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成宏 《唯实》2005,38(5):51-53
邓小平是成功领导的典范,其领导艺术达到了真善美的至高境界。求“真”是邓小平领导美的前提,向“善”是邓小平领导美的灵魂,崇高、和谐、简洁是邓小平领导美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心怡 《党建文汇》2006,(6):10-10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文章说,发展中共党内民主,需要改革中共领导与决策体制。文章说,中共领导与决策体制是党内最重要制度和权力运行机制的载体,邓小平在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一文中着重讲了领导体制改革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是领导体制的最大弊病.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论述干部写作 ,集中体现在他于全国解放初期所作的《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一文中 ,也散见于他的其他文章中 ,如《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重点》一文。邓小平有关写作的论述文章篇数虽然不多 ,但见解独到 ,论述精辟 ,切中时弊 ,内容丰富、深刻 ,读之颇受启迪。邓小平关于写作论述的主要观点有 :1 “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古人认为 ,文章写作是“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是“政事之先务”。毛泽东同志也认为“一个革命干部 ,必须能看能写” ,写作是干部“一种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 ;邓小平进一步形…  相似文献   

4.
在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过程中,邓小平同志表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的责任感与坦荡的胸怀、重视群众意见与干部意见、把握重心与“粗细”结合的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才能,为领导干部的领导方法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5.
积极培养党外新一代代表人士促进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游嘉瑞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实实在在地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  相似文献   

6.
天儿慧是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经学部教授。1997年4月,日本《世界》杂志发表了他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邓小平》一文,现简要译介如下。文章说,随着一颗巨星的陨落,邓小平先生成了一位历史人物。怎样评价邓小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问题,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阐明:其一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个人经历问题;其二是如何理解毛泽东逝世后出现的“邓小平时代”问题。总的说来,“邓小平时代”确立之前,他的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本世纪2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是他的理论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以参加和领导革命…  相似文献   

7.
举重若轻,是周恩来对邓小平领导特征的形象概括。意思是说,邓小平在领导风格上,有一种迅速摆脱细枝末节的纠缠,直指战略目标的大气。确实,举重若轻,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高远目光、战略气魄、高超智慧、达观胸襟的体现。邓小平能继毛泽东之后改变中国历史和命运,正是得益于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从容镇定地驾驭局势,即“举重若轻”。  相似文献   

8.
抓时机抓关键抓两手抓落实──学习邓小平新时期的领导艺术帅宝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从中可以把邓小平新时期的领导艺术归结为四抓:抓时机、抓关键、抓两手、抓落实。掌握“四抓”领导艺术,对于各级领导提高执政能力,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抓...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把邓小平领导1975年整顿作为描述红军长征史诗的最后一章,并以“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为题,以邓小平最终领导中国开始“新的长征”作为全书结尾。这种匠心独具的结构安排,表现出作者对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整顿”与“新长征”关系的深刻洞察。  相似文献   

10.
曹茂良 《唯实》2001,3(2):50-53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我们既要完整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科学体系 ,也要注重研究邓小平实践哲学的方法论 ,学习他的领导艺术和实践精神。典型引路是邓小平实践哲学的一种具体形式 ,它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敏锐的政治性、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超凡的胆识魄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对此进行探讨研究 ,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典型引路的理论依据所谓典型 ,从领导工作的角度讲 ,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 ,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 ,具有代表性、引导性的人物及其实…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形成了他卓越的领导思想,高超的领导艺术.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基本问题的结晶,既反映了领导科学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1892——1978)的一生多彩多姿。邓小平在1978年6月18日为他致的悼词中这样评价:“郭沫若同志不仅是革命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在革命实践中立下的功绩.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尊敬。”邓小平还说。“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3.
“笔杆子,枪杆子,革命要靠两杆子。”邓小平重视枪杆子,长期在军队担负领导重任;邓小平也重视笔杆子,这却是别人较少知道的,尤其是,他还有关于笔杆子重要性的论述呢。他说,“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子。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作个大报告,也只有几万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  相似文献   

14.
1992年5月,在王近山逝世14周年之际,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老战友们撰写、编纂的纪念文集《一代战将·回忆王近山》。已经退休的邓小平亲自题写了“一代战将”四个字,当时的中央领导江泽民、杨尚昆、李先念等也纷纷题词悼念。  相似文献   

15.
高荣朝 《世纪桥》2002,(2):14-17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他以卓越的智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政策和策略,从而保证了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顺利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邓小平改革策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治国方略和领导艺术的核心内容,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探索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围绕着这个主题,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这些命题构成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在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指明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此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预计在二十世纪末就要突出地提出和着力解决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尤其是他关于“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对于我们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夥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彭月才 《党史文苑》2013,(11):19-22
1962年,习仲勋因为小说《刘志丹》被打成“彭高习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77年底,中共中央为习仲勋平反,并安排他赴广东工作。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根据广东的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广东创办特区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体现了他非凡的魄力和远见卓识,真正“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18.
抢抓机遇既是重要的领导能力,更是重要的领导艺术。邓小平抢抓机遇的领导艺术突出地表现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抢抓机遇既是重要的领导能力,更是重要的领导艺术。邓小平抢抓机遇的领导艺术突出地表现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领导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活动本质、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概括,是领导者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一、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新概括,它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活动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领导者,与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领导者相比,有着根本区别。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社会“公仆”与社会主人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完全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