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的城市社区治理呈现出"强政府、弱社会"的特征,社区行政负担重、社区参与不足,治理为"单向度"状态。城市社区治理是社区利益相关者共同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主体间性视角要求主体间相互承认、沟通和尊重,多元主体差异并存。通过多元主体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关系、协商谈判和交易行为,最终形成一种自主自治、合作共赢的多中心良性互动的善治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经济法主体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种种不足。接着笔者论述了和谐社会背景下经济法主体体系的重构问题。笔者认为经济法主体首先可分为经济调节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被调节主体三大类,其中经济调节主体又由经济行政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组成;被调节主体由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其他主体构成;社会中间层主体主要由社团性中间层主体和公共性的经济鉴证性中间层主体、公共性的市场中介性中间层主体、经济调节性中间层主体中的政策性银行等部分主体、舆论监督性社会中间层主体等构成。  相似文献   

3.
关于单位主体能否构成累犯的“肯定说”和“否定说”并非不可调和,虽然在实定法层面上没有单位累犯存在的空间,但是在应然层面上二者都不否认单位主体应当被纳入累犯之中。在承认单位累犯的前提下,应该单独设立“单位累犯条款”以及以单位独立执行刑罚的时间来计算起算点等方法解决现实中单位累犯的困境;同时还应认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构成累犯时亦可以成为累犯,国家机关符合累犯条件的仍然可以构成单位累犯。  相似文献   

4.
试析行政主体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学术界流行的行政主体概念将行政主体局限于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不承认行政公务人员和受委托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本文在分析现行行政主体概念的缺陷的基础上,给行政主体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一般性资格、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和个人,不仅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且应该包括行政公务人员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非法人团体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民事主体资格却迟迟得不到法律的承认。本文从非法人团体立法现状考察,探求其深刻的历史和法理原因,并通过审视若干民事主体的认定标准,提出我国的民事基本法律应当赋予非法人团体以民事主体的地位,进而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有关个人国际法地位的学说进行比较分析,主要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对构成国际法主体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个人通过国际人权公约享有国际上权利,承担国际法的义务和责任。并根据国际人权保护机制拥有一定国际求偿能力,因此应该承认个人在国际法上具备了有限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单位作为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各类重大责任事故频发,使重大责任事故罪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就责任事故犯罪的主体而言,有的国家规定部分责任事故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如法国和西班牙;而有的国家则不承认责任事故犯罪中单位的犯罪主体地位,如日本、俄罗斯和我国。从严密刑事法网、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重大责任事故犯罪的角度出发,单位应当可以成为我国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影片《猿族崛起》批驳人类中心主义和科技至上观,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主体间性思想,反对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承认自然万物的主体地位,并非异己的客体和索取、利用的对象,强调万物皆有其价值和生存的权力,倡导人主体和自然界各主体之间的互相尊重,构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商事主体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事主体法定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 ,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对此做出规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绝大多数主体以企业的型态出现 ,传统商法理论所构建的商事主体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作用已不大。我国对商事主体体系的构筑 ,应以“资合”为目标模式 ,同时结合我国国情 ,将企业类型分为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此外 ,也应承认具备了一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的商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民事主体的整体价值主要是为了市场经济中的财产归属和流转需要而设置的。此外,民事主体制度是进一步明晰法律关系的前提,体现着民法的精神,承认了团体人格,实现了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进步,实现了对人格权的保护。传统民事主体理论认为民事主体的构成具有四个要件,但随着现代民法的发展,各国学者提出了民事权利能力论、抽象人格论、民事主体功能论、独立意志论、财产载体论和独立意志论等新的民事主体认定标准。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存在,当它只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和体现自己的社会功能时,法律就应该赋予其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社区矫正机构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已经成为我国刑事法制改革的一个必然选择。在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开展三年多的时间里,尽管成绩有目共睹,但更主要的任务应在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刑罚改革提供思路。目前,在试点中管理机构由公安机关向司法行政机关转变出现的“执法主体”和“工作主体”分离的模式,相对以前无疑是一个进步,但已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必将成为制约社区矫正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刘小春先生刊登了题为《自然体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文章,他的论据主要为:法律是人法;自然体成为法律主体会存在理论障碍;赋予自然体以主体权利,人类将面临多重困惑。笔者认为:以上论据不足以对自然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进行有力的否定,自然主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既存在着理论依据又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合同解除权行使的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解除权中的行使主体、行使方式、对方异议权的行使,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较大。文章认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仅限于守约方,违约方不得享有解除权;行使方式是通知解除,不需也不必诉请裁判机构解除;异议权应设定明确的行使期限,异议成立时由解除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身体一直受到男权中心文化的歪曲和盗用.当女性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身体对她们而言仍是个难以把握的"雷区".只有在女性的躯体被看成与女性的主体具有统一性时,"身体写作"才终于浮出了水面,女作家才得以以主体的眼光充满自豪地对身体进行审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是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整个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最复杂、最关键的阶段.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维护,在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务约和互惠为条件的承认制度.美国于2009年8月在中美间没有条约与互惠关系的情况下承认了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湖北三联公司诉美国罗宾逊公司产品质量侵权案所做的判决,确认了我国判决在美国的效力.在国际合作日益密切的趋势下,如何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推动国家间司法领域的合作,切实维护国家及当事人的利益,美国的做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试析公共政策评估主体的多元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多元化的原因,分析了公共组织自身和公共组织外部评估主体在进行政策评估中的优缺点,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360度绩效考核的概念引入公共政策评估之中,认为政策评估主体也可以形成360度的评估主体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360度的评估主体体系在具体运作中需要平衡和考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体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而主体性则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根本特征,本文借鉴当前学术界存在的几种主体说,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出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主体性作出了阐释,最后结合现实揭示出科学定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现实保护二者在现实中存在差距.调查发现,农民工权益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下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认可,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保障农民工权益要在全社会形成价值认同,即政府、社会、资方与农民工之间在农民工权益问题上达到一种价值共识,形成广泛认同的价值理解机制.农民工也要走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之路,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行的监督体制中,监督主体是很全面的,但每个监督主体监督效能的发挥远不到位,这是由监督主体自身的不完善与监督主体之间的不协调性所致。如何发挥监督主体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关键在于每个监督主体自身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使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治安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需要公安机关解放思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警务方式应对:第一,树立市场经济下治安治理“主体多元化”理念;第二,根据多元主体拥有的资源分配各自责权利,共同承担治安任务;第三,制定相应的法律予以规范,最终实现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