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没有生态乡村就没有生态安徽,当前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安徽美好乡村建设。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生态模式可以分城郊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种植-养殖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林业-旅游-保护型村庄生态建设模式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内村庄生态建设模式等四类。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生态建设路径,涉及政府、市场与农民三者之间彼此协同互动。因此,要教育各级干部和引导农业企业、农民,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乡村规划以"旧村整治"为主和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地方生态优势与特色;完善制度保障和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构建乡村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吴桂林 《江淮》2012,(8):29
近年来,围绕省委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和县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带动,走出一条建设美好乡村的特色之路。规划引领,创建美好乡村出台了《和县"美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按照"抓点、连线、成片"设计规划,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点上做"盆景"。按照差异化、风格化要求,围绕错位发展的理念,重点打造石山新村、林海生态园、  相似文献   

3.
汪传明 《江淮》2012,(9):52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关乎农民兄弟福祉的民生工程,是统筹城乡、"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多方给力。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前提。应该结合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生产发展规划,以国省道为轴线,以中心村为基点,以产业化为特色,采取新建、改建或融资共建的模式,着力打造诸如城郊生态型、城镇社区型、现代农庄  相似文献   

4.
王振青 《江淮》2012,(9):38-39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是建设美好安徽的基石。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推进美好农村建设,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幸福指数大幅提升。2008年,三王村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发展农村经济,为美好乡村"造血"。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发展订单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2009年,三王村同与隆平高科合作的颍上县利民专业合  相似文献   

5.
《江淮》2012,(9):1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方向,明确任务,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努力将我省广大乡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政府主  相似文献   

6.
徐建 《江淮》2012,(12):45
池州市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已有158个村庄开展村庄整治,占全市总数的27%,农民生活面貌和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贯穿一条主线,将生态文明融入美好乡村建设全过程生态是池州的最大优势。池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融入和贯彻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产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安徽省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正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美丽中  相似文献   

8.
《江淮》2012,(9):3
9月13日至14日,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在芜湖市召开。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孙金龙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绩,学习交流经验,深入分析形势,动员全省上下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加快美好安徽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9.
原健 《先锋队》2013,(18):31-32
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是构建农村惩防体系、建设廉洁乡村的一项基础工程。近年来,我们在建强基层纪检组织、推动建设廉洁乡村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建成"三晋十强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抓队伍建设,夯实廉洁乡村组织根基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选派工作自开展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肯定,在助推美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上实现了省委确定的选派工作"六句话"目标。但是,由于选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第一书记"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为此,需要进一步突出选派重点,转变选派工作方式,形成选派工作合力,完善制度,从制度上给力"第一书记"工作,以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美丽中国,需要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同时也离不开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而拥有七千年河姆渡灿烂农业文明的宁波,近十年来在四明大地上描绘出了一幅城市与乡村融合、传统和现代互动的多彩画卷。"百千工程"拉开乡村建设大幕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推进村镇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做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  相似文献   

12.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要求,也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共同的中国梦。2013年西秀区以"美丽安顺"统筹开展八个方面的创建活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就是其中之一。采取政府贴息贷款及整合"五新"村创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农民文化家园等各类资源的方式,通过外在加强硬件建设,内在提升村民素质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乡镇"六个一"工程,对公路沿线村寨进行景观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和矛盾,如规划建设千篇一律,认识不够,思想不统一,建设资金不足和农民收入较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低等问题造成美丽乡村发展后劲不足。邹城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既注重"形象美"又注重其"内涵美"的挖掘和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乡村儒学,打造美丽乡村政德教育教学点,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德"教育相结合等做法促进了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发展后劲与村民幸福满意度,实现了宜业宜居的"美丽效应"。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瓶颈",为此,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笔者认为,建设好这项工程要求农民的积极参与和乡村组织的有力领导,因此必须从乡镇与村级两个层面上对乡村治理机制进行有效调整,这是新农村建设事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湖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美好家园。一、湖北乡村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湖北各地积极探索,在创新议事协商形式、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加强县乡村三级联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等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一批又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6.
何强 《党的建设》2008,(10):45-45
一是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县上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乡村道路通达工程等项目,加大交通网路建设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实施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91项。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高速公路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相结合,将交通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将交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助力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省份,2017年起更是大力推进"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贵州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和谐、绿色的交通建设新路。施工便道打通百姓出行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别从农村卫生环境、村庄文化生活、"美丽乡村"的具体建设等方面,考察基层干部群众对当前一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的态度、需求和意见。同时,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农民传统生活习惯、乡村社会个体化对"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此外,还存在行政主导推动、建设内容单一和同质化等问题。为此,作者建议重建乡村公共生活,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建构群众民主参与机制;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尊重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向前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把"美丽乡村"建设跟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祖洪旭 《理论建设》2014,(5):104-106
<正>近期,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打造农村服务型党组织课题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还存在差距和不足,深感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任重而道远。所以近年来,萧县着眼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民生的能力,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围绕美好乡村建设,打造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20.
自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来,上海市金山区结合实际,持续深化农村党建"班长工程""登高工程""活力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确保乡村治理有序、乡村振兴有力,不断引领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