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广田同志离开我们,已近十个年头了。这位为人们熟知的诗人、散文家和教育工作者,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愤然地离开了人世。我们再也不能见到他亲切而诚恳的面容,聆听他娓娓动人的谈话,目睹他为教育事业操劳的忙碌身影了。他再也不可能和我们一道为党的教育事业而辛勤工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而写诗作文了。每念及此,怎能不对置他于死地的林彪和“四人帮”产生切齿之恨,怎能不对他——我们的师长、文艺界的老前辈李广田同志怀着深切怀念和敬意呢?!  相似文献   

2.
作协上海分会负责人、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姜彬同志,最近应邀到云大中文系作“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民间文学的一般特征和搜集问题;民间文学的研究和民间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姜彬同志着重指出,对民间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我们创造社会主义的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民族民间文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长期搜集、积累的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云南省大批民族民间文学宝藏逐渐被发掘出来。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民间叙事诗、创世史诗、抒情诗等奇花异葩,以其经过整理之后的新姿,傲然开放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热情赞扬。当我们流涟于这些美妙的充满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时,不禁想到曾为之尽心尽力,甚至因重新整理《阿诗玛》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罪状之一最终被迫害致死的文学家李广田。本文所要探讨的,即是他的民族民间文学整理观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4.
民族民间文学中存不存在帝王将相?如何对待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的帝王将相?这个问题早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已有了争论。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却利用这个问题,把所有民族民间文学作品都打成反社会主义的“毒草”,一大批包括各民族歌手在内的党的民间文学工作者,被诬蔑为“搞封建文化”、“全盘继承”、推销“旧礼教、旧思想、旧文化”的“复辟派”,是“配合民族头人实行复辟的现行反革命”,也是“帝国主义的别动队”,等等。一时乌云滚滚、百花凋零,许多善良的同志被批斗、被开除公职、被投入监牢,有的竟被逼至死,含冤九泉。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国各地的报刊  相似文献   

5.
曾经为撒尼族长诗《阿诗玛》的重新整理出版付出过辛勤汗水和可贵劳动的李广田同志,由于受“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辞世,已经十载有余矣!凡是熟识李广田同志的人,莫不为他的磊落品格和文学造诣油然而生敬意。今年二期的《战地》,发表了公刘同志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被遗忘了的平反》。它在了解《阿诗玛》的整理出版,尊敬李广田同志的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公刘同志是颇有才华的诗人。对于他在政治上的不幸遭遇和坎坷道路,我们是深表惋惜和同情的。沉冤廿载,终得昭雪,我们从心底为之歌庆。《被遗忘了的平反》围绕着长诗《阿  相似文献   

6.
李广田同志深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愤离世,已经整整十年了。当我接受省委的委托,重新分管科学、教育工作时,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广田,怀念这位曾经同我共事近五年,在工作中相处得很好的好同志。一八四八年,法国资产阶级用霰弹镇压了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马克思曾愤怒地写道:“资产阶级认为最革命的事业,实际上就是最反革命的事业。果实落到了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公安部的“文化大革命”是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迫害罗瑞卿同志开始的。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骨干谢富治,在公安部煽阴风、点鬼火,将一大批忠诚于党和毛主席的公安干部关进了监狱。公安部是“文革”的重灾户1965年12月8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林彪、叶群、吴法宪、李作鹏一伙,趁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在西南考察边防部队未参加会的机会,罗织罪名,对罗瑞卿同志进行突然袭击,诬蔑罗瑞卿同志“反对突出政治”、“篡军反党”。当时,我和…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民间文学史诗《牡帕密帕》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一九七八年在《边疆文艺》十月号上与各族读者见面了!她是我国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学星群中的一颗星星,是拉祜兄弟姐妹和史诗搜集整理者献给即将来临的祖国新生三十周年大庆的一束花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云南这块多民族的繁花宝地曾遭遇到几乎毁灭的厄运。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竭力反对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时期还有民族问题存在,早已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阐述明白了。然而祸国殃民的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大放厥词,制造了许多混乱,给民族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党的民族团结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回顾近十余年来民族问题上的种种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肯定地说,“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长达十年的国内动乱之后,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开展拨乱反正工作。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就是要拨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上来”。①党能否顺利地展开各条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工作,...  相似文献   

11.
粉碎林彪、“四人帮”以后,全国人民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中认识到,我们的民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是林彪、“四人帮”之所以能肆意摧残无产阶级专政、推行封建法西斯专政的重要原因之一。总结这个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说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要求发扬民主的强烈愿望,明确指出:“由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广大群众要求发扬民主的愿望正在得到实现。然而,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有些遗留问题一时未能妥善解决,加上林彪、“四人帮”煽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一些人身上还在发生作用,又有个别反革命分子从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五日,我省召开了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根据我省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们的要求,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成立大会于八月三日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六十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分会筹备组所作的工作报告,制订了章程,选举了领导机构。到会同志认真讨论了建国以来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了主要的经验教训,并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作出了规划。同志们一致认为,建国三十年来,我省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工作,尽管受到“左”的干扰和林彪、“四人帮”的摧残破坏,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我们还是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悠久而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出于各个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差异,不少民族的文化仍然停留在广大人民的口头上。因此,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学如同我国的地下宝藏一样,丰富而又多彩。今天,它已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以及高尔基、鲁迅,对民族民间文学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建国以来,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民族民间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被誉为共产主义文学萌芽的新阶段。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者其中最凶恶的是“四人帮”,用人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年前,当撒尼人(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经过收集整理出版后,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一九五九年,长诗经过再次整理,更加臻于完美。可是,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对民族民间文学实行法西斯的“三光”政策,长诗《阿诗玛》,也不能幸免被抛进冷宫、打为“毒草”的命运。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我们通过对《阿诗玛》的思想内容及艺术形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6,(Z1)
孔子恐怕没有想到,在两千多年后的一场政治运动中,人们会这样惟妙惟肖地形容他“:嘴唇像瓮沿,鼻子像头蒜。智慧不如两小儿,活像一条丧家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孔子泉下有知,准会气得七窍生烟。当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批判组进驻林彪住所毛家湾收集“批林”材料时,对林彪的  相似文献   

16.
1977年,邓小平同志恢复了在中央的领导职务,负责抓科教方面的工作。这时“四人帮”虽被打倒,但他们所代表的那条极“左”路线在全国各个领域仍然十分猖獗,亟待拨乱反正。小平同志决定以科教战线为突破口,对极“左”路线展开一场坚决的斗争。根据他的倡议和推动,中央决定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委托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方毅同志负责筹办。  相似文献   

17.
坚持原则的肖向荣 “钟声报晓,人比钟声早。一任班上不服老、犹自思‘三好’。抬头仰视高峰,惊回险落沧溟。但愿余生热血,盎然重视青葱。” 这是原国防科委副政委肖向荣中将给王稼祥同志和我的二十首诗词中的一首。是他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放劳动时,天黑无灯,在床上浮想  相似文献   

18.
报纸要办得有趣味,使人民群众都高兴地去读它,这是办好报纸的普通常识。可是,林彪、“四人帮”却把这看成是“离经叛道”、“十恶不赦”。谁要提倡趣味性,谁要力求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吸引人看,谁就被扣上“资产阶级办报路线”的大帽子。按照林彪、“四人帮”的办报模式,在报纸上只准宣传他们那条极左的“左”倾路线,说空话、大话、假话、套话。结果他们所控制的报纸,都是一片空洞的政治喧嚣,一副苍白的寡妇脸,使报纸的路子越走越窄。不仅读者厌弃它,连报社的编辑、记者都不爱看。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前,陶铸同志的《松树的风格》一发表,在全国人民中,特别是在广大的青少年读者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共产主义觉悟,起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目的,对陶铸同志进行疯狂的迫害。人一受其害,其言亦蒙其污。他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及其它著作,  相似文献   

20.
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学风,表现虽不相同,却有共同的特征:都阉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系统性;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堆僵化的观念。林彪、“四人帮”在理论的运用上是实用主义的,但对理论本身的态度也是教条主义的。“一句顶一万句”就是极端的教条化。所以,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就是从为理论正名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