富且复杂的社交称谓语系统,汉语称谓语曾对越南语称谓语有着各种影响,但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文化、语言习惯等原因,这两种社交称谓语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因此,汉、越社交称谓语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不少差异。本文通过对汉、越社交称谓语进行分类对比,探究这两种社交称谓语的异同点及产生异同的原因,再根据它们的特征提出有效可行的交际策略。熟练掌握及正确使用社交称谓语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越南有明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中国与越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个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之处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一个大的经济基础,现在GDP已达1万亿美元,13亿人口的市场.这些异同,可以使中国能做到的而越南难以做到,比如:13亿人口市场的吸引力,中国可以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国.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等原因,在越南同时存在着多种宗教,其中不乏几种大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即便如此,但仍然很难确定哪一种才是越南的真正国教。在越南历史上,李朝和陈朝时期,佛教曾经占据着唯我独尊的地位,但也只是延续了三四个世纪的时间,从黎圣宗开始,儒教的地位日益提高,直至成为越南的正统思想体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约600万信徒的天主教也是越南宗教组成中的一大亮点。但无论是佛教、儒教还是天主教都只是外来宗教而已,越南人民依然保留着发源于越南本土的信仰,那就是越南民间信仰。一、越南民间信仰概述越南的民间信仰可以概括…  相似文献   

6.
越南华文教育近年来出现较明显复苏,华文从华人的民族文化载体逐渐发展为越南社会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联系、寻求更多发展机遇的有力工具。这些新现象为传承越南华族文化、增进中越交往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针对当前越南华文教育的资金、师资、教材等问题,中国可在越南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加以补充与协助,为中越关系的深化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汉文化圈”中的一个国家,古代的越南文化深受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其宫廷文化与中国宫廷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不如中国宫廷文化的内容那么丰富、繁杂。比如越南封建朝代纪年的年号和王室称谓所使用的尊号、庙号、谥号,其制度基本与中国相仿,甚至连用字也与中国近似,但某些方面也反映出越南封建文化的特色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越南文化艺术中的中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艺术交流源远流长,从历史及地缘的角度讲,越南归于汉文化圈之内,各个方面均可以看到中国文化艺术影响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越南是最迟实行但又是最晚废除科举制度的国家,其科举制度自107.5年始至1919年完全废止,共延续近9个世纪,越南是东亚各国中最后废除科举制度的国家。越南科举虽仿效中国而行,但极具本土特色。本文以越南阮朝科举制度为例,论述其与清代科举的异同及阮朝科举制度的本土特色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越南文化具有鲜明的本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又深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外来文化从陆路、海上和媒体信息等各种渠道进入越南。越南仍能保持其文化的民族特色并使其不断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国南方邻近越南地区及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历史上与越南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汉字在越南的兴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越南历史发展进程和政治环境的深刻影响,可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历史阶段。"千年郡县时期"1,越族接受汉文化和汉字;封建自主时期,越族主动接受它们,并充分吸收和本土化,形成颇具特色的越南文化和字喃;法国殖民者统治越南后,通过法令废除汉字,转而推广使用拉丁国语字。20世纪40年代"八月革命"后,越南正式通过法令确立拉丁国语字作为全国通用书写文字。  相似文献   

12.
素友是越南20世纪著名诗人,越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之一。他的诗歌被越南官方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是20世纪越南的"史诗"。20世纪50~60年代,在中越友好关系的影响下,一大批以素友诗歌为典型的越南文学作品在中国得到传播。这些越南文学作品传播到中国之后,在政治上加强了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文化上增进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在学术上则带动了中国的越南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14,(12):59-61
胡志明市是越南华侨华人最大的聚居地,也是华侨华人文化的中心。该市的华侨华人文化历史悠久,带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华侨华人活跃在该市的文艺舞台上,在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华侨华人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华侨华人文化还与当地的越南本土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影响。这些都是胡志明市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整个越南华侨华人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巨大影响也深刻地体现在越南的地名上,这一点学术界尚无系统的研究。举凡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名渊源解释、地名别名等等,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从而在越南各类地名的不同侧面上均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相似文献   

15.
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越文学交流中,有时导致越南作者的汉诗混杂着许多中国诗篇,中国作者的诗作中也偶有越南汉诗。由于时代相隔久远,后人在辑录前人诗作时亦常有混乱,将此人之作归属为他人之作。本文探讨一些与中国赴越南使臣有关的诗作者,还原真相,亦是整理中越关系资料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远古时代,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很少,有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如为什么会有风云雷电?为什么日月星辰都往西落?水为什么都向东流?他们把自然力神化、人格化,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这就是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7.
黄奇 《东南亚》2009,(2):81-83
由于地缘文化的关系,作为越南民族通用语言的越南语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固然受到了来自中华古文明、古印度文明、东南亚文化等诸多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语言自身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论述越南语中的叠音词现象入手,分析越南语的一些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影视文化在当代越南具有较大影响。随着越南革新开放不断深入,其影视文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成效显著。越南影视文化坚持以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注重民族文化的宣扬。同时,从过去的偏重政治宣传,到注重反映人生和社会生活,也开始发展与外国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应加强中越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