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部地区的崛起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与服务。目前,中部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构建中部资本市场,需要政府加大管理措施,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引导、运作管理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同时,完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地区金融开发体系,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支撑,并逐步推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为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中处于"沉寂"、"迷茫"的中部地区注入了强有力的政策刺激。这对中部地区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中部崛起,既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更需要中部地区对国家这个战略构想做出及时的、积极的响应。否则,国家的这个战略构想就难以转化为实质性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既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评估显示,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部分职能和地域的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应当看到,新常态下中国发展依赖中部崛起,而中部崛起则需要提质增效。在新时期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质量和发展效果的重视程度,加强提质增效的力度,不但是中部地区近年来的政策指向,也将是新常态下中部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不需要‘落后的增长’,因为它会严重制约中部现代产业的发展,困扰中部崛起。"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刘茂松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由于中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程度相当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因此,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经过了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演变,产生导致"中部塌陷"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安排。中部发展需要有异于现有东、西部的特殊政策支持,"中部崛起"战略是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战略集合。中部地区的发展除了要继续细化两个"比照"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操作办法、细化落实各部委促进中部崛起具体政策之外,还应从培育战略支点、加大对环境功能区政策扶持力度、调整贸易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和创新财政体制、金融创新等方面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制度创新促进中部崛起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镇 《学习与实践》2007,(12):20-25
从国家层面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虽然已经有几年,中部六省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中部与东部的差距依然没有明显缩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中部发展受到诸多制约。从政府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在中部形成良好的市场、法律、人才与劳动力环境,将会有效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与中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云彦 《学习与实践》2007,(10):155-161
作为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从区域格局上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已经设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在落实"中部崛起"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在中部地区早日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完全必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事实表明,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特别是核心城市的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需要强有力的增长极。武汉经济圈建设,是打破传统的行政单元地区经济格局,实行以利益为纽带、以经济区域为单元,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探索,也是探索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鄂政办发[2017]7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9月5日湖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204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6]2664号)精神,推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相似文献   

9.
武汉腾飞与中部经济发展——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政府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战略口号。增长极理论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培植中部经济增长极,锻造带动中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目前中部最能作为具有内核意义的核心增长极培育的一个城市是武汉,武汉腾飞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成效明显,中部地区基本上摆脱了"塌陷"的局面,"三基地一枢纽"的地位得到加强,但仍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较弱、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任务应当进行调整,把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完善和升级市场化的产业结构,打造有区域特色的城市群体系,构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区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李留澜 《前进》2006,(8):12-13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2.
令政策 《前进》2006,(8):11-12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3.
曹煜 《前进》2006,(8):17-17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中湖北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岚  李双胜 《理论月刊》2005,(10):76-78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塌陷"的境地,曾经的经济强省更是被日益边缘化.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湖北的重新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湖北要立足现实,扬长避短,实行跳跃式发展战略以加快自身的发展,力争在中部崛起中起领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齐峰 《前进》2006,(8):14-15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6.
原梅生 《前进》2006,(8):15-16
继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党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作为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动员全省力量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共山西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号召全省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实现山西崛起。这充分体现了山西人民不甘落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7月7日下午,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实现山西崛起座谈会"。来自省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就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与会专家认为,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深化对山西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实现山西崛起做好理论准备、提供理论支持,在营造山西崛起的浓厚氛围、形成山西崛起的强大合力上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本刊摘要刊发部分专家的发言材料,供读者学习参阅。  相似文献   

17.
湖北成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定位为“三基地一枢纽”,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任何经济区域的整体发展都需要三大要素:经济支点、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其中经济支点是核心要素。促进中部崛起,需要战略支点。湖北地处中国中部腹心地带,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定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真正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武汉"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武汉率先崛起的基本保证。武汉建国以来的历史,就是为构建和谐武汉不懈奋斗的历史。当前,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中,武汉只有构建一个科学创新型、成果共享型、发展有序型和道德高尚型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缩小与东部地区先进城市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非均衡发展策略客观上促成了区域经济的后发优势。发挥人力、技术、制度、资本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势,是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武汉只有抓住中部崛起的契机,结合后发优势理论和自身实际,才能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国家要促进“中部崛起”。“中部崛起”口号从提出至今,经过了将近20年,终于由湖北一省的奋斗目标扩展到中部六省的共同目标,由地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就中部崛起问题做了重要部署。中部地区的发展终于迎来了重要的政策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