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的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并以此为据,将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属于越权立法。初查中局限性的调查手段,根本无法适应查处职务犯罪的实际需要。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一种侦查制度,属于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4.
"以人立案"是我国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常用的侦查启动模式,在打击职务犯罪、惩治腐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职务犯罪日益隐蔽化、智能化、国际化,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增强,侦查难度增加,这种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以事立案"作为与此对应的一种侦查启动模式,能够扩大线索案源、排除外界干扰、减少办案阻力。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要尝试运用"以事立案",使其与"以人立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从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实践出发,对被调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十分必要,但是相关法律条文却对此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检察机关解决实践需求与法律禁止之间冲突的路径皆行不通,根本原因在于职务犯罪“客观立案条件”思想的存在衍生了职务犯罪初查无法克服的缺陷。检察机关应树立正确的“主观立案条件”思想,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之后的初步侦查,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可以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应立足于职务犯罪侦查的法律监督属性,针对职务犯罪的现实危害性,树立“职务犯罪侦查权威观”,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对证人也可以采取强制到案措施。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须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口失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阴影。失踪人员由于缺乏足够证据被害而无法刑事立案启动侦查程序,也无法受到公力救济和法律保护。立线侦查工作机制的提出不但解决了对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被害案件侦查的法律程序问题,而且通过侦查模式的创新提高了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下,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挑战,给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侦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严峻的反腐形势下,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线索少,案件发现难,案件查办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各项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必须根据形势变化,更新办案思想观念,转变全新侦查模式,探索和使用"信息引导侦查"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这种新机制、新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高与职务犯罪活动作斗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侦查措施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职务犯罪侦查措施单一、强制力不足、侦查效能低下,严重影响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行使.建议构建职务犯罪侦查措施体系.从超前性、层次性和可行性的总体设想出发,应修改现行法律设王的"普通侦查措施",增谩强制取证、技术侦查、诱惑侦查、特情侦查等"特殊侦查措施",构建职务犯罪侦查措施体系,以促进侦查措施法律功能的整体有效发挥,满足惩治职务犯罪紧迫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侦查管辖权的配置问题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首要问题。我国目前的职务犯罪侦查管辖权配置立法规定存在诸多问题,司法实践中也凸显出不少矛盾。当下学界流行的"检警一体化"侦查模式和独立的反腐败侦查机构模式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不具有可行性。在保留现有侦查体制下对职务犯罪侦查管辖权配置进行完善成为必然选择。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管辖权配置的基本路径是:重新划分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管辖权,扩大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管辖范围,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机动侦查管辖权,建立检察系统内部侦查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制度,设立合理的管辖冲突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预算审查监督根植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三权分立、议行合一等政体下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的预算审查监督权只能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预算审查监督的对象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对象是一致的,预算审查监督方式在会议期间为听取有关预算的工作报告和汇告、针对有关预算问题的询问和质询等,主体闭会期间为视察、执法检查等.  相似文献   

12.
网络赌博犯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赌博与传统赌博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完全一样。网络赌博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赌博组织者及赌徒、网络赌博平台和赌资。因此,对网络赌博犯罪的查处和预防也应从这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论仲裁的司法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与世界接轨”的大环境下,仲裁领域也大都认为应当注意我国仲裁制度与世界仲裁制度的衔接,其核心之一就是要弱化法院对仲裁的监督。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在实践中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仲裁裁决并没有很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而当事人只有通过法院撤销仲裁裁决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本文试图对我国现行的国内仲裁的监督机制进行分析,强调法院对仲裁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侦查措施之一的辨认在侦查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实施前没有审批或者存在乱审批的现象,操作随意性大,辨认规则粗疏。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应对辨认措施在法律规制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取得时效是古老的时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法理论上 ,取得时效制度仍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法律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它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及时解决民事纠纷 ,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立法 ,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关于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视居住在当今的诉讼实践中很少适用;即使适用,也经常被操作成变相的拘禁或比取保候审还宽松。为改善监视居住的这种适用现状,应该正确理解监视居住地点、对象、对被监视居住者人权的限制,更新关于监视居住的观念,采用适当的方式执行并及时依法变更、撤销监视居住。  相似文献   

17.
兰岚 《理论前沿》2006,(9):23-2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世界历史的研究需要新的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应运而生,他强调抛弃“欧洲中心论”,而以“全球性”和“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编纂世界历史。这一更加广阔的视野对我们当前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罚金刑在我国刑法中应还原其取代短期自由刑主要适用于轻罪的基本功能。罚金刑的不平等性可通过月额罚金制弥补。社会服务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罚金刑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对毛泽东青年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的缔造者和杰出的领袖,也是我们青年的导师。他青少年就参加革命,一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教育青年,在革命实践中研究青年,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负面网络涉警事件日益增多,呈现不确定性、虚拟性、炒作性、延伸性等特征,各级公安部门应汇聚各方力量,进行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成立专门队伍,引导网络涉警事件发展;搭建警民互动平台,依法合理处理诉求;探索措施,完善反馈评估制度;注重专项培训,提高警察素质;创新英模宣传机制,提升警察公共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