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猪囊虫是生猪宰后检验中遇到较多的一种肌肉寄生虫。除误食了有活力的囊虫可使人患绦虫病和囊虫病外,是否还含有对人和动物有害的毒素,国内外文献虽有记载,但说法不一。苏联沃耳费茨教授在《兽医卫生检验》一书中记载:“猪囊尾蚴分泌毒素,在经口服和皮下注射时,对小白鼠有剧毒。”“将肉加热到50℃以上可将之破坏,但冰冻不能破坏。”据此,有关单位曾进行了猪囊虫毒力试验研究工作,各家结论仍不完全一致。为此,我厂于1978年2~8月进行了猪囊虫毒力动物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猪囊尾蚴T2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T-PCR方法扩增猪囊尾蚴T24免疫原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构建T24基因的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blotting;用所表达的蛋白免疫小鼠,经ELISA检测血清抗体,验证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所克隆的T24基因片段长716 bp。含有1个678 bp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226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猪囊虫T24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40 ku,并能被猪囊虫阳性血清识别;免疫小鼠在免疫1周后即可检测到血清抗体,第30 d达到较高水平,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并表达猪带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Serpin),提取猪囊尾蚴总RNA,设计引物并通过RT-PCR技术扩增TsSerpin4848基因,将纯化的PCR产物连接到p MD19-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ɑ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和结构特征。构建p ET-30a(+)-4848重组表达载体,经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TsSerpin4848的开放阅读框由1 06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55个氨基酸残基,其理论分子质量约为39 ku。TsSerpin4848含有serpin家族保守序列DEEGAE和FIVDHPFLFFI,并含有serpin特有的反应中心环结构域,其三级结构中有8个ɑ螺旋和3个β折叠;重组TsSerpin4848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可被猪囊尾蚴阳性血清识别,表明TsSerpin4848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有望作为猪囊虫病诊断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4.
猪体囊尾蚴经药物杀死后,崩解、液化,逐渐被机体吸收,组织学观察机体已康复,胴体达到鲜销标准。但此种猪肉是否因为吸收了囊尾蚴崩解物而具有毒性,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Dot—ELISA法诊断猪囊虫病在国内还属首次。该法在接到病料后2.5小时内准确报告结果,结果判定不但简易直观,不需酶标检测仪,而且还可作为技术资料长期保存。以抗原制备的快诊膜在室温下保存数月不失活,可通过信封邮递,从此彻底解决了基层单位多年来需要冰箱保存抗原和多年来抗原运输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从而更加方便了基层。本法以纤维素膜作为载体,抗原用量由常规ELISA的100μl减少为1μl,其他器材和试剂用量也较常规ELISA少,因而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与4种寄生虫病(棘球蚴、细颈囊尾蚴、旋毛虫、弓形虫)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对按“四部”规程肉检确认为猪囊虫阴性血清314头份,阳性血清108头份,经Dot—ELISA法检测,其阴性符合率为99.36%,阳性符合率 为99.10%,对长春市肉联厂的784头份商品猪血清和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部队的3653头份猪血清进行检测,其猪囊虫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6%和4.9%,与有关资料统计结果相符。对55头份阳性血清和60头份阴性血清进行4次重复性试验,其重复率达100%。实验结果证明,该法符合“简便、快速、敏感、准确、经济”的原则,尤其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985年4月间,我们应用已用猪瘟疫苗免疫过的健康成年猪脾脏中提取的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er,简称TF)治疗23例猪瘟病猪,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 1.特异性猪TF,系由金湖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和金湖县畜牧兽医站从用猪瘟疫苗免疫的健康成年猪脾脏中提取的转移因子。批号:兽TF-840514,制备工艺从略。 2.病猪:来源某农场1985年4月流行猪瘟的架子猪,体重15~25公斤。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猪瘟酶标记法试验等诊断,为猪瘟病猪23头,供本试验用。  相似文献   

7.
将细颈囊尾蚴和棘球蚴的粗抗原超免家兔,从抗两种粗抗原的兔血清中提取γ球蛋白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偶联制成免疫吸附柱进行亲和层析,排除猪囊虫粗抗原中与细颈囊尾坳和棘球蚴的共同抗原,得到纯化的猪囊虫特异抗原SACC。用SACC进行斑点试验(DIA)诊断猪囊虫病,结果表明,SACC不仅具有较强的特异性(99.62%),而且其敏感性(98.30%)与粗抗原的敏感性(98.86%)比较也没有明显降低。经免疫电泳分析也证明SACC是猪囊虫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8.
猪囊尾蚴匀浆(简称全囊虫匀浆或Q83抗原),做为免疫原、预防猪囊虫病,我们已探索四年。通过预初(1982)、筛选(1983)、指标(1984)和区域试验(1985)共在729头猪上观察其免疫效果。已肯定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和较长的免疫期限,无不良反应。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所见到的资料,本文拟就全囊虫匀浆做为免疫原的依据,对猪囊虫病的免疫效果,免疫应答反应的客观指标,免疫机理初探、实验性粗抗原虫苗和商品化虫苗的研制等方面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将纯化猪囊虫、旋毛虫、弓形虫抗原分别定点包被于直径为5mm的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上,制成三虫组联快诊膜;自猪耳尖采取全血10μl作为Dot-ELISA检测样品,2小时内同时检测3种寄生虫病。以猪囊虫、弓形虫抗体阳性血清各90份、旋毛虫阳性血清26份进行检测,只在其相应位点呈阳性结果,无交叉反应;对720头份商品猪血清进行检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猪囊虫4.3%(31/720),旋毛虫0.14%(1/720)、弓形虫抗体阳性46.7%(336/720),与当地检出率平行:用350头商品猪的微量全血和其相应微量血清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猪囊虫阳性检出率,微量全血法为4.3%(15/350),微量血清法为4.6%(16/350),弓形虫抗体阳性检出率,微量全血法为45.7%(160/350),微量血清法为47.1%(165/350),经X~2检验,两种样品检测结果相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猪囊尾蚴病是发展养猪业的一害,也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据不完全统计,在我旗每年不能食用的囊虫猪可达千余头,给国家和个人造成10~20万元的经济损失。我们于1982年9月在旗食品公司配合下,应用吡喹酮治疗猪囊尾蚴病,共治疗三头,治愈率达百分之百。 (一)治疗方法 保证在无菌条件下将吡喹酮(南京药厂生产的粉剂)一份与液体石蜡五份研磨均匀后,于颈部深层肌肉注射(应用静脉注射针头)。  相似文献   

11.
笔者研制了复方吡喹酮注射液,并就其驱虫效果与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做了对比试验,证明吡喹酮注射液可全部杀死成熟的和幼稚型的猪囊虫。 (一)试验材料 1.猪:共34头,为同一品种,体重平均20kg左右,经预防注射,分圈由专人喂养,观察2~3周确认为健康猪。 2.病原(猪肉绦虫卵)应用槟榔南瓜子方  相似文献   

12.
将试验动物牛和猪分为 4 组:A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牛组)、B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组)、C组(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牛组)及 D组(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猪组)。分别灌喂从江牛带绦虫和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的孕节,并于感染后第67 d剖检,对牛带绦虫人工感染牛、猪的囊尾蚴形态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心、肾及四肢肌肉等;A组、B组囊尾蚴外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A组囊尾蚴囊壁向囊腔内突出生长,周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组、D组囊尾蚴发生坏死、钙化,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D组肉芽肿形成,B组、D组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13.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14.
我们根据国内外对猪囊虫病诊断的有关资料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研究出“猪囊虫病炭末抗原平板凝集诊断法”(简称炭凝法),经在河北省一些地县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诊断试验 1.试验室阶段:不断改进了抗原制作方法,进行了抗体裂解血和抗原滴度的测定,终于使已知抗原良好地吸附在炭末载体上,形成了一种特异性蛋白复合物,即制成了较为理想的本病炭凝抗原,经炭凝试验对照,屠宰试验观察,其中炭凝试验67头强阳性,肉检符合率为98.5%,炭凝试验46头弱阳性,肉检符合率为78.3%,炭凝试验85头阴性,肉检符合率为98.7%。此种抗原在1~5分钟就能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活猪检验工作中,发现猪体被毛根部毛鞘颜色的变化与感染囊虫病有一定关系。为了探索出一种检出囊虫病猪的简便准确的诊断方法,而进行了“拔毛法”诊断猪囊虫病的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显色液:第一种为0.25%氢氧化钠溶液;第二种为三氯化铁溶液(2%液状FeCl_3或5%固状FeCl_3液)。 2.受检猪毛:从猪的肷部用钳口缠以胶布的钳子拔取数根毛,选择毛鞘完整的4~5  相似文献   

16.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 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 头,分为4 组。A 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 m L/ 头,30 头;B 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 m L/ 头,30 头;C 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 m L/ 头,30 头;D 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 头。免疫后30 d 测定血凝( HA) 效价,结果显示,A 组与C 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1) ;B 组与C 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5) ;A 组与B 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1) 。试验结果还表明,后海穴穴位注射安全可靠,免疫猪无不良反应,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检测兔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感染,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扩增豆状囊尾蚴serpin基因,并对其开放阅读框(ORF)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 ET-30a(+)-Cpserpin重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以纯化的重组蛋白(r Cpserpin)为包被抗原,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兔豆状囊尾蚴病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Cpserpin基因的完整ORF长为1 149 bp,含有serpin家族保守基序(DEEGAE)、serpin标签序列(FKVDHPFIFFI)以及serpin特有的反应中心环结构域(RCL);r Cpserpin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且能被家兔豆状囊尾蚴阳性血清所识别。所建立的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包括:r Cpserpin包被质量浓度为2 g/m L,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的稀释度分别为1∶100和1∶2 500,包被液和封闭液分别为p H9.6碳酸盐缓冲液和10 g/L牛血清白蛋白。利用上述条件检测60份家兔豆状囊尾蚴阳性血清和108份阴性血清,证实该方法的临界值为0.36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93.5%。结果表明,基于Cpserpin重组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猪棘头虫病是大吻科蛭状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主要是空肠)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从食品站屠宰猪检查看,本病感染率达32%。笔者应用阿的平治疗猪棘头虫病,效果好,病猪服药后表现安全。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来源及用量:阿的平,黄色,片剂,每片0.1克,武汉制药厂生产。患猪服用剂量0.05克/公斤体重,一次口服。 2.选择病猪:采可疑患猪粪便镜检,发现巨吻棘头虫卵者,确诊为本病,共计11头。 (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猪带绦虫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基因(Ts PKA-C),分析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利用猪带绦虫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设计猪带绦虫Ts PKA-C特异引物,以猪带绦虫成虫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Ts PKA-C基因的完整ORF,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鉴定。构建p ET-30a(+)-Ts PKA-C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Ts PKA-C的ORF由1 032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43个氨基酸残基,与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78.7%和98.0%;Ts PKA-C具有蛋白激酶A的结构域及其催化亚基特征性活性位点,且存在9个潜在的线性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Ts PKA-C基因的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可与猪囊尾蚴病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在42 ku处产生特异条带。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Ts PKA-C基因,其表达产物可被猪囊尾蚴病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科技人员对猪囊虫抗原进行了研究。认为猪囊虫抗原成分十分复杂,头节和囊壁混合的匀浆液中含有20余种蛋白质,其中有8种以上的抗原性成分。Flisser(1980)把猪囊虫的头节和囊壁匀浆粗提后,通过免疫电泳对116份阳性血清所产生的沉淀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8.6等电成分B抗原可同84%阳性血清反应,在被阳性血清识别频率方面,居诸抗原之首。用从猪体收获的囊虫提取物接种小鼠时,B抗原也是被超免鼠血清最频识别的抗原。因此,在猪囊虫病的免疫学研究中,B抗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一)B抗原的提纯 Guerra等人(1982)对B抗原提纯作了研究。首先是将去囊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