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在网络社会,人们的交往在虚拟的状态中进行,行为主体有了摆脱现实社会道德约束的条件,从而使传统道德在网络社会的作用有不断弱化的趋势。网络生活中,有悖传统道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在高校中,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因此,关注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环节。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任务。网络社会广阔的视野和自由思维的空间,为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形成的虚拟世界的巨大吸引力在于其个人乌托邦想象,在这个世界里,现实的个体抛弃了现实世界和传统乌托邦的理想、价值和信仰,个人主义的膨胀、态度暧昧的围观、传统价值的断裂,成为一个伦理空场的存在。因此,要弘扬网络主体意志,消弭虚拟与真实的鸿沟,要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网络乌托邦的伦理自洽,使虚拟世界成为伦理精神、体现人的价值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由网络构成的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组织和生存模式——"虚拟社会"悄然出现。但由此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也使得网络伦理的建构益显迫切与重要。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建立网络伦理型社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普及,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使用人群中,青少年是网络虚拟社会的存在主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使用互联网络的过程中,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当前青少年社会化成长中的主要问题,而认识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即“在线”与“在世”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冲突的矛盾关系,才能认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生成背景与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网络虚拟社会以其虚拟性、自控性、社群性和自由性,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的差异,其双重作用尤其明显。目前,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中,存在着网络安全问题严重、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网络管理体制机制滞后的现象。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重在预防,创新管理机制:二是加强引导,占领思想高地:三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构建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及其公共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治理能力和现状的重要领域。网络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实体制的治理状况。然而,现有研究对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即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和运行规律,还缺乏探索。这就导致现有对网络社会的治理,基本延续了现实社会治理的策略和手段。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勾勒出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首先从概念角度,辨析了网络社会的三种视角—虚拟社会说,现实社会延伸说,现实-虚拟混合说,提出网络社会的本质是虚拟与现实社会的混合态,从而扬弃了可以沿用现实治理手段有效治理网络的传统路径;其次从三个角度探索了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作为信息网络的特性;作为复杂巨系统的社会特性;作为中国独特政治现象的特性。最后提出了网络社会的若干基础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会时代的政府组织结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类已经处于新的历史阶段,一个新的社会组织结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网络社会并不仅指虚拟社会,而是囊括现实与虚拟的连续统一体,是以互联网为核心连接的人类社会新的社会结构与形态。网络社会具有与传统社会本质不同的结构、特性,就结构而言在横向体现为非中心性,在纵向体现为非科层性,而从网络社会的特性而言,还具有跨时空性、超流动性等特点。这些与传统社会结构截然不同的特性使得网络社会中的各种组织结构与其在传统社会中的形态都有所不同。政府是最大的社会组织,也相应会产生新的组织结构变化。本文分析了这种变化,认为政府组织必然会以打破传统严格科层化而形成各种多样结构的混合体,最后本文提出了若干政府主动适应这种时代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带来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当今社会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工具和平台。网络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同时,网络虚拟社会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能对现实社会的稳定造成妨害和冲击。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从偏重现实社会管理转变到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并重,积极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技术监管力度,严打网络违法犯罪,明确行业社会责任,规范网民网络行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虚拟社会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自治性、即时性等特性,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势在必行。构建虚拟社会自律机制、加快虚拟社会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加大虚拟社会高科技化管理力度、建立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加强网络立法是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和大众化,上网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社会是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体,由于其自身的匿名性、自主性、自由性等特点,因此出现了许多传统社会中所不常见的伦理道德问题。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体,网络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正确道德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探讨了网络条件下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团结党外知识分子是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形态日益走向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并行的网络社会,党外知识分子受网络社会作用影响,角色在线下线上、现实虚拟、圈内圈外、精英普通之间不断变换,给团结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新时代,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必须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特点规律,契合党外知识分子角色变化,团结路径上应聚焦全域网络统战、虚实组织吸纳、线上线下融合、网络圈层跨越、请进来走出去、网络空间生态等方面进行优化;团结策略上应紧扣网络思政、“网红”带动、双向发力、圈层边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整,确保把党外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相似文献   

14.
浅谈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也迅速在互联网上形成.毫无疑问虚拟社会空间的存在及其进行的变化都是起源于现实社会中的网民.正因如此,网络空间里也必然存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善、美、伪、恶、丑.在虚拟空间中,如何规范人们的活动,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随着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工作追求的理想目标,不仅要求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也应当包含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滋生网络谩骂、网络谣言和网络"群体极化"等现象,使公安机关在建设网络空间的和谐警民关系中面临挑战。因此,公安机关只有探寻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方略,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的警民和谐和现实社会的警民和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事件是网络社会发展历程中极具典型意义的景观,是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在交往过程中各种冲突形式的表征化。文章从各种网络事件出发,探索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它们冲突的形式和具体内容,深层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冲突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樊红英 《工会论坛》2008,14(4):159-160
因特网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但是,网络时空中也充满着竞争、冲突与斗争。网络社会引发了道德新课题,传统道德面临危机与挑战。网络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其道德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等新的特点与趋势。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道德社会,有赖于网民们自我塑造的意愿、能力以及现实的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与趋势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可以作为我们认识网络社会的一个基本理论出发点,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状况,以及网络社会的成熟度,可以将网络社会分为三个发展形态——网络社会原始形态、网络社会发展中形态和网络社会高度发达形态。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频繁互动,使网络社会的空间快速扩展,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总体上看,网络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现实社会的网络化和网络社会的现实化,数字化鸿沟也将越来越小,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界限将被彻底突破,人类最终将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生活方式的“自由切换”。  相似文献   

19.
脱胎于民粹主义传统、衍生于信息技术勃兴的网络民粹主义,并非是社会事件对网民情绪的随机引爆或利益主体间话语冲突的偶然跃现,而是结构性社会紧张的网络聚合与畸化涌现。在结构紧张视域下,网络民粹主义的生成理路呈现出一种“理性现实需求—非理性网络呈现”的二律背反:政治参与不畅境遇下的网络民粹主义,以网络舆论审判等极端形式发挥代偿性的民主实践效用;利益分配张力格局中的网络民粹主义,在底层符号的建构、弱势语态的倒逼中传递社会公正诉求;文化环境紊乱状态下的网络民粹主义,为抵抗主流文化、生产大众文化而构筑起反权威、反科学的反智惯习;消极心态积淀下的网络民粹主义,凭托于虚拟在场等技术支撑,在对社会焦虑、社会怨恨的释放中异变为暴力的行为展演。面对来势汹涌的网络民粹主义,亟须将其纳入“疏解”与“引导”的国家社会治理框架中,照料其现实性社会需求、引导其科学地传递诉求,以期将深层的结构性张力格局整合为有序、稳定的有机系统。  相似文献   

20.
随着3G时代网络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以网络青年自组织为主体所形成的网络力量正从虚拟走向现实。这种"从说到做"的转变使网络青年自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和谐因素的同时,也因其常借助网络媒介而散布谣言、混淆是非,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魁首"。研究发现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参与退出自由化、组织结构松散化、管理方式民主化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特性,对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建设先进网络文化、构建健康网络校园文化、开展网络法制化以及加强组织自身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积极加强网络青年自组织管理和引导,使网络青年自组织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