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处于压轴的地位.治国必先治党,治党为了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多方面探索了执政规律. 深化执政地位认识,以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也就是巩固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
作为执政党,治党理念与治国理念是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统一理论体系。从治国理论体系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等现代治国理念,实践证明都是非常正确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又从治国理念的层面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回答了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怎样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问题,是对新时期如何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乔发进 《理论学刊》2001,2(4):39-4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三个代表"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内在因素.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前提;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保证.本文从"三个代表"的视角对党的历史地位的形成进行了新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亚军  徐曼 《学习论坛》2023,(4):108-115
自我革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总结出对历史周期率之问的第二个回答,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执政理政的智慧结晶。自我革命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理,充分依归于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符合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在哲学层面,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逻辑与认识逻辑的互动呈现,一方面,以认识论指导实践,不断突破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跨越,深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以实践彰显认识,将管党治党的实践经验升华为执政规律认识。就思维方法和价值旨归而言,辩证思维和人民立场始终贯穿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尺度、群众路线为方法,在否定之否定和对立统一中深化自我革命理论、深入自我革命实践。自我革命的实践表征主要为以反腐行动坚守执政底线、以制度治党科学配置权力、以民主监督有效规约权力,既包括中国共产党改造对象性世界的实践活动,也包括“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体力量自我增强的实践活动。自我革命在理论与实践耦合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解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密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以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日本自民党、中国国民党为代表的五大政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传统的治党方略陷入困境,导致大党危机.中国共产党应该总结吸取大党兴衰的经验教训,更新治党治国理念,探索现代大党有效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理论的内容博大精深.从哲学的高度看,"三个代表"至少包含以下七层最基本的涵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它还包括以下六个整体性的特征,即条件性;整体性;结构性;前瞻性;现实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正>"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向未来,必须坚持把党建设好。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全面从严,是着眼于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考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一、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就在孜孜不懈  相似文献   

8.
刘明合 《求实》2004,3(6):16-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问题。它的贯彻实施将为执政党建设 ,为我国政治稳定提供有力的保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政治稳定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晓钟 《理论学刊》2003,3(2):74-78
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历史中,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使得党的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自身的建党特点和侧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过了以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和执政建党为建党重点的发展阶段.执政建党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贡献,它是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核心的、包括"本"理论、"基"理论、"源"理论三部分的理论体系.新形势下的执政建党要确定和实践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论述、"理论创新"的要求、"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以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的先后提出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五"大之后深入丰富和发展基本治国方略的心路历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就要从根本上思考"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治党治国都必须凝聚人心,理论创新就是新形势下治党治国的内在要求,而"以德治国"则是这一内在要求的必然结论.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1.
12.
“善”积“人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人脉一词常被人使用.何谓人脉?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4.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5.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6.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