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2009年年初俄乌再度爆发天然气冲突,此次争端事态进程之曲折、影响波及面之扩展、背景根源之复杂,明显超过三年前两国的"断气风波",在相当意义上俄乌双方"斗气"换来两败俱伤。虽然这场冲突以欧盟斡旋下的俄乌双方妥协暂告段落,但因经济金融因素与地缘政治博弈综合交缠,危机根源远未消除,2009年年末俄乌天然气纠纷几乎再起。俄乌天然气争端前景依然复杂迷离,留给国际能源市场和中国能源安全的冲击和启迪也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
2009年年初俄乌再度爆发天然气冲突,此次争端事态进程之曲折、影响波及面之扩展、背景根源之复杂,明显超过三年前两国的“断气风波”,在相当意义上俄乌双方“斗气”换来两败俱伤。虽然这场冲突以欧盟斡旋下的俄乌双方妥协暂告段落,但因经济金融因素与地缘政治博弈综合交缠,危机根源远未消除,2009年年末俄乌天然气纠纷几乎再起。俄乌天然气争端前景依然复杂迷离,留给国际能源市场和中国能源安全的冲击和启迪也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王珊 《现代国际关系》2022,(6):20-26+61
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基于战略考虑,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围绕对俄制裁积极推进对美欧、东亚、乌克兰周边国家穿梭外交,不失时机地推进国家战略。日本把俄乌冲突看成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契机,力图撬动和颠覆战后国际秩序,重构以美欧日为核心,以军事、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日本在应对俄乌冲突上有过短暂的政策调整,从最初的犹豫迟疑,到积极对俄制裁施压,旨在扭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被动局面、削弱俄罗斯的实力。日本还借机宣扬“中国威胁论”,强化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挑动地区对抗,试图获取新的冷战红利。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的强制外交:作为权力来源的能源、网络和海洋政策莱恩·马内斯、布兰登,瓦莱里亚诺著Palgrave Macmillan UK,2015本书分八个章节,介绍普京时代俄罗斯强制外交的新形式、俄罗斯外交的政策选择和强制外交的实际应用,同时以美俄关系从全球对抗到地区性冲突为例,分析双方对抗的持久性,进而对俄罗斯网络空间,苏联时期的强制能源外交,以及从议题、偏好和冲突调解方面对俄罗斯北极外交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冷战后俄罗斯强制外交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李岩 《现代国际关系》2022,(4):10-17+60
俄乌冲突不仅是冷战结束之后罕有的欧洲大国直接军事冲突,导致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激烈对抗,也引发国际资本巨头、小微科技企业、新兴国际化平台、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广泛介入,凸显了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呈现出新的态势。非国家行为体受益于全球化发展与数字化时代的加速演进,通过介入国家间竞争、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影响舆论思潮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愈发成为影响百年变局的重要变量。非国家行为体作用的上升,对于中国拓展实力、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均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相互依赖日益强化的世界里,地缘经济冲突和地缘经济力量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毗邻的现状以及历史上形成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因为边界和关税的存在而消失。俄乌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和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不能不对俄乌两国关系的走向产生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很重要的影响。俄乌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发展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地缘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俄乌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1954年,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将克里米亚作为“礼物”赠送给乌克兰,以示俄乌之间的亲密关系。但这一决定,却为后来双方的争吵埋下了祸根。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争端伴随着俄乌之间一系列冲突的发生很快浮出水面,成为90年代初困扰俄乌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经过多回合的较量、妥协与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克里米亚争端在1997年基本得到了解决,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俄乌冲突重创俄罗斯、乌克兰两国粮食生产、出口,削弱俄乌在全球粮食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冲突也导致化肥短缺和价格飙涨,引发全球粮食减产、价格突破历史高点、布局生变,致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同时,俄乌冲突叠加多种因素令全球粮食不安全形势长期化,全球粮食不安全问题正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议题。脆弱国家粮价暴涨、政局动荡,改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对比,加剧了两者之间现有的不平衡。各主要粮食生产国借助“粮食武器”扩大影响力,展开新一轮的战略博弈,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添变数。  相似文献   

9.
以20132014年末岁初乌克兰危机爆发为契机,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新仇旧恨"互相叠加并且持续"发酵",此前两国仍有节制的"暗争"随即变成了赤裸裸的"明斗",双方相互之间不仅有激烈的言辞攻讦,而且伴有前所未有的"发狠"举动,俄美的"对抗模式"已成现实;而双方在有关俄罗斯国家定位、俄罗斯民主、欧洲安全体系以及后苏联空间等问题上"针锋相对"、不可调和的原则立场,则是俄美两国对抗的主要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俄乌冲突对地缘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开展的特别军事行动已持续一年之久,而这也被认为是明斯克协议的失败。尽管如此,明斯克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顿巴斯地区冲突的进一步升级。2015年乌克兰和俄罗斯关于顿巴斯地区冲突的谈判在德国和法国的调停下得以开启并达成明斯克协议。本文通过对明斯克协议谈判的过程分析,基于成熟时机理论评估谈判成功开启的原因,认为谈判中的三个要素对开启和推动谈判进程至关重要,包括主观层面对于互相伤害僵局的认知、愿意寻找共同出路的意愿以及相互吸引的机会。互相伤害僵局作为推动因素将冲突各方推出冲突本身,使冲突各方从主观层面或在第三方的调停下意识到各方无法通过暴力冲突取得绝对胜利,而后两个条件则作为拉动因素将冲突各方拉向谈判并推动谈判持续进行。其中,寻找共同出路的意愿将冲突各方拉向谈判桌,但其存在不能完全确保协议的达成,因此相互吸引的机会在前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将冲突各方从谈判过程中拉出并达成最终协议。以上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谈判成功开启并持续进而达成协议。而现阶段俄乌冲突中各方对于以上三个因素的主观认知缺失也使得谈判难以进行。  相似文献   

11.
俄美对乌克兰争夺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俄罗斯与西欧之间一度出现了“三道防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进一步挤压俄的战略空间和分化瓦解俄的势力范围,扩大其战略纵深,在首轮东扩将俄的“第一道防线”——中东欧国家相继冲垮后,即将在第二轮东扩中拿下波罗的海国家,攻破原苏联地区范围,即俄罗斯的“第二道防线”。紧接着将实施第三轮东扩,向俄的“第三道防线”,也即俄最后一道势力范围防线——独联体地区国家进军,而乌克兰是其中的主要目标。由于乌是俄与西欧之间最后一道 “缓冲线”,且长期是其势力范围,乃至是俄本土之一部分,俄不会轻易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收入囊中。为此,俄美对乌展开激烈争夺,乌与俄美关系呈现微妙、复杂的状态。 (一)美乌关系。冷战后,美国为推行全球战略,一直在分化和瓦解前苏联的势力。由于乌位于欧亚大陆地缘  相似文献   

12.
俄格冲突的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俄格围绕南奥塞梯的激烈冲突绝非仅仅是涉及其双边关系的一个孤立事件,其背后隐藏着诸多复杂因素;格鲁吉亚的"亲西方"政策、俄格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历史积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以及俄美对里海地区能源的争夺乃是俄格冲突的根源所在;此外,俄罗斯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也是催生俄格冲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俄格冲突发生近一年来,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有五大特点:独联体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继续向前推进,但遇到的阻力增大;能源合作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竞争更加激烈;地区形势总体上稳定,但安全领域出现了新的挑战;大国在欧亚地区的博弈仍在继续。总的来说,俄格冲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底以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两个“兄弟国家”在能源供应价格问题上开始激烈争吵,俄罗斯大幅提高2007年对白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价格,白对俄则采取报复措施,对俄过境石油征收过境关税,并擅自截留俄供应欧洲的石油,导致俄对欧洲的石油供应一度中断,在2006年俄乌“天然气危机”一年后,俄白又出现了“断油风波”。虽然俄白最终达成妥协,俄对欧石油供应恢复,但俄白双方围绕能源问题所进行的争斗将对双边关系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俄白联盟关系面I临考验。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在梅德韦杰夫执政后进入了“梅普组合”时代,外交政策也在延续普京路线基础上增添了梅德韦杰夫的温和、务实性因素。但随着与格鲁吉亚武装冲突的爆发以及波美反导协议签订,加之俄自身实力增长,俄对外政策也开始逐渐出现新变化:对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行展示自身实力的强硬外交路线。“现实+防御性”外交在俄新近举措中凸显,伴随而来的巨大影响就是美俄对抗的公开化和全面化。  相似文献   

16.
俄格冲突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月发生的俄格军事冲突有着复杂的历史、现实和地缘政治等多种原因,现今深层次因素是俄美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带的角力与博弈。冲突及其引起的国际反应表明,俄罗斯已有足够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发挥其传统作用。俄格冲突对独联体今后的发展、对俄格双方与北约的关系、对俄欧及俄美关系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的所产生的影响是战略性的。这场冲突已经演变成为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将给国际关系带来多方位的影响。俄格冲突可能有以下三个走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连续爆发所谓签证、“间谍”风波,使原本就龃龉不断的双边关系更是雪上加霜。透过这些矛盾和冲突,可以看到其中有格鲁吉亚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因素,主要是俄美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俄罗斯在“间谍”风波中的强烈反应表明,在同美国关于独联体主导权的争夺中,俄罗斯已经开始由原来的“软抗争”转向了“硬对抗”。这既是美俄双方战略利益冲突的反映,也表明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正在形成新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之春”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战略着力点,全面介入叙利亚事务,对中东政治产生深刻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导致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受到挑战,主要表现为俄乌冲突引发中东国家粮食危机,俄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弱化;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致使俄军事武器销售受阻,其在中东的军事影响力减弱等。一方面,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俄罗斯可增加对中东粮食出口,从而避免中东国家因粮食问题引发社会动荡,维护俄罗斯既有的中东利益;另一方面,俄罗斯加强多边外交,积极发展与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并在深化双边关系的基础上,与中东国家协调能源供应,维持高油价。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加速发展多元化的经贸关系,与扩大俄在中东政治影响力的外交战略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北约新战略概念有三点变化引人注目:在“安全环境”评估方面,认为北约遭传统军事攻击的可能性减小,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网络攻击等“新威胁”日益严重;在威胁应对方面,提出加强反导体系等“新能力”建设,运用政治、民事及军事等综合性危机管理方法,以及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等;在对俄关系方面展现了“新思维”,不再认为俄是主要安全威胁,“寻求与俄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新战略概念将对北约未来发展、跨大西洋联盟及西方与俄关系产生影响:北约的全球性特征会更明显,它在跨大西洋联盟中的地位将有所提升,北约及其成员国与俄关系将进入一个对抗减少和合作增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