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造福一方     
现在 ,“三个代表”的思想 ,可以说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 ,逐渐家喻户晓和深入人心 ,其国际知名度也有更大的提高。各级政府的领导者们 ,尤其是在地方的党政负责人中 ,常表明以“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为己任 ,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共识和挂在口边的说法了。当然 ,“为官”还是传统的习惯用语 ,实质上应该是当好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这里就谈谈“造福一方” ,问题在于为谁造福 ,要造的是什么样子的福和怎样去造。根据“三个代表”的要求 ,显然必须从努力提高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入手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才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06,(5):8-8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做人要讲道德。道德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固之基。做人。应该身先立德;做官。应该以德从政。德为官之魂。官德就是从政道德,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对共产党人的“官德”做出了精辟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为官从政确保公仆本色张国忠“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几十年的从政生涯,尤其是近几年担任陵川县委书记以来的实践经验,使我愈来愈强烈地体会到为官不论大小,职位不管高低,只要确保公仆本色,真心实意尽公仆之心,竭尽全力为人民办事,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4.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注尧希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个从政者的希冀与追求,它体现了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值得赞赏,值得提倡。但是,为了避免有人对这一美好愿望进行曲解甚至亵渎,笔者认为必须为之加上三个“注脚”:其一,不能假借“造福一方”之名,...  相似文献   

5.
为官贵清     
刘建明 《前进》2009,(7):55-55
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那些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清官为人称颂,正是因为他们的满身“清”气,方才流芳百世。为官从政者须以清为贵,以清为本,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把做“清官”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可见,“清”是为官的第一准则,只有“清”,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好务。“清”之贵,贵在以下八点:  相似文献   

6.
为官与“政绩”□雪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时下领导干部常讲的一句话,他们在当政期间,总希望办些实事,出些成果,留下“政绩”。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无疑应该强化“政绩意识”。然而为谁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这就因人而异了。同样是追求政绩,有...  相似文献   

7.
军校青年学员的人品官德.是其立身做人之本、为官从政之基。新形势、新使命对青年学员的人品官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军校教育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培养青年学员良好的人品官德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核心工程切实抓好。  相似文献   

8.
为官须有德     
德是为官之本,也是从政之基。俗语说“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有才无德会毁掉事业”。由此可见德的重要性。 克已修身,信奉道义,以天下为己任,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就有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德是才之本”,“德胜才方为君子,才胜德是为小人”之说。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格,是力量,是财富,是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领导干部做人为  相似文献   

9.
政绩真伪析     
当今政界,“政绩”是一个热门话题。公仆们渴望政绩、追求政绩,其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追求政绩,有的为人民群众所称道,而有的则受到老百姓的指责,这是为什么?因为政绩观不同,效果不同,从政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就完全不一样。许多公仆追求和创造政绩,遵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践之以行,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而创造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绩来。这样的政绩,自然会刻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然而,也有一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政绩”视为向上爬的阶梯,…  相似文献   

10.
官德,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官者因其位高权重影响大,成为全社会的道德示范群体:为官者德高,则整个社会的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能得以真正提高。官者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因此,反腐倡廉,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也说“造福一方”□吴建春大凡一个正直的、希望有所作为的官员,总会想到这样一句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一句古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应当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观念。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幸福。只有为老百...  相似文献   

12.
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实践工作。目前,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促使领导干部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而达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1、夯实基础,在从政道德教育中强化宗旨意识。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当务之急是抓好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强化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历来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并把德放在考核使用的首位。笔者以为,我们党所讲的德,主要是指政治坚定,廉洁奉公,事业心强,其核心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因此,德为从政之本,是当好干部的首要条件。以德为从政之本,就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古以来,各个阶级的政党都以能否坚决执行本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的先决条件,我们无产阶级政党也不例外。当前,只有政治上坚定可靠,才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  相似文献   

14.
闲暇之余,喜读杂文。觉得《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发表的两篇杂文值得玩味。一为奚川先生的《身轻身重》,一为文时夏先生的《“身轻身重”辩》,都写得文辞甚美,耐人寻味。古人称官吏为父母官,“明镜高悬、廉政为民”即是为官的高境界,此为为官之“重”;最耻者乃贪赃枉法、营营苟苟之辈,此为为官之“轻”。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又应以何为“重”,以何为“轻”呢?《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的“官”理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重”,反之则“轻”。无“官”后何重何轻?…  相似文献   

15.
判断吃亏与否应持辩证的观点。在政治生活中,纯粹出自为官理性的“吃亏”,是一种明智的、深谋远虑的从政行为选择,而以从政理性为依据的“吃亏”,则是自我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一定的个人利益的亏损,换来了高于人利益的组织利益的增添,这是“吃亏”的为政价值和官德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是群众路线形成的哲学基础。毛泽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他形象地把群众比做共产党的后台,后台一拆,什么戏都唱不成了;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主人”“老师”“真正的英雄”,比做“上帝”“父母”“活菩萨”。他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批判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阐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唯一宗旨,  相似文献   

17.
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地论述和庄严地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按照这宗旨去奋斗、去努  相似文献   

18.
某报近载,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在谈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说: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常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而一些群众也常把他们称为“父母官”,这就把相互关系颠倒了。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公仆”的主从关系问题。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共产党宣言》明确宣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宗旨就是“解放全人类”。1871年一巴黎公社”的实践.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府,马克思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应该成为人民的公仆的思想。以后.革命导师在阐明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时,对此都有过充分的…  相似文献   

19.
为官杂谈     
为官杂谈周健行官者、领导也,公仆也。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偏激心理,认为清高者不屑于为官从政,不屑于与官为伍,认为官场多龌龊,为官多不廉。但也有另一种偏向,伸手要官脸不红,跑官闹官。C不跳。现实官场中“清官”、“好官”不少,但也确实存在“贪官”、“庸官”。...  相似文献   

20.
为官之要是什么?但见官家对上对下对左右应诺、承诺、许诺时,常用耳熟能详的八个字表达铮铮豪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大概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为官之要了。 这些“官”们是否践诺,究竟为一方造福多少,鉴于本文并非跟踪调查,可以避而不答。但是,一个人为官后能有这分心愿、认识与决心,就够“意思”的了,至少说明他们羞当庸官俗吏,耻为偷禄之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