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之骄子”与“村官”,这两个具有巨大落差的概念捏合在一起,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解决的新途径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是权宜之举还是长效机制?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农村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对农业又不了解,究竟他们能在农村有多大作为?”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在2003年就开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的德清县,深入到乡镇社区、村,对这群“新”知识青年进行了一番探访。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绍兴县超过三分之二的村、社区(居委会)拥有了一名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扎根乡野舞台,创业兴农就业成才,他们带来了新知识,带来了青春活力,也带来了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一大批高校毕业生响应组织的号召,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走上本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岗位,人们把他们称为“大学生村官”。应当肯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公开招考聘用的村级干部,从主观方面而言,他们应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面对这个职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4.
叶慧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10,(24):40-41
三年前,他们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回乡之路,青春的旗帜飘扬在广袤的田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为“村官”创业架设“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完成角色转换,提升工作能力。目前,全市118名大学生“村官”较快融入村两委工作,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创出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省东海县,有这样一群大学生村官,他们真心融人农村,在为基层组织强筋健骨、输送新鲜血液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自身优势,践行对青春的承诺和农村的热爱。他们像一朵朵鲜艳的玫瑰.绽放在广袤的乡间沃土,吐露着诱人的芬芳;更像一颗颗七彩的水晶,撒落在富饶的晶都大地,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从2006年起,上海市奉贤区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为目标,扎实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目前,全区共有大学生“村官”159名,其中奉贤籍的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黄伟  郭佳瑜 《浙江人事》2009,(12):36-37
2006年开始,温岭市连续四年选聘了403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工作,随着“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逐步推进,该市大学生“村官”人数已越来越多,如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使大学生“村官”“用得上、干得好、有奔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世华 《前进论坛》2009,(11):64-64
现状: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是我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国家“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项政策由于推行时间短,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大学生村官”计划缺乏长远规划,“大学生村官”专业与需求不对口,角色融入难等。  相似文献   

10.
黄约波 《现代领导》2011,(10):32-32
天长市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措施,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参选创造条件,努力让他们由“助理”变“主理”,鼓励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刚 《同舟共进》2014,(5):31-31
近日有报道称仙桃市大学生村官6个月未发工资,湖北官方表示“情况属实”,原因是中央、省级补贴资金下拨滞后。早在2009年,辽宁新民就有多名大学生村官赴国家信访局上访,说当了村官9年,政府拖欠工资近万元,转不了正式干部却要改签为临时工。这种情况其实相当普遍,并非一时一地偶发。  相似文献   

12.
李姜锦 《群众》2011,(7):59-60
大学生“村官”是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有何积极效应,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就此选择涟水县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并辅以集中座谈及实地走访的调查方法,力求了解真实情况,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海南》2010,(2):30-30
乐东县重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坚持培训、帮带、锻炼三位一体,强化教育培训措施,有效提升了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使这支队伍成为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2,(4):76-77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支有理想、有激情、有知识、有能力的新生力量,正在农村这片广袤土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引导他们发挥优势,立足新的起点建功立业,关键是要同绕“农村需要、群众认可”目标,继续强化有针对性地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村官”基层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地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表明,大学生"村官"扮演角色可落脚于农村基层社会工作者身份之上,即主要担负服务提供者、倡导者、关系协调者和资源筹措者等具体事项。为此,当前亟需强化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夯实大学生"村官"基层任职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冀致明  邓继杰 《前进》2008,(10):43-43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村官”?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与部分农民和村组干部交换了意见,根据座谈中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和个人多年从事农村卫作的体会,对已经到村和即将进村的大学生“村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8,(10):30-32
4月17日,永嘉县巽宅镇外宕村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年仅20岁、刚从温州市竞技体校毕业的女大学生胡晓吉获得全村353张选票中的202张,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为当地的一大新闻。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民政局实施五项举措,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越冬。一是搞好摸底调查。逐村、逐户开展荒庸调查,对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高龄特困人员等逐户走访,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做到家底清、情况明。根据调查摸底的隋况,制定解决困难群众越冬的具体方案,提出了解决困难的措施力、法。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求职季。据媒体报道,2010年,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将大学生"村官"列入了职业备选项。各地大学生"村官"报名人数不断刷新纪录;在网上,讨论大学生"村官"考试的帖子总是能带来超高的点击率。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又一热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进村工作。在江苏省昆山市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从1999年选派首批14名大学生进村,到2003年开始每年有计划地选派30至50名应届大学生进村工作,再到2006年全面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计划”.直至现在形成省、苏州市、昆山市、镇(区)和村五级联动公开选聘的长效机制。如今,昆山已有269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工作,动态保持率达100%。十年来,昆山市通过健全完善选派大学生进村工作机制.构建干部成长的广阔平台,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