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人口的流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不断出现并逐步发展。但由于受到农地产权不清晰、农地流转市场不成熟、农地流转经济基础不牢、农民狭隘保守思想观念等多种障碍性因素影响,山区农地流转量小势弱,仍处于自发、盲目、零星和不平衡、不稳定状态,农地“弃而不流”、“荒而不让”的情况客观存在。本文对如何有序地推进农地流转作一些思考,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明晰产权,确立农地流转的前提在推进农地流转的实践中,农地产权是一个核心问题。产权结构合理、主体界定清楚、…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很多土地制度改革,众多改革均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建立产权清晰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农用耕地撂荒问题.四川省实际农用耕地撂荒率较高,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出现失衡情形.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供求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从对四川省2002-2011年的数据分析中,本文发现政府支农支出和农业各税、农民人均经营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及GDP增长率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供求作用力度不一致,导致了流转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政府据此出台相关措施使得流转市场供求回到市场预警线内,发挥市场自身配置作用,不断均衡地提高农地使用权流转比例.  相似文献   

3.
吴元波 《探索》2007,1(5):117-121
本文分析了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与物权属性,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是制约农地流转的关键,而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全与其法律属性不明确有关.要加速我国农地市场化进程,就必须按物权理论规范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从产权安排上克服我国农地市场发育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市制定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地方法规或政策。借鉴地方立法经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流转制度,必须针对诸如集体土地产权的主体不清、集体土地产权的内容规定不合理、集体土地产权的实现形式不完善等问题,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偏远山区的农村供水只能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由政府来提供.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工具,结合实例,分析了农村水利工程经营权的代理人的选择问题.本文的结论是由于能够明晰产权、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委托-代理层次,选择县农村供水协会作为集体产权的最终代理人是有效率的产权安排形式.本文的结论可以推广到涉及公共品的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6.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针对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提出新的改革措施。政策的指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得《物权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重新规制成为必然:一方面,应确立以家庭经营为主、多种农地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应重点确立农户农地经营权与其承包权及农村集体农地所有权相分离的可自由流转的具体经营制度,同时应重新规范和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地所有者身份及其所有者权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从农地的集体经营逐步过渡到家庭承包经营,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到农地经营权流转,中国的农地经营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流转比例较低、流转合同签订比例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以农民为核心进行研究,对反映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的农地流转情况、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分析,构造了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评级模型,计算了2006年至2016年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流转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村和农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在对成都市大邑县农地流转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制约其农地流转市场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构建农地流转市场的必备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涛  刘文君 《求实》2016,(1):81-89
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家庭承包权,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制度,能够突破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困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顺应了土地关系变革的现实需要,符合产权激励作用的内在要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面临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主体的博弈造成三权的利益关系失衡与农地用途变更的经济性障碍,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和政策不协调的制度性障碍,以及配套机制不健全造成经营权的权能实现受限的机制性障碍。实现三权分置,要从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政策协调、完善承包权权能、加强经营权流转监管以及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2009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使稳定农地承包关系,发展规模化经营,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从农地承包经营流转权的前提、主体、形式、融资和保障措施方面,提出进行农地的确权、尊重农户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创新农地流转形式、完善农村社保机制、盘活农地融资方式等措施,从而促进农地集约化发展,建立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产权制度已成为经济学和法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在我国国企改革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通过对马克思与诺思产权制度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廓清对产权制度问题的认识,从而为我国的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法制建设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过高的国企市场退出壁垒是造成我国经济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文章运用利益结构分析法剖析了国有企业市场退出壁垒的成因,进而提出,以法律手段来规制国企市场退出壁垒,即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法》,实现国有资本的“安全退出”;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建立独立完善的法人制度;明晰政府与企业的法律关系,规范政府行为等。  相似文献   

13.
居住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完善,在《物权法》中缺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社会与法律两个方面。实践中,应当将居住权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发展作为突破口,通过“物权法+有关单行法”的多元立法体例。在我国的民法典体系内最终应当正式建立一个以物权法为核心、相关特别法为补充的全面现代的居住权制度。恢复其独立物权种类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改革的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新思维下的中国农村改革尽管在清理"共产风"和保障农民财产权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却仍然受困于税费过重、农地使用权频繁变动、农地财产征用中补偿偏低、社保等公共产品缺失而严重影响土地财产性收入等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国家修宪重新确定保护私有财产的大环境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亮点涌现:沉重税费有了根本性解决、农业生产补贴与保护有了新进展、农地征用补偿有了适度提高、农地延长的30年承包权向"长久不变"乃至财产"物权"靠拢、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开始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问题仍是社会矛盾的焦点。未来深化改革,需要:为"一小二私"的"农户经济"创富正名,为农地农户经营者解除精神枷锁;给农地确权并明确政府与农民间清晰而排他的权益边界;加快社会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完成传统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型,夯实农民自主自由创业创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质押和传统质押的本质性差别在于质押标的物的无形性。知识产权质押已成为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的一种新型方式,其实施过程中会带来价值波动、市场交易制度缺失、权利特性等风险。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质押风险防范机制,应健全政府服务机制,构建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不断创新金融机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同时,通过承包制和公司制的改革,选择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海杰 《理论学刊》2005,1(2):50-54
产权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劳动。产权与人权有统一性,产权既是人权的一种实现,又是人权的保障,二者都和超经济特权相对立。产权与人权还具有对立性,这种对立的实质是平等与效率、公正间的冲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制度评价标准即"人权-制度"标准,是人权与产权对立统一关系的均衡,它完全不同于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狭隘效率观标准。"人权-制度"标准可以为我们构建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为长春市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本支持,加快了长春市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组合,对长春市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市场,拓宽了融资渠道,以上市公司为龙头,带动相关行业的腾飞。通过资本流动,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产权交易,转换了经营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