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快速转移,农村社区被逐渐空壳化为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居住地。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许典利 《人民论坛》2014,(1):160-162
针对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困难,反思当前我国养老模式的实际和不足,文章提出了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路,对已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继承和创新,可为有关组织和个人研究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困难,反思当前我国养老模式的实际和不足,文章提出了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路,对已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继承和创新,可为有关组织和个人研究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大量中青年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直接造成了农村中空巢老人的大量增加,陕西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从制度上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进行保障,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并引入社会资本,尽快建立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以期促进陕西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5.
冯朝柱 《传承》2009,(14):90-91
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苏南部分农村人口早已进入老龄化,并且逐步向高龄化迈进。通过对吴江市江村的多次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整理,初步总结出开弦弓村近百年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进程、家庭变迁以及老年人养老的实践与现状,并从中进行必要的探索来为苏中、苏北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苏南部分农村人口早已进入老龄化,并且逐步向高龄化迈进.通过对吴江市江村的多次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整理,初步总结出开弦弓村近百年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进程、家庭变迁以及老年人养老的实践与现状,并从中进行必要的探索来为苏中、苏北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孝道理念淡化、家庭结构改变、生存压力增大、老年人家庭地位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挑战。为应对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及空巢老人问题,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地区的新型养老模式,本研究根据作者对文献的分析思考,农村地区养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农村地区养老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问题和出路王杰初步摆脱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具有很大的特殊注。认识其间的特殊规律,对于指导此类地区农村经济顺利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市场经济是把生产、流通、分...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日渐增多,空巢现象日益凸显。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78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而綦江区目前的老龄人口已达22.2万人,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达41%,甚至个别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70%。为更好地让空巢老人安享晚年,现将重庆市綦江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述如下:一、綦江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綦江地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以劳务输出为获得主要经济来源的同时,也让空巢老  相似文献   

10.
加速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在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中不断发展,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已开始向非农业方面转移,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速度还不快,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子迈得还不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现农村经济由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转化;由单一的、不合理的农业经济向综合的、全面的农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空巢老人"现象逐渐普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文章在论述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农村地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发展现状以及不足,同时结合国外居家养老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泰安市地处山东省中部,现有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2891人,农村敬老院81处。自2019年以来,泰安市抓住制约农村敬老院建设的痛点、重点、难点和节点,实施以改善敬老院卫生间、厨房及餐厅、医疗服务、文体娱乐设施,定期组织老人外出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四改一定",推动农村敬老院实现由单纯的服务特困老人向服务全社会老人转型,由传统的救助功能向强化养老功能转型,由政府包办向社会参与转型。聚焦"痛点",将转型升级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  相似文献   

13.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菲 《理论月刊》2003,(3):142-143
从农村老年人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来看,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为了改善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力度,提供道德支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为老人提供法律支持。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11年底,杭州市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22.19万人,占总人口的17.53%,其中农村老人50.68万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41.5%。相关调查显示,全市农村老人的空巢率达30%以上,尤其是边远山区空巢率更高;农村老人失能率达10.2%,明显高于城市老人。面对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失能率均高于城市。目前农村失能老人主要由配偶及子女提供照护服务,其照护能力和质量均有待提升。由于农村老年人及其家庭存在入不敷出的情况,老年人具有较强的照护依赖,失能照护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消耗了照护者大量经济、时间、精力等角色资源,由此产生角色紧张,导致失能老人照护者在经济、健康、职业、社交方面承担了较重的照护负担。因此,建议建立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的经济补贴机制,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覆盖农村居民,统筹推进喘息服务与照护技能培训,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乡—城流动人口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但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农村逐渐庞大的弱势群体,其养老模式在健康状况、经济收入、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关注和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力量,在老人增收、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多元养老模式等方面,构筑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或发达地区流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2年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近2.3亿,其中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在进入城市和发达地区打工时,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由于自身收入低,远不能承担整个家庭在城市生活;加之城市户籍制度和高考制度的限制,他们不得不让自己的学龄子女留守在农村,托给老人和亲戚照顾,这就逐步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有其存在的文化、经济、社会和心理基础。这种养老方式在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巩固和加强农村家庭养老方式,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孝文化,关注农村老人心理需求,探索农村老人救助方式,加强立法,切实保障农村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11月初至12月底,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出资10万元,组织3个调查组,历时50天,踏访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5万多公里,走访了万余名农村老人,对我国部分地区农村老人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全国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超过了1亿,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农村的贫困老人是城市的3倍。由于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的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成为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