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中国诗人来说,西班牙是一个遥远的国家。但它并不陌生,因为它是堂·吉诃德的故乡;因为它产生过毕加索、戈雅的画、安达露西亚的歌谣,洛尔迦的诗歌。 1933年,一个名叫戴望舒的中国诗人从巴黎去西班牙旅行,为洛尔迦的诗歌所陶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诗人的职责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时候,我想起当代诗坛上大家熟悉的一位诗人早在四十一年前说过的两段话: “每个日子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所带给我们的感受、激动,都在迫使诗人丰富地产生属于这时代的诗篇。这伟大而独特的时代,正在期待着、剔选着属于它自己的伟大而独特的诗人”。“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忠实的记录。”(艾青:《诗与时代》) 这些话,今天看来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就在说这些话的前一年(1938年)和后一年(1940年),这位诗人写了《向太阳》和《火把》那样强烈而深刻地表现人民情绪  相似文献   

3.
黎爱群 《前沿》2011,(24):217-219
《长恨歌》是白居易流传最广的诗歌,对于它的主题一直有诸多争议。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唐代宽松的文化氛围和变文的盛行、文本所体现的佛教思想以及白居易对《长恨歌》矛盾评价的理解等三方面进行粗浅的论析,认为《长恨歌》融合了诗人对佛教因果报应的领悟,以及诗人当时消极的生活态度,是爱情表象下诗人内心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民歌的独特风格,它有别于诗人的创作。诗人独特风格的形成,虽然也有接受传统风格的一方面,但主要方面却是诗人自己的东西。诗人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性格、趣味、审美观、创作方法等。这种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等,虽然也与他所处的时代、所属的民族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些毕竟是个人特有的,这些个人特有的东西是形成诗人独特风格的主要依据。民歌的创作却非一人所作,是集体加工,长时期流传下来的,它是这个民族的产物。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审美趣味、风土  相似文献   

5.
舒婷的诗歌是当代女性文学的重要起点之一。它既有高扬责任感、使命感的超性别叙述 ,又有对女性生命和情感的真切诉求 ,对女性作为人的“自然形象”的建构。前者体现出朦胧诗人共同的精神向度 ,后者则体现出舒婷作为一个女性诗人更原初、更本质、更个人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诗人李金发,20世纪20年代,通过移植与模仿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等人的创作,在中国诗坛上建造起一种新的诗格:“象征诗”。这于中国传统诗歌而言,无疑是“新的颤栗”。它推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诗人哈雷的《零点过后》出版发行与成功举办的朗诵会,无疑给沉闷、颓靡的诗坛带来春天般生命勃发的气象,它反映出诗人哈雷对诗歌艺术真谛的执著求索。诗人持以一种热爱人类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须忍受的,歌唱那些必须歌唱的超拔胆略,从容地对诗歌文本革命。在形式上具有音乐美感的抒情性特征外,呈现出一种思想高度、勇于担当现实、  相似文献   

8.
楚辞的歌节变化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在当时能歌唱吗?它的歌节变化及其特点表现在哪些地方?它的性质与作用又是些什么?这涉及到我国古代音乐尤其是楚声与诗歌的关系,涉及到诗人怎样对待诗歌形式的问题。但是,由于楚声失传,对楚辞的唱法已无法了解,今天我们只能从楚辞的歌词形式入手,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欣赏楚辞这一艺术作品。楚辞的歌节变化,最有特点的是“乱”  相似文献   

9.
叠山诗是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的诗歌作品,它通过一系列的景物和人物意象,表现了宋末元初复杂动荡的岁月中,谢枋得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手法十分独特。  相似文献   

10.
肖妮 《人权》2010,(4):45-47
中国当代诗人顾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相似文献   

11.
论20世纪散文诗对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坷 《思想战线》2004,30(2):76-81
散文诗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它的文体特性长期被新诗人误解。散文诗几乎成为新诗初期的流行诗体,受到中国新诗人的极端重视。散文诗给了新诗人过多的文体自由,不仅造成新诗人对"散文美"的过度追求,还助长了新诗诗体建设史中长期存在的文体自由与文体法则的极端对抗,是百年新诗无法建立起相对定型的诗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散文诗"这个术语作为这种抒情文体的体裁名称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人曾把戏剧视为诗,称之为“戏剧诗”。因此,剧作家也沾光被呼为诗人。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延续了很久,直到戏剧不再从头至尾使用韵白,仅仅在西洋歌舞剧中保留了它古老的形式,人们才规格化地使用戏剧一词,在中国则独特地称为“话剧”。其实,诗和戏剧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诗人和剧作家的气质和任务又绝不相同。人们常常把一部戏中人  相似文献   

13.
禅意也是一种诗意。中国诗歌在唐代达到顶峰,同时也是禅诗不鸣惊人之刻。越来越多的禅僧加入到诗人的行列,对诗歌是一个福音。从那个时候起,以诗人禅,以禅入诗,已经普遍。如果说,诗歌是一种土壤,是一种天空,禅意可能就是某种生命的种子,是某个生命的翅膀。它不是无物,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厚厚的积淀,本自天成。它使得诗歌在这里衍生成出了一种活脱空灵而又机趣天成的意趣来。  相似文献   

14.
龚敏律 《求索》2007,(3):188-190
九叶诗人借鉴和吸收20世纪30年代英国新批评派的反讽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率先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重要原则,这个诗学原则的中心观念即悖论与反讽的运用。这就使得九叶诗人诗歌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都充满了反讽性,这种反讽性对比包括荒诞和严肃,沉重与轻松的对比,也包括存在于诗歌内部语调之间的不同即克制的陈述与夸大陈述的不同之间的对比。它反映出九叶诗人既关注社会现实又不愿被一般性的现实情景所束缚,而要高踞于现实之上对现实包括对自我进行嘲讽的智者心态。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1950年所填《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诗人兴会更无前”的“兴会”,三十多年来的许多注家都将它解为“兴致”。其实,这里的“兴会”不宜解为“兴致”,而只能是指诗人的“灵感”。其理由如下。首先,要对“兴会”的出处与含义加以辨析。《宋书·谢灵运传论》曰:“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诗人兴会更无前”的  相似文献   

16.
甘玲 《求索》2010,(6):181-183
中国古诗学有别于西方之学,它从作品的创作立意到文本语言组织、从美的构筑方法到美之价值判断都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特质和语言技巧,都是诗人以细腻的诗心在生命的感受中提炼发掘出来的。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内向维度的探索和追求,诗人常以不同的语言技巧展现出来,并刺探入他人内心的本真中。本文以中国古典诗歌目治法为研究对象,目治法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结构方法,它反映了一种中国古典的心灵主体论,与西方的现象学的精神遥相呼应,着力于人类内在世界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闽西山区杜鹃花满山遍野开得红红火火。“它是革命先烈长眠的沃土上盛开的鲜花;它是著名苏区、革命老区闽西红土地的象征。”这是一位来到“将军之乡”才溪——“九军十八师”故里采风的诗人触景生情的诗句。  相似文献   

18.
正人皆可以为诗人,但未必能成为大诗人。审视古今中外大诗人的辉煌业绩和成长轨迹,有"五个备件"不可或缺。一是特殊天赋。一个诗人要想成为大诗人,非有天赋不可。天赋就是要天然爱诗,天性喜诗,天性爱写诗,与诗有缘,痴迷于诗。人们熟知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都是有天赋的。如王羲之于书  相似文献   

19.
范月霞 《前沿》2005,(8):239-242
诗在唐朝不仅承载着诗人们喜怒哀乐、希望、失望甚至绝望等心灵体验,也以艺术的真实记录了诗人一生兴衰荣辱、求索失败、自我超越的政途艰辛。诗人作为古代知识分子中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宦海沉浮的经历和内心感受,是和其他类型的知识分子大异其趣的。统治阶级的重吏轻文,诗人与政治家个性的天然隔绝,最重要的是盛唐社会思想领域的平庸甚至缺席,造成了这个时代整个诗人群体政治梦想的失落。  相似文献   

20.
惠特曼批判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提出了为人生的文学创作观。在这一文学观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诗人"、"美国诗人"、"伟大诗人"、"宇宙诗人"、"肉体诗人"、"灵魂诗人"等概念,并赋予特定的内涵。惠特曼关于诗人的种种概念体现了他对创作主体的要求,如入世精神、民族意识、本土化意识、全球化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