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和7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各种社会运动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社会运动理论也因此在西方流行起来。在美国,这个社会运动的大潮首先是民权运动——即非洲裔美国人争取投票权及其他公民权的运动;这一运动还包括了20世纪60年代早期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随后席卷美国的言论自由运动;还包括反对越南战争的反战运动——这项运动后来成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纷起,社会冲突剧烈。在进步主义运动的推动下,美国人通过对资本主义的调控来消除社会弊病,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社会进步,同时统治秩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与加强,这导致大部分美国人倾向改良而不是革命。美国资本主义之所以转危为安,关键在于社会控制机制的转变。进步主义改革客观上起到了一种替代作用,即部分完成了时代原本赋予社会主义者的任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和平长入"的趋势,这也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衰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极右翼政治运动愈演愈烈。极右翼政治运动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重大威胁,进一步加剧其内部的不稳定。美国极右翼政治势力不断壮大,主要由国内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族群矛盾加剧、政治传播手段变化、政治制度顽疾难除等因素所致。美国极右翼政治运动注重向外扩展自身影响,与欧洲等地区的极右翼政治势力紧密勾连,力图编织极右翼政治运动国际网络。美国极右翼政治势力仇华反华情绪强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从今年1月到美国,近1年间,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报纸、电视上发现“Campaign 2000”一词。Campaign真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它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是“竞选”是“战役”,是“宣传”是“游说”,是“运动”。运动了,运动了,4年来一次的美国大选,不仅牵动着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吸引着国际社会的视线。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国会制订法律,总统执行法律,最高法院解释法律。国会分参议院和众议院,参议院由每州选  相似文献   

5.
美国共产党是由美国社会党内的左派组建成立的。在社会党左派组建共产党的过程中,俄国十月革命是一个关键性影响因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十月革命使社会党左派更加坚信阶级斗争理论和产业工会主义是正确的,认为社会主义在美国即将实现;客观上,十月革命促使一些东欧移民、社会党员和工人运动转向左派,从而壮大了左派的力量。在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条件并受到共产国际的进一步激励后,美国社会党左派在宣传上和组织上积极地同右派和中派进行斗争。1919年9月,面对右派和中派的猛烈抵制,左派认为社会党这一名称已无益于美国社会主义运动,遂决定从社会党中分离出来,另行成立了美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2006年五一劳动节时期,美国有几百万人走上街头,反对美国政府新的反移民的立法。在整个国家,依赖移民工人的工商业像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大公司嘉吉公司经营大受影响甚至很多部门不得不关门。2006年的“五.一”节期间的劳工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的最大的和最有战斗性的劳工运动。自从里根政府上台以来,美国精英对美国的进步力量的反攻已经快30年了,他们力图完全消除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取得的成就,这包括工资和生活标准、公民权利、医疗保障、妇女堕胎权利等等。而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全球化导致美国很多工人的收入停滞…  相似文献   

7.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初选阶段,"桑德斯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自那时起,"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左翼政治现象与社会运动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它既带有美国左翼运动常见的平民主义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政治思维与策略。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不平等是"桑德斯现象"和"民主社会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而这场社会运动为美国年轻人与民主党选民对资本主义和特朗普政府厌恶情绪的爆发提供了一次契机,可能加速民主党意识形态的左转。但它也必须面对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劳工运动的消解作用,以及当今两党建制派和右翼行动主义者的反对与阻挠。  相似文献   

8.
“扒粪”运动揭出社会的种种黑暗的确令人触目惊心,但它的目的和后果却不是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推翻美国制度、美国社会,而是相反,促其自我调节、改革,使之躲过一“劫”,从而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直是西方民主国家的代表,而美国人民也一直为拥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政府和社会及由此构成的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的官民关系感到自豪。但自2008年以来一系列草根运动席卷美国,"爱国者运动""茶党""占领华尔街"和各种抗争行动都在诉说着美国民众对政府和社会制度的不满情绪。美国保守派草根出于反政治精英主义、逆全球化思维以及国内社会构成复杂所导致的诉求种类繁多且互不相容三方面原因,使充分利用了这些心理的特朗普在2016年成功赢得总统大选,可谓美国草根运动兴起的里程碑。然而三年来的事实证明,草根和精英的对立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激烈,一个分裂的国会和社会已初见端倪。草根运动真相和未来究竟如何,令人充满疑问,而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的抬头,也发人深思。通过梳理2008年以来美国草根运动的状况,分析草根运动兴起的原因,探讨其对美国产生的影响,认为美国草根运动的根本诉求和目的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激烈的抗争充其量只能引起短暂的政策改变,对美国经济、政治体制却难以带来根本性变革,同时,特朗普本质上的精英身份也使其必然与右翼草根分道扬镳,目前发生的一切显然将只是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正成为转型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近现代中国社会运动形成的遗产是什么?对今天的社会运动有什么影响?200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应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教授的邀请访问美国。双方就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农民起义、共产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政治传统、以及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对话整理摘编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社会运动"制度化"是指把各种社会运动吸纳进国家制度框架中,以及在此过程中各种运动在组织结构、行动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学界对社会运动"制度化"的研究兴趣大大增强,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和知识积累。这些研究凸显了国家与社会运动互动的主线,本文围绕这一主线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12.
25年前,美国警察同一家酒吧的同性恋主顾之间发生冲突,从而引发了斯通沃尔骚乱。这场骚乱标志着美国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的开始。从那以后,同性恋者一次又一次的游行示威贯穿了美国的社会历史。“基佬”(同性恋者)也就在美国近年来的社会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国际化进程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美国国际关系学术霸权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美国学术霸权的特征就是认识论上的实证主义和本体论上的经验实在论。首先,我们对于几个版本的建构主义及其与后实证主义之间的联系做了一个简要的比较分析,以展示美国学术霸权在建构与重塑国际关系研究主流认同过程中的作用。接着,我们围绕1989年针对学术霸权的起义运动展开论述,这一运动是对于美国学术霸权的不满情绪逐渐增长的最终反映。这种起义运动可以作为将来建构更加开放和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关系理论学科的有益借鉴。这对于正在寻求构建一个独立的学术认同的中国学术界,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43—1953年间,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领导了美国地区研究创生运动。这一运动不仅致力于填补当时美国海外知识的空缺,而且着眼于对美国社会科学的总体改造,并饱含对美国文化和公共智识生活的关切和反思。美国的地区研究以"跨学科"和"全世界覆盖"为核心理念和目标,具有改造美国社会科学、对现有学术专业化格局予以深化和拓展的深远意图;而其推行和倡导的"跨文化理解"和"文化相对主义",则构成美国社会科学家和智识精英克服美国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偏狭性的自觉和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式资本主义模式的怀疑。从唯物史观来看,美国之所以缺乏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美国分散的自由竞争的经济结构、中产阶级居于整个社会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多元化的文化结构以及美国移民社会的传统共同导致的刚性结构。只要这一刚性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在美国兴起的土壤就不具备。  相似文献   

16.
跨国因素在美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十月革命胜利所引发的国际国内形势,造成美国社会党内爆发致命分裂。党内左派遭到右派的清洗,左派被迫走上独立建党之路。一战后的转型、共产国际的成立和美俄关系的恶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了美国第一次"红色恐慌"。两个共产党甫一成立,随即遭到统治阶级的镇压。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由于内部成分不同,特别是外来移民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克服内部的分裂。在共产国际的强力干预下,美国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派别才联合起来,组建统一的共产党。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年,直观地展现了跨国因素的作用过程,同时潜藏着美国共产党难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由于美国民主党坚持认为布什的战争议程和自己的没有大的区别,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度混乱和消沉。但是,今年以来,美军在伊拉克不能有效镇压反抗,这大大打击了共和党,布什的支持率也降到极低水平,反战运动重新高涨,大多数驻伊美军想撤出。正如美国著名杂志《外交事务》的一篇文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传统劳工运动开始突破国界和行业限制,走向跨国、跨阶层和跨领域的联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与美国的劳工团体联合人权与环保组织等行为体,借助《北美劳工合作协议》这一跨国和跨政府的平台机制,将维护劳工权益的传统议题与全球化扩张下的捍卫人权与社会正义等目标相结合,实现了多层次的广泛合作.墨美两国的劳工团体冲破国界及身份限制,实现跨国、跨阶层和跨领域的联合,既是一种新形式的社会运动,也是反霸权力量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霸权式生产体制”向全球扩张的抵制.  相似文献   

19.
雷墨 《南风窗》2014,(8):44-45
民粹主义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有着天然的联系,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也预示着全球治理问题正面临考验。"我们正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不是民主的时代,而是民粹主义的时代。"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布热津斯基在2011年9月14日受访时,谈及当时正如火如荼的"阿拉伯变局",这样说道。3天之后,美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并在之后蔓延到美国120多个城市。当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至2012年,正值国际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占领华尔街"运动不断扩大,针对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现状与未来这一议题,正在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从事访学研究的本刊特约记者黄瑾教授采访了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施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