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深刻理解这一重大原则.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旻  ;陈卫平 《求索》2008,(9):61-6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理念。民主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和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 ,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法治和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这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建设“法治浙江”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浙江的具体实践,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而发展,必须随着“两创”总战略的推进而推进。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有160户,445口人,入驻企业25家。近年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坚持不懈地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先后获得“首都文明村”“北京最优美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致力于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在依法执政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7.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前行的坚实步伐,我们欣喜地迎来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成立30周年。  相似文献   

8.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必将进一步发展、充实、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法治奠定坚实民主基础。中央3号文件《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推进和丰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加强协商民主建设,进一步坚实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基础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一种重要民主形式,与其他民主形式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意见》与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  相似文献   

9.
30年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从“人治”到“法治”。从“动乱无序”到“有法可依”,从“保守僵化”到“民主开放”的过程,逐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大工作》2009,(11):56-58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凝聚着众多民主法治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和汗水,彭真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彭真同志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尤其是从1983年任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直至1988年退休期间,他主持了新时期的立法工作特别是1982年宪法的制定,为新时期法治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97年彭真同志去世,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主要奠基人"的崇高评价。让我们跟随彭真之子傅洋回顾彭真走过的法治道路,缅怀彭真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胡建淼 《浙江人大》2014,(11):24-2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丰富和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在中国的法治史上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法治建设经历两大飞跃依法治国这一概念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时被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关于法治的理论和建设,经历了从法制到法治,从法治到全面法治的两大飞跃。首先是法制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五四"宪法的制定,标志了中国第一  相似文献   

12.
《公民导刊》2012,(1):50
民主法治重庆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石之一。2011年底,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重庆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召开,专题研究民主法治建设,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关问题的决定》,简称"民主  相似文献   

13.
卫欢 《前沿》2011,(7):84-89
自2005年提出以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方向,引领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征程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搭建了转型期中国社会通往和谐法治社会的桥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路明灯。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3,(13):26-27
要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和到位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所走过的道路,如何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和到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始终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民主是一种“国体”,是一种政治文明的实质;法治则是它的“政体”,是一种政治文明的形式。二者之间具有合理的而且足唯一合理的对应属性。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探索,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不断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深入落实,法冶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逐步健全,全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在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市律师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广大律师不仅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也日益成为参与我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充分表明我党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举国上下,法治,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法治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新名词,百年前的中国,法治就是学术界、政治界的热门话题。回顾历史,从 1840年鸦片战争到今天依法治国,从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到毛泽东的人民民主、邓小平的加强法制,中国法治道路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历程。 一、变法图强:百年法治梦未圆   不可否认,我们今天所说的法治理论源于西方。   遗憾的是,追求公正的西方法治理论,是随着殖民扩张的…  相似文献   

19.
自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迄今已逾1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了宪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徐平 《人民政坛》2010,(1):32-33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