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访谈研究将受访者的新媒体情感划分为热恋、依赖、平淡、无奈、厌恶五个类型,认为对新媒体功能的体验促使青年形成相应的情感,青年对新媒体的情感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改变,并进一步指出,青年新媒体情感是存在着差异的,是错综复杂的,是由新媒体与青年的关系决定的,是发展变化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生存方式,了解和掌握青年新媒体情感,才能够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服务和引导青年。  相似文献   

2.
青年对新媒体使用的时间长、频率高、类型多,新媒体使用已经成为了青年重要的生活习惯之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善于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当前青年群体的整体价值观念健康向上,但依然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知程度不够,诚实守信价值观知行脱节,对爱国主义理解出现偏差等问题。对于新媒体的使用,青年使用目的的娱乐性较强,对视听兼备的新媒体内容更偏爱。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该从新媒体平台建设、新媒体平台活动设计、传播契机的把握等方面着手,使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得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谭毅 《青年探索》2016,(1):34-41
新媒体是共青团进行青年动员的基本工具和要素。从媒体发展逻辑、工作对象和工作主体三个方面来看,运用新媒体组织动员青年有其必要性。与传统媒体时代的组织化动员不同,新媒体时代的青年动员是一种社会化网络动员,动员的主体、客体、类别、载体、信息传播模式、渠道、地域、环境和策略等要素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目前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存在不少问题:动员主体的职能定位不准确、资源缺乏,动员主体与客体关系趋于割裂,动员策略存在缺陷等。要改进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动员青年的效果,必须合理定位共青团新媒体的功能,充实共青团新媒体动员的资源,弥合动员主客体之间的裂痕,改善现有的新媒体青年动员策略。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年接受信息的方式。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才能达到贴近青年、凝聚青年并引导青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和自媒体都是新兴事物和实践,任何对它们的定义和诠释都必须放在特定的语境和发展的眼光中来看。而青年更是新媒体的"原住民",是主要的缔造者,使用者,和继承人。新时代的青年是与新媒体共生同长的。本文从新媒体和自媒体概念和发展延伸,探究自媒体时代之下青年学生如何理解,使用乃至批判接受各种新兴媒体平台。针对学术界流行的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三段论(机遇,挑战,应对),尝试从学生主体出发,将新媒体与青年的辩证关系理解为传播媒介,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责任三个层次。同时也对新青年和新媒体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法律意识表达具有广泛性、便捷性、及时性、匿名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法律意识表达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青年法律意识表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成长环境的日趋复杂,价值选择的日益多元化,使得青年价值取向出现选择性困惑。在新媒体时代,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梦引领青年价值观;优化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重新形塑青年价值结构;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为青年成长提供保障,以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更加具有开放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中心。青年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青年价值观培养是新媒体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青年群体主观方面要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外在客观环境也要为青年群体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相应支撑。  相似文献   

9.
刘宗粤  杨志清 《前沿》2012,(11):21-23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青年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媒介认知上,青年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滋生网络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新媒体的特性、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青年自身心理矛盾的发展。加强网络机制建设,提高青年网络心理素养,建立有关网络心理辅助机构,是解决青年网络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李浩 《青年探索》2022,(1):102-112
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化,思潮多元化,青年的自主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此情境之下,教育引导青年理解爱国主义内涵,认同爱国主义精神,并合理、自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帝吧"出征"事件、"饭圈女孩"为祖国庆生事件、许可馨事件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新媒体从信息、话语、关系等层面赋予了青年新的权力,使其能够借助新媒体获取信息、进行发声并采取行动.而藉由对这些权力的实践,青年爱国主义情感传播呈现出传播形式多样、群体性和互动性明显、娱乐化倾向严重等新特征,并可能对国家、社会和青年本身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未来,国家和政府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理性爱国;加强网络引导与监控,防止爱国主义情感变质;提升青年的媒介素养,疏解其不良情绪;同时积极与媒体、学校、社区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新媒体赋权下青年爱国主义情感的合理传播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新媒体推进团工作,应在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现阶段共青团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遇到的困难及问题。金州新区团委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进一步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引导、凝聚、服务青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技术具有多元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点和传播优势,弥补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缺陷和不足,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校园的普及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新视野,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和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创新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方法、原则、载体,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考察共青团的微博微信,论述了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即应用社会化媒体策划主题活动,调动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对青少年群体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回应、有效引导;把握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建设"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组建共青团"网军"队伍;借助新媒体推出青少年典型等等。然后对共青团利用新媒体培育青少年价值观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反思,发现其社会化运作不足;共青团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时,角色定位错误;共青团主要依靠体制内动员,群众动员不足。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二是以青年需求为本位;三是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最高价值引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近年来,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不同的是: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传播,并且便捷高效成本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现实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受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在新形势下,应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视角下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鹏 《中国青年研究》2013,(1):29-32,113
青年独立参选人大代表是青年自主型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从青年独立参选人大代表事件中发现,当前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更加多元,动机更加务实,路径更加明晰,他们把选举偏好、新媒体运用和自主政治参与有机结合,形成了青年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应用,新媒体的信息集纳、传播优势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重大.本文以微博为个案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媒体时代浙江青年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并从制度设计、平台建设、教育引导和舆情疏导等方面给予价值导引和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17.
青年党员是新时代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加强青年党建工作有助于促进青年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青年党员成长成才。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加强人文关怀,借助"互联网+"优化青年党建工作模式,借助新媒体创新青年党员管理机制,从而推进青年党建工作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微博等新媒体快速发展,优秀案例层出不穷,在团青融合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彰显.能够促进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促进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提升共青团组织形象,增强共青团工作的预见性和实效性.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要积极主动面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有效的微博管理与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微博运营与管理人才队伍,积极推动学校微博建设,使新媒体在团青融合中发挥积极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6月6日在福建厦门举行,20多位岛内青年首次来到大陆参会,为论坛增添了新的血液。论坛期间,他们纷纷表达了对两岸新媒体发展、就业创业,以及两岸交流的认识和看法。黄筱真(23岁、大众传媒专业):两岸青年可以在网络上更好地相处  相似文献   

20.
王斌  王萍 《中国青年研究》2012,(3):49-52,78
本文关注青年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分析了他们在社交网站的意见表达现象,认为以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参与性的文化特征,与青少年的亚文化契合;在社交网站个案中体现出的青年意见多元混杂,反映了其生活中的真实看法;社交网站使用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碎片化和青少年隐私保护等问题,应引起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