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夏蔚 《学习月刊》2009,(3):48-49
2009年元月2日起.51集电视连续剧《走西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作为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是继《乔家大院》之后,第二部反映晋商题材的央视开年好戏.这在央视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走西口》又被称为是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的姊妹篇。《学习月刊》杂志曾经品评过《乔家大院》和《闯关东》,如果不品一品《走西口》那将是一种遗憾。电视剧《走西口》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剧很好地展现了晋商文化的历史长卷.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史。我们可以用一幅对联来概括这部电视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单学文 《实践》2007,(9):39-40
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组织创作的话剧《立秋》、舞剧《一把酸枣》和京剧《走西口》相继在我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等地上演,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晋商文化冲击波,也给内蒙古的文艺界同仁和宣传文化工作者带来了强烈的观念冲击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3.
2009年伊始,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走西口》,让亿万观众领略了晋商开辟北疆、贸通中外的艰辛与成败。继《乔家大院》后,人们再次看到了晋商兴盛的奋斗历程。而许多人却不知道,在云南大理,与晋商同一时期在商海搏击的滇商,同样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和悠悠茶马古道书写着自己的辉煌,他们的商号不仅遍及国内及东南亚,甚至还远至欧洲和北美,他们就是在历史深处闪光的"喜洲帮"。  相似文献   

4.
一、原生态民歌的文化价值 原生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的实践中得以产生的,例如:山歌、号子等,反映的都是劳动人民的心声,都是经过好几代人的口传心授,是人类智慧和心血的结晶,通过这些民歌所表现的往往都是这些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像我国山西的河曲民歌《走西口》,是因为由于当地连年大旱,农民的庄稼颗粒无收,以至于村里一批批的年轻男子都走西口为家中的妻儿老小去谋活命的钱,在走西口的路上,都留下了男子的辛酸和血泪,所以一代代的男子都哼唱着《走西口》,心中怀着对家中孩子和妻子的爱.在家留守的妻子也哼唱着《走西口》,坚守在自己的家园,盼着亲人回来,有的甚至等了一辈子也没有等回自己的丈夫,苦命的男子和女人们就是在走西口的歌曲中慢慢的等待着,来缓解心中的所有的苦痛,支撑着这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以此创造出了晋商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艾斐 《先锋队》2012,(31):9-13,3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人们长期实践与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沉淀。晋商缘何会在封建社会的禁锢中创造出匪夷所思的经营奇迹和商业神话?《晋商崛起的文化成因》,就文化的浸润作用与提升功能,从根本上去考量,从源头上去追溯,寻找晋商崛起的规律,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1山东汉子闯关东,山西爷们走西口。天灾人祸,生计所迫,老年间屡见不鲜的事儿。但省份不同,气质各异,遂又有了“闯”和“走”的差别。山东人不愧是武松武二郎的同乡,这一“闯”便在恶煞煞的关东黑土地上闯出许多好汉的故事来,而山西人却似乎更多的是儿女情长,这一“走”竟仿佛只走出一曲哀婉凄绝的《走西口》。悲悲戚戚,开始便是一大段哭腔: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泪长流……。为此,便又有了不同的评价,好像山西人多情种儿,似很难经得住这种缠绵悱恻的折腾。一步三回头,就只顾了看“妹妹”的“毛花眼眼”,定难在西口外有什么惊…  相似文献   

7.
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对晋商文化作了提炼与概括,认为诚信、创新、共赢、勤奋进取是该文化的精髓。晋商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文化精髓在当代新晋商中相对缺乏,因此当代新晋商应继承、运用这些文化精神,推动山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7月16至22日,湖北省理论信息中心和《学习月刊》杂志社一行四人参观学习了山西著名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等地,我们在欣赏古建筑的奇伟精美的同时,更对晋商的一些独特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身股制、标期制、大掌柜独裁制和学徒制对现代企业管理、现代金融思想无不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在晋中一代流传着“有儿去经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晋商的认可和晋商的繁荣。标期制度,还催生了中国最早的期货交易活动,原来中国的期货交易并非从外国引进而来,而是在包头的晋商中自然发育而成,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商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落日辉煌     
《立秋》是一部反映民国初年晋商历史命运,具有极其浓郁的悲剧色彩、强烈人文关怀和深刻哲理价值的多场景历史话剧。该剧讲述了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之际,明清时代纵横商  相似文献   

10.
晋商创造了500年的商业辉煌,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从现代管理学视角探析晋商文化的兴衰,应汲取晋商文化最首要的精神内核,拓展晋商文化所独有的理念制度,把握晋商文化的实践意义,培育晋商文化所缺失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1.
填四川     
日前,由秦岚、黄海冰等主演的《填四川》正式杀青。继《闯关东》《走西口》等以历史上大规模人口迁徙为背景的史诗剧先后取得成功后,《填四川》首次将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历史上最浩大的人口迁徙“湖广填四川”搬上电视荧屏,剧中那些移民带着他们的勇敢、执着和信念,怀揣梦想、怀揣手艺绝活儿,融入四川、扎根四川,为“天府之国”的重建付出了他们的心血。而今,让我们追寻这一段历史,去感受、去体味那段波澜壮阔的移民潮。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话剧《立秋》,以民国初年为背景,客观反映了晋商兴衰历史,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时期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着力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全剧高潮迭起,引人入胜。从2004年  相似文献   

13.
明清晋商经济的理性化运营中,关公信仰对晋商精神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公信仰以其特有的精神风格、文化意义与晋商组织行为和管理效用的伦理态度遥相呼应,构成近代晋商普遍的行为范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晋商兴衰原因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晋商兴盛和衰落的原因加以辩证分析,是认识研究晋商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把握机遇、以德经商、创新、追求特权、不用外人等因素曾导致了晋商的崛起及兴盛,同时也成为晋商后期衰败的重要导因。这种福祸相倚的辩证关系,有益于我们破解晋商研究中一些弥思不解的悬题。  相似文献   

15.
晋商信用机构的外部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晋商信用机构的产生、发展与走向衰落都与政府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政府行为的正外部性促进了晋商信用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其负外部性则阻碍了晋商信用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晋商信用机构也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6.
晋商传统文化的法律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晋商传统文化是直接在传统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和运作的。晋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诚实信用、严格管理、任人唯贤、官商结合等体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的原则。从晋商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所体现的法律文化精神和法律理念,对于我国当前法治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弘扬晋商精神传承晋商文化彰显晋商形象共促转型跨越8月20日,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名晋商精英汇聚龙城,以"新晋商·新山西·新跨越"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晋商大会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首届世界晋商大会名誉主席黄孟复讲话。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大会主席袁纯清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大会主席王君主持大会。中国  相似文献   

18.
处于明清时期的晋商曾创造了辉煌的商业业绩。分析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晋商非正式制度及其对晋商兴盛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家族本位意识和家族伦理秩序、“崇商重利”的民间商业精神与儒家思想对晋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凝聚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甬商、晋商是我国明清著名商帮。区域文化传承中对其发生影响。对甬商与晋商地域文化传承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其顺荣枯逆、兴衰交替的经验教训,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六盘山下的和尚铺村,原是一个名不经传小山村,却因西部歌王——王洛宾走西口路过住宿与五朵梅共奏民歌的缘故而名气大噪。从此这个小山村与中国民歌的辉煌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