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新育 《法人》2009,(5):24-25
破产对于许多不久之前还神气十足的企业巨头而言,这个令人惊恐的字眼已经是他们面临的现实威胁。昔日的世界最大汽车巨头通用汽车高管宣布破产风险正与日俱增;与270亿美元巨额负债奋斗了几个月之后,美国大牌房地产公司GGP于4月16日正式宣布向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而跻身美国房地产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案行列;  相似文献   

2.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市场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易。如果将这一观点引进到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则我们就可得出这样一个新理论观点:国际贸易的实质实际上是产权在国际间的交易。本文从产权这个角度就中国的对外贸易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轰动一时的猴王集团破产案正在进行当中,令人瞩目的并非仅仅是法院破产程序本身的合法性,而是破产程序的突然发动使债权人利益几近落空。在现行企业破产法框架下,债权人在国有企业破产程序中不能发挥主动的作用,并不足以确保其利益,这就引发了两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第一,债权人能否通过其他的民商事法律制度得到债权的保障?第二,现行的破产法应当做怎样的修正。本文将分别从破产法、一般民事法律制度和民商法法理三个角度探讨本案的有关问题,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市场的有限性和产权性出发,强调了市场既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资源的观念,给出了国家市场产权的一般定义并指出了强调市场产权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个关于国家市场产权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理论与应用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9,(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后简称国营企业破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冲破了以往人们认为破产法姓“资”,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法律制度,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的观点,第一次在我国这个长期以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土上试行,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立法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市场的有限性和产权性出发,探讨了市场本身的资源性特点,国家市场产权的概念及意义,以及加深市场产权与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颁布已六年有余,它与《企业法》配套实施,对推动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增强自身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实施期间,由于各项改革措施还不够配套,相应的法律制度还未建立或不完善,《破产法》发挥作用的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破产法》越来越显示其优胜劣汰的特有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 国有企业破产,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经债权人提出申请  相似文献   

8.
企业破产与自然人破产的立法目标并不完全相同。由于当今社会企业破产案件的大量存在,企业破产引发的社会问题和利益冲突变得日益复杂和尖锐,各国破产立法的制度构造相应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破产和解及公司重整等破产预防制度成为破产立法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债务人的救济和康复问题的关注及相应措施的采用;债权人利益与其他社会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在破产案件中日益凸现。这些问题程度不同地反映到了不同的破产法理论观点之中,并开始在美国破产法理论界出现正面交锋,英国一些学者也加入争论。  相似文献   

9.
胡健 《中国法律》2009,(4):43-46,98-103
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在更加紧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跨境破产。香港回归前,内地就曾发生过多起涉港的破产案件,比如南洋纺织品商行宣告破产案、广州市荔湾区建设公司诉香港欧美中国屋宇有限公司案、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深圳分行破产案等。香港回归後发生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中,不少债权人就来自于香港;而在香港引起广泛关注的上市公司海域集团破产案中,由于内地与香港之间没有相应的跨境破产合作机制,香港高等法院任命的破产清算人得不到内地法院的认可,无权处理公司在内地的资产。  相似文献   

10.
薛子进 《法人》2013,(8):30-31
本刊2013年第一期刊发了题为《重庆价值16亿元国企土地流失黑幕》的封面报道,引发舆论剧烈反响,众多人将目光投向了发生在重庆的这场涉及国有企业改制中土地流失问题的事件。半年后,《法人》记者再次前往重庆合川追踪这起事件的后继走向,却惊讶的发现,涉及资产16亿元的康润丝绸破产案仅是重庆市国企破产案中的冰山  相似文献   

11.
12.
胎儿利益的民事立法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和司法实践的难题,我国《民法通则》明确否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使其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缺失。当胎儿遭受不法侵害时,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其对加害人不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这显然违背了民法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不利于胎儿利益的保护。如果赋予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则与我国《民法通则》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立法者应当充分借鉴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成果和立法经验,广泛吸收学者先进的立法建议,采取附解除条件的总括保护主义立法模式,赋予胎儿民事权利能力,以强化对胎儿利益的民事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3.
《法学杂志》2011,32(12)
城乡一体化是使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系统庞杂、内涵丰富。检察机关服务城乡一体化既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体现和“三项重点工作”的落脚点。当前,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检察机关应在完善组织机构、履行检察职责、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民事主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其个性化的价值特点,对这些个性化的价值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民事主体整体的价值定位。民事主体除了对社会和个人的价值之外,还应注意到它作为一种制度在整个民法体例构建中所起的作用,即民事主体的体系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附随义务的本质不在于是否由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在于它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派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冯茜 《金陵法律评论》2005,(4):133-137,143
运用叙事学理论和复调小说理论,对霍桑<红字>的矛盾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部作品存在多种声音的叙述:第一,叙述者的声音;第二,隐含作者的"声音";第三,小说中海丝特·白兰、丁梅斯代尔、齐灵窝斯三位主人公声音的在场.由于多种声音的出现,读者在解读作品时能真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及<红字>中存在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