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村落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体,农村体育的落脚点最终是村落体育。村落体育作为基本的社会体育和农村体育,必须从农村社会系统本身来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我国村落体育发展走势是一个"水勺形"轨迹,应该依此找寻发展我国村落体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田林 《前沿》2012,(2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村落文化和村落体育的独特价值被重新认识,对其进行系统地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深入研究村落体育文化及其作用机制,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民间文化的繁荣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村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体育发展的根基,任何有关农村的建设都以村落为起点,也以村落为最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至今仍然主要以村落社会为主体结构,具有悠久的村落文化发展史。村落文化不仅是国风、民风的源头,而且蕴藏着众多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村落文化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因此,加强村落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村落是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一群家庭组成的群体。广义的村落文化是指一定的村落共同体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村落文化是指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朱文富 《人民论坛》2010,(11):194-195
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目标实现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高农民素质尤为重要,其中身体素质最为基本。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探讨了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新农村体育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6.
梁润冰 《桂海论丛》2006,22(5):22-24
构建和谐村落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偏差,我国村落的发展不尽人意,面临种种困境。要构建和谐村落,需要我们结合村落的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寻求一条建设和谐村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目标实现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高农民素质尤为重要,其中身体素质最为基本。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探讨了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新农村体育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8.
黄传喜 《政策》2015,(3):65-66
现行农村治理体系的末端主要定格在"村"这一层级。从农村治理的多年实践来看,村级组织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把村级组织建设好了,就起到"定乾坤"的作用。但从农民政治需要、基层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治理必须与时俱进,向村落延伸,在农村构建"村—村落"两级组织构架,使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真正落地。一、村落特有禀赋和文化资源使村落成为农村治理单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体制改革以来,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变迁,特别是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村民自治的实施,党和政府在农村基层的政权组织发生了变化,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乡村政权组织的改革,基层妇女组织也发生了变化。从2003年开始,江西省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第一个试验田,在农村最贴近每户农家的基本元素———村落,初步建立了党政领导、民政部门指导、村级组织牵头、自愿者协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村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建设的运行新机制。妇联组织建设如何适应农村改革与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在村落社区中发…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体育资源的现状,充分发挥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社会体育资源整体效应的理念,转变我国绝大部分体育资源投资向竞技体育倾斜的认知观念与管理模式;确立群众体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基础,实现现有各类体育资源向群众体育、农村体育、残疾人体育梯次发展的过渡和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共享的公益性;开发农村体育、残疾人体育、体育旅游、体育志愿者等项目资源;构建"和谐体育"氛围,推动体育事业后奥运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春波  何春歧 《人民论坛》2012,(11):160-161
"基布兹"是以色列农村中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和劳动生产方式,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细胞",它是互助合作精神、理想、道德、团结、力量的象征。参考和借鉴以色列"基布兹"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加强民主管理、科学决策,重视农村教育,健全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等,对提高我国农民的道德素质具有启思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知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强调如何协同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式、内容、目标及运作机制又因中国的特殊国情而有差异。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因群山峻岭的自然屏障,西南侗寨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获得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活态"特征及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西南侗寨传统村落的"活态化"能基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空间背景,生成自我运行的内在发展机制,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达成。要做到一是加强对原住居民主体性的认知与保障;二是建立以传统为根基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三是依托传统产业升级,突破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是地缘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内容。移民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共同体的重构与延续,既传承了中国血缘与地缘重合的共同体传统,又呈现出时代新特征。民族地区多民族移民村落共同体建设,强化地缘意识,实现了由血缘“多元”走向地缘“一体”。文章选取AH村为研究个案,探究了宁夏易地扶贫搬迁的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及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意义。多民族互嵌式村落共同体建设是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民族互嵌结构体系建设是移民乡村社会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共同体精神培育是移民村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07,(10):F0002-F0002
江西省在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动员城市社区与农村村落社区联谊结对,按照"在优势上寻找互补,在举措上落实互动,在效果上追求互赢"的工作思路,组织城乡社区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走出了一条依靠社会和城乡居民的力量,促进城市支援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今年6月,农村村落社区建设项目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做农村发展研究的,就谈一点关于农村养老的看法。我认为中国农村应当以土地要素市场化为中心,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产业,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支撑这种认识的依据,是我对农村养老资源的梳理和评估。社会资源方面,我国的"新农保"对农村老人有重要意义。"新农保"与城市居民基本养老计划接轨  相似文献   

16.
<正>现行农村治理体系的末端主要定格在"村"这一层级。从农村治理的多年实践来看,村级组织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把村级组织建设好了,就起到"定乾坤"的作用。但从农民政治需要、基层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治理必须与时俱进,向村落延伸,在农村构建"村--村落"两级组织构架,使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7.
周学馨 《重庆行政》2013,14(1):28-30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提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在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形成过程中,农村社会管  相似文献   

18.
梁润冰 《中国发展》2007,7(2):81-83,80
构建和谐村落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性,以及农村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偏差,中国村落的发展不尽人意,面临种种困境。要构建和谐村落,需要结合村落的地方特色,借鉴国外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寻求一条建设和谐村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村落共同体"概念的兴起和运用,既是对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回应,具有田园乌托邦的色彩;同时,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的传统问题场域中地方与中央关系、帝国想象与村落想象的悖论在新的社会时代环境下的延伸。地方士绅和地方自治在"村落共同体"的概念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皇权不下县"的地方士绅想象及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运动,构建了对地方士绅相对于中央权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想象,这种地方独立性的构建形成了具有有机性、封闭性和田园色彩的村落共同体想象,预先设置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关系;同时,也吊诡地形塑着"乡村即是国家"的隐喻。这一双重而又颇显矛盾的预设视角构成了理论上的遮蔽,设置了帝国想象与村落公共体想象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妨碍着我们在当代中国乡村研究和治理中想象一种具有新的可能性的乡村社会形态和地方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的当今时代,村落文化承裁着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新文明、新文化生成的双重重任.对于打工潮背景下出现的"民工村",农民工是村落与现代性接触的一座桥梁,是影响和改变村落文化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所带来的现代性与农村传统村落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汇,催生出新的村落文化,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从传统村落走出来的农民工,面对现代性的同时更摆脱不了农村传统文化的约束,他们在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同时扮演着文化寻根者和文化担当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