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精神生活(特别是精神创造)的范畴。它包括形而上之"魂"和形而下之"体"两个层面,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科学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不妨将其归于广义的文化,以便区别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对科学与文化相互关系的考察,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文化的本质及其价值。文化不仅具有形而上的作为社会精神高地的价值,而且具有形而下的作为现实生产力的价值,因而既是一种软实力,又是一种硬实力。文化将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力地推动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4)
一个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文化和谐。和谐文化作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要素,通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和谐文化具有的"和谐"思维与理念,本质地规定了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定位,开辟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交往与人际心理氛围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现象.德育人际环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人际环境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的文化本质特征、文化形式特征、文化结构特征和文化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曙光  李武装 《探索》2012,(1):110-115
文化哲学问题就是反思并追问人及其文化赖以成立的前提和根据问题。文化哲学作为现代西方主流哲学所孕育和负载的一种理智运思方式,伴随世界范围内"文化性生存"样态的渐次生成,其当代合法性在于哲学自救和人的自我救赎双重解释力。如此理解是基于对"文化的伦理本质"和"伦理的文化本性"的互文式揭示。文化哲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我们不必急于总结和定性"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研究目前遭遇的问题及其化解路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完善中西文化哲学史的研究;重建中国的文化哲学框架;融合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域,开启共赢互利的学术研究新局面;从方法论角度跨越文化哲学研究遭遇的学术瓶颈;把文化哲学研究纳入其他人文科学领域,寻绎文化哲学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林琳 《世纪桥》2012,(19):136-137
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是属人的。它全面体现着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即对自然及自身的超越。这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应该说,文化起源于人的创造性和自由本性的发挥,同时,文化也是人的创造性和自由本性的的代言。但是在现代工业文化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的特性却被逐渐地被剥离,使人生存在一种尴尬的境地里,文化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进而导致了一场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肯定文化差异的文化多元主义为大多数人所赞同,但它不是没有问题.文化多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意识形态则很容易走到与人类文化本质相反的道路,因此必须对文化多元主义保持一种反思的态度,坚持文化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文化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关系等文化哲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性与感性、自由与自然、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文化理想.作为劳动异化的一部分,马克思分析了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条件下文化异化现象,并且解释了文化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文化异化的现实道路.马克思文化批判的基本方法和结论对于当今文化批判和文化哲学的发展仍是一个启发性源泉,具有重要的发掘价值.  相似文献   

8.
葛大伟 《发展论坛》2003,(5):20-20,25
文化意识是人的一种主体意识,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生存和发展的自觉关注。文化这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以作出多种不同的界定。实践是人改造环境和自我改变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人本身发展的统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与以外在客体为中介构筑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统一。就实践的归宿和终极目的而言,环境的改造只是条件和手段,它服务于作为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批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正因为实践的创造功能内在地包含着人作为主体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实践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人们才能够把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化活动积…  相似文献   

9.
杨竞业 《探索》2012,(4):176-182
对文化作哲学研究,要研究"自由的文化"、"文化的自由"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文化"自身的自由在于"明道"、"弘道"和"寻道"。"文化人"的自由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自由人"是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个人自由发展条件的人。"文化人"是以开放思想、创新理论和高尚道德影响他人的人。"自由人的文化"与"文化人的自由"在互渗互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古今中外关于文化本质的六大类型规定作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类生命存在的方式、人类生命活动的过程、人类生命活动的产物以及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四个方面,综合考察了人与文化的内在关系,由此逻辑地得出关于文化本质的总体性规定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人自身的能力、方式、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文化”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灵魂。认真研究和科学把握“先进文化”范畴的科学内涵 ,以及不断创新先进文化 ,无疑对于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文化的内涵及分类何谓文化 ?这是研究和探讨先进文化首先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在前几年“文化热”时期 ,曾有人统计 ,给文化下的定义有 14 0余种。直到目前为止 ,仍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可见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是何等的复杂多样。我们认为 ,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一 ,从宏观方面界定 ,所谓文化 ,其…  相似文献   

12.
当前创新文化建设是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互关联的,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当前文化形态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要求我们从生态文化的视角把握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原则。生态文化对系统性的肯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对科技创新制约作用的理解,要求我们进行创新文化建设应突出系统性原则和环境友好性原则。创新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原则和环境友好性原则在创新文化观念建设、科技创新活动、政府创新制度建设、企业创新活动等方面有各自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与先进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从伦理的角度来区分文化的类属的.因此,它们必然存在一定的伦理际遇.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价值功能是相通的,建设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有着共同的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21世纪人类新文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余谋昌 《新视野》2003,(4):64-67
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它包括人类文化的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一系列变化。建设生态文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全球化并非文化一体化或同属化.正如经济全球过程一样,它既包含一体化的趋势,又包含多样化的倾向.它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对文化全球化必须始终持辩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让网络文化真正成为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民族精神面临挑战,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社会管理难度加大。探索和实践先进网络文化建设,是网络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学术界普遍关注全球化的同时,对文化全球化的存在与否及其看法产生了较大分歧,不论承认还是反对,文化全球化作为一个既成的事实对世界各国的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异质文化之间面临着冲突与碰撞,我国传统文化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8.
休闲文化与先进文化:复杂关系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观察和思考,从发生学的维度看,休闲是文化的基础;从生存论的意义看,休闲文化具有目的导向性;从系统论的层面看,休闲文化具有渗透性和辐射影响力;从人性论的立场看,休闲文化与先进文化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一致性;从和谐论的意义看,休闲文化是和谐社会建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已成为文化发展的大势。这种文化发展大势,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的真实反映。作为新生的文化现象和崭新的文化命题,和谐文化既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优势,又深刻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新特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实现了文化发展的新的自觉和新的提升。可以这样讲,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催生、孕育的成果和产物,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句话,是与时俱进、带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深化对和谐文化的认识,不仅是当代文化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构…  相似文献   

20.
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独立性上来看,政治控制着文化,文化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利器。从文人的精神趋向上来看,文人把做官作为从学的最终目的,把读书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而对人民大众,则实行"牧民"、"愚民"的政策,普通大众形成奴性思想,依附型人格。于是形成文化屈从政治的传统,文化始终没有达到独立自觉的地位。因此,新时代的人民文化必须彻底地批判官文化,实现由官文化向人民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