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中国与韩国贸易往来的迅猛发展,两国已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主体间的贸易纠纷可能性大增。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成为经济合同纠纷解决的首选方式。因此加强两国仲裁制度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两国仲裁制度的历史与发展谈起、就两国仲裁法原则和基本制度、仲裁协议制度、仲裁财产保全制度、仲裁裁决的监督救济制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以期对中韩两国市场主体及贸易纠纷当事人利用仲裁解决纠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1665年,大阪城陷落,丰臣氏灭亡,政治中心转移到江户(今东京)。从此经过203年后,到1868年(明治元年)以前,历史上称为江户时代。这一段历史是日本历史上比较太平的时代,这时的日本医学仍然以东洋医学为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台湾面临严重的药物滥用问题 ,对社会治安、民众健康与青少年生存发展 ,均造成重大之伤害 ,实为当前政府与社会之重要课题。美日两国亦颇为毒品所苦 ,其两国对毒品之防治亦不遗余力。他山之石或可攻玉。本文旨在探讨美日两国药物滥用之防治措施 ,并借由归纳两国之防治措施以提供评估相似策略之参考  相似文献   

4.
《易经》东传日本,在日本历史和思想史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江户时代达到全盛。易学不仅和神道密切相关,它还对政治、科学、医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大影响。在传播、受容的过程中,易学的深奥性和可塑性也渐渐融入江户文化,它在日本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对日本历史,也对中日文化的交流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日关系的实质性问题并不是复交与否,而在于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怀抱大国之梦,与中国有着深层次的分歧。在热战时代,两国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水火不容;在冷战时代,演变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冷战结束之后,综合国力趋近,而国家利益趋远。只有强强共处才能够确保中日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渊源中日两国,一海之隔,医学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把中医学称为“汉方医学”,或以“东洋医学”之名来概括起源于中国、包括日本在内的东方传统医学。据史家考证,在日本神祗至大和时代前期(公元前1世纪),是日本固有医术(草昧时期)。大和时代(公元533年)起传入三韩医术(古代朝鲜马韩、弃韩、辰韩的统称),即“韩医方”。公元3世纪起(相当于我国东汉时代),日本与我国开始文化往来,公元6世纪中下叶(相当于我国南北朝时代),我国吴人智聪携《明堂图》及药书160余卷东渡,这应该是中国医学传日的开始。而日本史家认为中日医学交流始于公元7世纪,那是根据倭直福因和  相似文献   

7.
由石田梅岩一手创建的石门心学,是日本江户时代新兴的且最具代表性的町人哲学。石门心学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深入町人之间,成为町人遵循的道德哲学?又为何会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步没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本文主要从石门心学的思想体系、教化内容、教化方法三方面探讨其根源。从中总结出心学的两大特色——教化性倾向及实用主义,并由此探讨出石门心学兴起与没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家国天下思想,赋之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对"身、家、国、天下"的在境性认识,进而用"修齐治平"思想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个人情怀、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是破解当下青年"三观"树立过程中面临的精致利己主义、盲目崇洋思想、狭隘民族主义等错误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姿态。  相似文献   

9.
吴大辉 《外交评论》2010,27(3):40-47
俄美新核裁军条约用较为稳妥的方式,将双方的战略核力量削减至40年来的最低水平。它突破了形成于冷战时期的传统战略削减模式。一种“以我为主”、更自由、更主动、更灵活的核裁军模式正在形成,但来自俄美两国内部的批评之声,为新条约能否如期在两国议会获准通过增添了变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世界毒品贩运重要目的地之选,均深受毒品危害。为应对毒品全球化问题,遏制两国互涉毒品犯罪发展态势,中澳两国积极致力于寻求双边合作,共同治理跨国毒品犯罪问题且已初见成效。本文立足于《中国与澳大利亚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框架,从两国的禁毒刑事执法合作实务角度,观察两国禁毒合作现状,分析影响中澳禁毒刑事执法合作的主要利弊因素,提出进一步加强中澳两国禁毒刑事执法合作的建议,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出版业态的变革引发思想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日本和法国是清末民初马克思主义向国内传播的两个重要渠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经了从零碎译介到选择性传播的转变,部分马克思主义术语实现了跨语境转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是多元的,传播者因政治立场和目标不同,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有差异。总的来看,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说被译介的要早一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因此存在“梯次传播”的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为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改变孕育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按照加速度的原理发展,至清代而达到极度繁荣。迄今仍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现成查到的,仅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日后像编纂《全清诗》以及地方诗歌文献之类,这都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从有关原始资料中不断补充考察清代诗人生卒年,的确很有必要。文章以十位杭州诗人为中心,在这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改革家、教育家,也是近代提出警政构想的著名人士。他立足晚清的治安现状,汲取早期改良派的警政思想,结合自己十多年海外生活的阅历,在认真研究、比较日本与西方警政制度的基础上,于维新运动期间比较系统地勾画出其警政建设的理论框架,并通过成立湖南保卫局来践行自己的警政构想,为清末民初警政制度的近代化起了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学界对我国刑法学发展轨迹的研究甚少 ,这不能不说是刑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大缺陷。我国刑法学可分为论理刑法学 (主要是刑法哲学 )和注释刑法学 (刑律学 ) ,相应地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可划分为论理刑法学发展期和注释刑法学发展期。其中注释刑法学的发展期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唐以后 (至于清 )的继续发展期 ,二是 1 979年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颁布后至今的恢复发展期。这样基本梳理了我国刑法学的发展轨迹与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代最重要的司法制度秋审所围绕的核心——《秋审条款》,来源于司法实践又指引着司法实践,因而其语言表述充分体现了清代法律语言的应用状况。从语言表述的角度考察《秋审条款》,它继承了数千年中国古代法律语言的优良传统,开创了中国现代法律语言的先河。其语言简明、句法简单、表述逐渐规范化等经验,足以成为当前法律语言应用的镜鉴。  相似文献   

16.
《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虽意味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但其中“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一句所表述的“中国观”,不但继承了《大义觉迷录》的“中国”认同与“民族”认同,而且在维护清朝领土完整的同时,更从法理层面赋予了“中华民国”承继这一领土的合法性。这对此后中国人的“中国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唯此,所有中国版图内的人民对于自身“中国人”的定位,开始成为无须赘言的自明前提,《清帝逊位诏书》的重要历史意义由此凸显。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的民事审判中,官府并非严格依照《大清律例》,而只是参照了《大清律例》的基本原则。《大清律例》中的相关规定除了具有参照作用外,还具有威慑作用和原则的指引作用。同时,由于民间习俗得到司法认同,官府在审断中还需考虑"天理"和"人情"等因素,州县官通常将"情、理、法"作为一个"整体性"原则来考量具体案件。因此,清代的民事审判不是黄宗智所谓的严格"依据律例进行判决",也并非滋贺秀三所言的"依据情理"进行"教谕式的调解",应该从"法律多元"的视角来考量清代的民事法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法律制度发展到了相当完备的地步,清代民事诉讼制度主要有六个特点。清代民事诉讼制度对今天借鉴意义主要有三点:对调解的灵活运用;对习惯法的灵活运用;判决注重说理性。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是位著作宏富、思想深邃的学者.但直至其殁后二百余年,他的思想才在晚清发生实际影响.透过其时人们对黄氏学术的不同评述,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和认识晚清社会与思想.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代来华的西方人对妈祖文化有所认知。最早把妈祖文化的信息和图像带回西方的是明代后期来华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最为全面地以近代文化眼光认知妈祖信仰的是清代后期来华的英美传教士。这两次西方人对妈祖文化的认知,由于其时代背景不同、进入中国文化考察的深度不同、来华西方人文化认知的手段和目的不同,其前后认知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