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盗窃、伤害等违法犯罪案件的特征表明,单纯依靠法制宣传教育无法改变现状。必须通过法律意识、法律心理和法律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法律素养主观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林凤章 《传承》2008,(24):68-69
法律基础教学的关键是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依托,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即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尊重、热爱和信仰等情感。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基础教学在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明确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目标,探寻培养大学生法律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基础教学的关键是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依托,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即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尊重、热爱和信仰等情感.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基础教学在大学生法律情感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明确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目标,探寻培养大学生法律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评价要素。针对这两个要素,分别对大三非法律专业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民法、部门法掌握较好,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认识具有统一性,但他们的法律信仰不够坚定;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问题上,其守法意志比较薄弱。因此,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应当从学校、学生会和社会多层次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促进他们撑握正确全面的法律知识和确立坚定饱满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两大特征: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渐趋低龄化。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公民法制意识的强弱反映出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而青少年一代的法律素质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秦东地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法律心理、法律知识、法律态度和法律信仰等四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视角,国家应合理设置高校法律教育机制,高校要从大学生心理入手,本着以人为本,探索高校法律教育新模式,思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合理安排法律课程、改革授课方式,以多种途径提高法律教育的效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8.
诱惑侦查作为侦辑某些违法犯罪的一种有效手段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诱惑侦查的大量运用也带来了一些无法回避的法律问题,成为我国司法界和法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对运用诱惑侦查如何进行法律规制,诱惑侦查的被诱或者应承担刑事责任以及诱惑者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半月谈》2005,(7):67-67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也把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打击重点。请问对于赌博罪在法律上如何定性?赌博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到底该怎样区分?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问题,早已超越医学范畴,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医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都在对艾滋病问题开展研究,然而在法律学术研究及其司法实践上,却还十分薄弱与落后。面对来势凶猛的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违法犯罪活动的态势,针对法律上的“空档”、认识上的“错档”、打击处理上的“软档”,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上的“断档”等问题,必须用端正认识、完善法律、加强协作和增强打击力度等刚柔相济的对策性措施来迎接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违法犯罪活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经走过近50年的风雨历程,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劳教制度已与国家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发生了明显冲突,同现代社会公正、公平的司法理念格格不入,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陈杨明 《传承》2011,(23):28-29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有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稳步前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存在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育师资匮乏等现实问题与不足,必须合理确定就业法律指导课的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强有力的就业法律指导教学团队,方能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宝音图 《前沿》2008,(11):117-119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设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正当行为的一种,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违法犯罪人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并力争把他们培养成才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治安稳定的重大问题。因而,透视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从思想意识和社会经济根源入手,剖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深层原因,研究并制定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治安秩序依赖于警察权威,而现代警察的权威植根于警察的执法过程中。愈益严重的袭警事件之所以受到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普遍关注,就是因为其严重地弱化了警察的执法权威。实现警务法治化不能通过弱化警察执法权力和治安控制职能来实现,更不能以牺牲警察合法权益来换取。法条原则规定与司法实践操作的背离,更使得袭警违法犯罪行为与立法保护之间凸显法律真空。警务活动缺乏足够立法保障、对于袭警行为惩戒不足、袭警违法犯罪成本过低,已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人缺乏法律敬畏、肆意侵犯警察合法权益难以推卸的主要原因。不能简单用"警察权弱化"或"警察权强化"来评判设立袭警罪的必要性,最合理的解释是限权与扩权并重,使得警察权的赋予与使用更加规范。当前应当制定覆盖警察执法各个环节的严密警察法律规范体系,为警察权力的滥用筑起牢固的篱笆,为警察正当的执法行为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追踪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状况的最新动向及存在的不足,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了CNKI数据库中1995—2010年间大学生法律信仰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图谱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研究虽呈现上升趋势,但研究得还不系统、不充分;法律信仰的概念需要重新进行科学的界定;大学生群体如何建构法律信仰理性论证相对不足,特别是法律信仰的对象、主体、功能、载体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破冰     
赵曦荣  李科 《人民公安》2010,(14):14-16
针对电信诈骗与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出现的种种新情况和新特点,北京市公安局在我国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以非法经营罪严肃清理整治非法的短信群发行为,对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青年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和罪犯人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犯罪种类相对集中。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的导向和育人功能,是新时期做好大学生违法犯罪防范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非法集资活动呈现集中爆发态势,极大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我国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界定较为粗糙,对非法集资的定义界定模糊,不仅使得非法集资的认定泛化,也给非法集资者提供了规避法律处罚的漏洞。应当完善我国非法集资法律规制体系,顺应民间金融逐步合法化的经济发展要求,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调整行政、刑事监管制度,有效遏制非法集资犯罪,维护健康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涉及银行承兑汇票方面的违法犯罪不断增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由于司法实践中法律实务界对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认识上存在一定分歧,以致该行为没有得到根本有效打击。为此,有必要结合工作实践,从法律实务的角度对常见的银行承兑汇票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以对此类问题准确定性,严厉打击相关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