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农业生产受到土地面积、季节、自然灾害、露天作业、土地报酬递减等因素的制约,是十分突出的"特殊弱质产业",其价值形态扩大再生产步履蹒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农产品使用价值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社会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不得不通过政府的大力、特殊扶持予以补救,从而使农业成为"社会特殊扶持性产业"。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21,(3)
正黄立/加大特殊半导体产业扶持力度"特殊半导体作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已成为决定未来数字通讯、传感互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建议,国家加大特殊半导体产业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资料和任何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土地的利用和管理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及其经济关系。近几年来,伴随着农业的繁荣,农村出现了社会规模的劳动分工和产业分化的浪潮。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土地多层次利用多角度利用的新问题和土地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化。特别是水利、交通运输、厂房、住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土地成片地被征用或占用,耕地面积大幅度缩小。  相似文献   

4.
<正>首先感谢人民论坛提供了这个机会,让我们对农业品牌和农业现代化这个议题加以讨论。农业和其他产业最重要的区别是和土地紧密相连,所以今天我来讲讲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中央提出来"三权分置",它有特殊历史背景。这个背景就是我们已经处于城镇化中后期。在这个阶段,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转移,为提升农业经营规模、发  相似文献   

5.
正能否提供足够的产业用地,是影响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台湾土地供需失衡、使用效率低下,农业工业用地不分,加之全台土地清查尚未完成,跨部门管理难以整合,致使土地政策窒碍难行,产业用地供应"不缺而缺"。总体看,台当局现行土地政策仅可略微填补土地缺口,但无法真正解决"缺地"难题。一、民进党当局主要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6.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选择。而有效的土地供给,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关键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常熟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活跃农村经济、致富广大农民"的总目标,坚持转变  相似文献   

7.
马以 《今日浙江》2014,(6):34-35
正湖州市要围绕建设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市目标,按照"深化改革再攻坚、创新发展促转型、优化人居重提升、改善民生增和谐、合力共建结硕果"的要求,重点抓好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品质农业、推进"五水共治"、创建美丽乡村、拓展市校合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各项工作,努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方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化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核心是解决地怎么种的问题,重点是推动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稳步提升土地流转率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以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方式实施流转,提高土地流转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大西南因矿产、森林、水电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而搬迁的移民中,占相当比重的少数民族农业移民,是受教育水平极低和非农技能非常缺乏的特殊弱势群体。该区域资源开发区少数民族特殊弱势群体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和培训问题。政府和移民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尽量满足少数民族农业移民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与教育和培训相关的种种特殊需求,以便在资源开发区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它面临后续投资难以为继、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灾害疫病难以克服、利益冲突难以协调、金融扶持难以落地等问题。如果实行产业化的企业经营不好,而其中的大部分土地实行了连片整治,会导致农民土地租金收不到、土地退不回、地方政府贴不起等局面,将给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重大隐患。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问题积累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10.
祝金水 《政策》2010,(5):38-40
现代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要求具有更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更加完备的物资保障,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发达的产业体系和更加先进的新型农民及企业家。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必须先行。2009年中央1号文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也是广西产业发展的小腿,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呈现了"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必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也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充分发挥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作用,发展生产力,丰富农产品品种、数量、生态,提高质量、效益、安全,改善供给关系,契合社会食物消费结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动和积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经验,重庆市选择部分区县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发展试点工作,市财政为每个试点区县安排500万元试点资金,试点过程中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二是明确扶持主体。  相似文献   

13.
加强政府对供销社的保护与扶持简四涛供销合作社担负着为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系统化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供销合作社不是一般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而是直接向农业这个弱质产业提供服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各级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充分认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农户组织化建设是延伸和巩固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生产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导向开展农户组织化建设,通过政策扶持、教育培训、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户组织化发展。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其特点是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高,具有特殊的食物安全及生态保护等多样化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为农业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对农业实施保护是国际惯例。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实施的是负保护,导致了"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必须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消除二元经济结构,解决好"三农"问题。现阶段,我国对农业的保护方面尚有许多可利用的空间,应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力求形成政策合力,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极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之一,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特殊产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医药产业正面临着发展中医药加工与贸易的历史性机遇和良好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的城市化、产业的城市化及土地的城市化。批评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是这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观点。这里有必要从全局的、历史的、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或地域空间变化这个问题。土地城市化稍快于人口城市化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在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相似文献   

18.
按照时间顺序将费孝通人类学研究方法谱系分为三个阶段: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历史特殊论。在功能主义阶段,费孝通主要围绕着社区所具有的经济功能,从家庭开始,将社区生活得以正常维持与运行的各项制度连贯起来。在结构功能主义阶段,费孝通开始采取社区类型比较方法,探讨社会的维持和运行。在历史特殊论阶段,费孝通主要坚持跨文化比较分析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由此,笔者认为,费孝通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其终生关注的问题不仅是"志在富民",更重要的是,"乡土中国"遭遇"机器时代",由于社区功能、家庭功能逐渐被市场功能所取代而造成的社会解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世柏 《求索》2012,(6):155-157
与非侨乡相比,侨乡都市农业现代化具有非侨乡不可比拟的优势,改革开放后广州在海外移民慈善行为的推动下,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侨乡模式。这条模式就是以"侨"为媒介,发挥侨力,汇聚侨资,海内外乡亲互动,抓住都市农业的发展机遇;以科技扶持和创新为突破口,提高都市农业的产业水平;以优化农业结构为核心,提升都市农业的产业体系;以城市为依托,拓展都市农业的产业功能,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推动都市农业的现代化。广州都市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为其他地区都市农业的现代化道路选择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是我省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路径,与中央强调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一致。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在支持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切身感受到,开发性金融与"三集"高度契合,大有可为。"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表现形式为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加,其实质是产业、要素、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我省是人口和农业大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促进经济集约增长,实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