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刚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根据共产国际意见,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核心思想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许多与会者受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而此前一再强调必须警惕右倾投降危险,保持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独立性的毛泽东却相对比较“孤立”。毛泽东与王明在统一战线及国共关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尽管他并没有在会议上对王明的主要观点明确加以“抵制”或“斗争”,但还是坚持了自己原有的观点。由于王明有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特殊身份,并且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曾起过积极作用,加之此前的洛川会议讨论八路军作战方针时中共领导层内部存在不同看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新事物,造成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一时“孤立”。  相似文献   

2.
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作为劳动模范被毛泽东、周恩来所赏识。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九大中央委员、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后,到中央工作,但却与“四人帮”发生了矛盾。陈永贵热爱毛泽东,亲近老干部,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但与“四人帮”有本质上的不同陈永贵出身贫寒,有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他家才获得解放,分得了土地,政治上也翻身作了主人。因此,陈永贵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热爱毛泽东。战争年代,他积极支前,努力生产。建国后,他成为大寨的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纵横》2005,(2):5-12
原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作为劳动模范被毛泽东、周恩来所赏识。经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名,陈永贵当选为九大中央委员、十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当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后,到中央工作,却与“四人帮”发生了矛盾。陈永贵无比热爱毛主席,“文革”中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他与“四人帮”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陈永贵出身贫苦,有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他家才获得解放,分得了土地,政治上也翻身做了主人。因此,陈永贵打心眼里拥护共产党,热爱毛泽东。50年代初,他带领大寨全体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之后,率领农民,依靠集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0):14-17
1959年盛夏。在庐山举行的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心忧黎民。挺身而出,于7月14日向毛泽东上“万言书”。对“大跃进”等错误做法提出了批评。“万言书”引起毛泽东的极大不满。他下决心和彭德怀——这位从井冈山时期就和他并肩厮杀的战友分手了。毛泽东严厉地批判彭德怀上书言事是向他挑战。是攻击社会主义。7月23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发言严厉批判彭德怀,扭转了庐山会议方向。随后。他召集全体中央委员到庐山开会,解决彭德怀的问题。胡耀邦因此上了庐山。  相似文献   

5.
晚年毛泽东在通常情况下已经不再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了,但在1975年5月3日,他却打破常规,亲自主持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谈话,对“四人帮”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为我党后来顺利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是如何发现“四人帮”问题的严重性?又是如何与“四人帮”进行正面交锋的?本文作者涤生将为您清晰展现3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6.
博览之窗     
周恩来是否“夺了毛泽东的军权” 宁都会议后,周恩来取代毛泽东出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从而给人造成一种误解,以致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说成是“周恩来夺了毛泽东的军权”。事实并非如此。 在宁都会议进行中,周恩来就多方提议,力图使毛泽东留在前方,明确表示不同意把毛泽东召回后方的意见。他认为:“泽东积年的经验多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于主持战争”,“如在前方则可吸引他贡献不少意见,对战争有帮助。”因此周  相似文献   

7.
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在江西省南部瑞金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史称“赣南会议”。 党史、军史学界对赣南会议贯彻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错误地批判中央苏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认识上是一致的。但是,这方面的有些著作和中共党史大辞典等,在对会议错误程度的估计上却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把错误估计偏重,如党史大辞典等书说:这次会议在中央代表主持下,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指责为“极端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撤销了毛泽东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另一种估计又把错误程度估计过轻,如《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等书说:这次会11月初在瑞金叶坪举行,毛泽东向大会作政治报告,通过了关于政治问题、党的建设问题等5项决议案。后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引兵井冈”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本文试就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渊源、付诸实践的起点,以及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关系等问题谈些看法。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产生的渊源 毛泽东萌发去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时间,可以确定为1927年年中。马日事变后,革命形势日趋紧张,客观上要求共产党人寻求新的革命出路。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一些同志(如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董必武等),开始提出“上山”问题,但以毛泽东最为突出。第一,他提出“上山”主张早。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党内最先提出“上山”问题的,除瞿秋白外,就是毛泽东了。第二,他提出 “上山”的概念明确。据袁任远回忆:马日事变后,毛泽东在武汉召  相似文献   

9.
延安初期张闻天对党的路线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原名应皋、直高,化名洛甫,上海南汇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中成绩卓著的领导人之一。遵义会议前夕,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遵义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作了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贡献。会后,  相似文献   

10.
罗荣桓元帅一贯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建国后,他就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正确主张,并与林彪在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罗荣桓提出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许多主张,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家康 《党史文苑》2014,(12):22-27
毛泽东原本是个温情革命者,五四运动前后,他奔走呼号,所作所为无非是“忠告运动”“呼声革命”,不主张“炸弹革命”“有血革命”。中共建党初期,实行国共合作。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两党合作、帮助国民党改组的工作上.也没有想到枪杆子的暴力革命。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纪念馆大门门楣上的大匾“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一望而知,是毛泽东的手迹。然而,毛泽东为什么在全国众多的革命遗址中,专门仅给遵义会议会址题字?关于他题写的经过情况,知道的人就更不多了。 在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是他革命生涯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页。建国后,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在党的各种会议  相似文献   

13.
1955年3月21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赶超”思想.他说:“要在大约几十年内追上或赶上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4.
在正风肃纪与反腐败斗争上,毛泽东有着超人之勇气.在他眼里,丝毫容不得党内存在腐败,一旦发现腐败分子,毫不留情、严惩不贷.他把反腐败当作“打老虎”,主张“大老虎”“小老虎”一齐打,并指示“要注意打尽老虎,不要松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少数人经不起考验、腐败蜕化的现象.毛泽东曾铁面无私地处死谢步升、黄克功、唐达仁、左祥云、肖玉璧、刘青山、张子善等7只“大老虎”.  相似文献   

15.
1959年,毛泽东派他的秘书田家英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四川调查农村情况。 田家英选择了离成都5公里处的新繁县大丰公社作试点。毛泽东亲自布置这项工作,目的在于摸清农村的真实情况,遏制以刮“共产风”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延续泛滥,试点贯彻毛泽东在武昌会议和二次郑州会议上制订的关于整顿人民公社的方针。大丰公社当时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50年代末期中国农村的缩影。田家英身在大丰,心怀  相似文献   

16.
霞飞 《党史文苑》2004,(7):10-1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赖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蒋介石把自己与美国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1963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他在会议上提出:“林彪同志长期生病,身体不好,我建议由贺龙同志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与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一致同意。 贺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与林彪搞的“突出政治”,政治可以代替和冲击一切的空头政治不同,他主张真抓实干,并按照毛泽东“抓两头”的指示,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我军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未来战争的特点,结合我军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抓“整军备战”,抓正规军和民兵建设,抓部队领导机关和基层建设。在抓部队的政治思想和作风建设的同时,狠抓军事工作,特别是结合战备,加强军事训练,在1964年掀起了一个大练兵的高潮,使全军出现了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1970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许多为党的事业出生入死的老革命家深陷政治漩涡,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郑维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基于敬仰和崇拜毛泽东而作的会议发言,竟然会成为被批判的靶子,他本人也因此被毛泽东批评为林彪反党集团的“大将”。若干年后,郑维山回忆起这次会议,仍颇为感慨地说:“在政治斗争上,我们这些拿枪杆子的人有时还是很幼稚的……”  相似文献   

20.
1929年,毛泽东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闽西,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但是在1931年的赣南会议和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他遭到“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相继被撤销了党内和军内领导职务。从此,党内的高层会议都不让他参加,他成了一个“靠边站”的人。可是,1934年12月12日他为什么又参加了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通道会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