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立群 《群众》2013,(11):33-34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新沂的发展处在开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阶段,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这一目标,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加快构建具有新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2.
曲红  单汨源 《求索》2007,(9):11-12
针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产业的发展与成长,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结合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分析产业集群升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提出促进两者之间互动发展的对策,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江西政报》2006,(5):19-2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韩康 《人民论坛》2013,(15):32-35
观点摘要中国城镇化的最大风险,是城乡矛盾的内化,即城市化的发展没有真正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别的矛盾,而是转化为城市体系内部更加复杂、更加深刻、更加棘手的社会矛盾现在国内许多城市都在推行以产业高端发展进行人口调控,办法是"以业控人",力图把大量低端产业及其就业人群淘汰出去。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公开向农民市民化挑战了  相似文献   

5.
王晓峰 《前进》2013,(6):30-31
城镇化是当前乃至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与热点,党的十八大对此提出明确的要求。各级政府都力图结合地方实际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对城镇化进行布局谋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城镇化的推进与建设提出各种论证与研讨,农民群众及进城务工人员更是满心欢喜满怀希望。城镇化充满了太多的诱惑,要政策、要资金、要工程、要项目;城镇化肩负了太多的挑战,要就业、要保障、要公平、要均衡;城镇化承载了太多的期许,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缩小城乡差别的新模板、让渡既得利益照顾弱势群体的新拷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蓝图……城镇化,注定将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连串牵扯制衡的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6.
辜胜阻 《小康》2014,(9):20-20
我认为城镇化的要素不仅仅是人地城,我总结有五大要素,“人业钱地房”,“业”就是城市一定要有产业支撑。 人的城镇化是要花钱,现在户籍改革,城市政府对户籍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是花钱的。地的城镇化是赚钱的,过去经济发展方式中,土地红利在城市建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内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贵探索和实践,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可以节约和保护耕地,促进农村市场发育、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8.
王树华 《群众》2014,(5):53-53
<正>城镇化离不开城镇建设,可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是根据本地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基础来推进城镇化,而是片面追求城镇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盲目建新区、造房子。这种"有城无市"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往往容易引发农民难以转变为市民的"半城镇化",沦为靠水泥砖块堆砌的"伪城镇化",并最终催生了"鬼城"在各地频频出现。城镇化要建设的远不止城镇本身,其更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位于东部沿海的浙江省,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人口产业集聚程度高、经济实力强、发展动力足、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成为推动浙江省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成为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核心。总结浙江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对于指导全国小城镇发展,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以前,浙江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工业基础薄弱、耕地等资源不足,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农民开始从田间地头走出…  相似文献   

10.
叶红 《创造》2003,(12):35-36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两个难题,一个是农民增收问题,另一个就是就业问题。积极促进就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并强调:"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经营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就业指明了方向。一…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国执政党在城市建设中采取的一些做法,可以供我们加以借鉴和采纳。 一是推动城市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执政党领导城市发展的首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城市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企业主体营造良好的环境等方面。城市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构建外在形态,形成有效载体。执政党根据城市各自特点和客观发展趋势,通过政策引导进行积极的规划和有力调控,着力营造城市的某些突出功能,然后带动其它功能的发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建议在武汉城市圈内建设三大产业集聚发展带,避免各城市产业趋同、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3.
《思想工作》2005,(3):10-11
地处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的赤峰,不论在东北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还是北京经济圈,都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赤峰的城镇化程度,采取“西移北扩东进”战略,扩大赤峰城区框架,提高城市品位,接纳农牧区人口到城市就业,投身到环渤海经济,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对接,将赤峰城区建设成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是发展区域经济和实现跨跃式发展举措之一,也是赤峰市几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族人民多年的夙愿。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新  吴良刚 《湖湘论坛》2015,28(2):129-134
现代产业体系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必须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否则会迟滞双方的共同发展。实证发现,湖南省仅长沙市实现了现代产业体系与新型城镇化的优质协调发展,其他城市两者的协调度较低,多数城市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速度快于城镇化的速度。因此,加强统筹规划,调整土地利用战略,进行制度创新,协调两者的发展速度,有促于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产业。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为推动我市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增强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特提出本意见。一、发展创意产业的意义(一)发展创意产业是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重庆形象,打造时尚之都的根本要求。创意产业与现代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高度的互动性。重庆要参与新一轮城市竞争,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城市,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依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创意产业。(二)发展创意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创意产业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绿色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王娟 《群众》2020,(4):48-49
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指按照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理念,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成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2016年9月,盐城市盐都区以盐城高新区为主阵地,成功获批全国首批、苏北唯一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近年来,按照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生产与生活空间整合、历史与现代高度契合的要求,重点探索开放式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产与城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发展质量持续向好,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顾秋麟 《今日浙江》2008,(18):30-31
生产性服务业是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吸纳人口就业的重要领域,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绍兴要将之作为下一轮发展的重点,像规划城市建设那样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像抓工业发展那样扶持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像抓工业园区建设那样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像加强工业发展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一样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创意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激发城市活力和集聚创意资源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创意转型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意城市是保持城市活力、激发城市转型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武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意设计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意城市的过程中,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系列创意战略、创意产业、创意管理等方式来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武汉城市转型更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北京城市发展中出现了种种"城市病"问题,其中既有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的问题、城市空间布局规划问题,也有城市建设问题和城市运行与公共服务保障问题。归根结底,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问题。本文认为,要想提高城市治理能力,需要以生态城市为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什么?对于步入城镇化进程的我们来说,城市是现代文明的站点,也是幸福生活的梦想.宜居宜业,是身居城市的居住者发自内心的渴盼.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承载、建设和发展城市.换句话说,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