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2月以来,伴随西亚北非国家局势不稳定,在世界政治版图中位于欧亚非交汇处的中东格局开始再现动荡,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地区博弈依次上演。自从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切入点深度介入中东局势后,中东战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从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伊朗和土耳其、以色列等维度来评估其政策现状及其政策得失及对局势的影响,继而分析美国、欧盟等大国的中东战略:俄美、美欧、俄欧之间在具体利益博弈上均有分歧,这导致了中东格局中的变量增加。俄罗斯在博弈中采取"实用主义"外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地缘、利益协调、民生压力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东格局进一步向"多中心"方向发展,各强权实体借美国战略调整收缩之机,纷纷加大了对中东地缘政治的介入程度。其中,俄罗斯通过向中东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友土耳其、沙特等国推销S-400"凯旋"防空反导系统,依托军事技术合作成功实现了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扩大和对美有效制衡。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充分把握住了中东安全局势变化带来的契机,妥善处理与地缘政治对手间的分歧,并适时以"军售外交"拉近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成功以出售"凯旋"防空反导系统实现了其在中东地缘政治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加大了对中东事务的介入力度,其中既有经济利益考量,更有从战略上确立和提升俄罗斯作为世界一极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的需要,还可以对美国形成牵制以减轻来自欧洲方向的战略压力。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国际地位的加强,俄罗斯在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等中东热点问题上频频"出招",赢得了相关各方的认可和积极评价。面对美欧围绕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展开的制裁和打压,中东依然被普京作为外交突围的重点方向,相应的外交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博弈方。面对中东剧变,俄罗斯外交奉行了实用主义原则,通过“两面下注”的手法,保持与各相关方之间的联系,以确保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与经济利益。俄罗斯外交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防范中东政治动荡的“溢出效应”,保持俄罗斯国家发展进程的延续性与稳定性。从当前形势来看,中东变局引发俄罗斯政治“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叙利亚危机爆发后第五年,俄罗斯正式出兵叙利亚,成为打击“伊斯兰国”的重要力量。通过军事行动,俄罗斯成功阻止了恐怖活动的进一步蔓延、提升了自身国际影响力、在困境中绝处逢生。当前,中东地区矛盾依旧纷繁复杂,多方势力持续深度博弈,俄罗斯两次宣布从叙利亚撤出部队,展现了其军事-外交联动运用的“巧实力”,获得了战略红利、实现了部分既定地缘政治目标。然而,俄罗斯长期介入叙利亚与美国及西方展开地缘博弈,对其国家振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叙利亚持续动荡的局势及域外大国的深度介入,使俄罗斯虽两次宣布撤兵,却从未真正撤出,围绕叙利亚及中东地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还将在各大国间反复上演。随着普京开启其第四个总统任期,俄罗斯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破除西方制裁、振兴国家经济等问题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这需要普京和俄罗斯精英阶层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采取理性分析路径讨论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动机,即认为俄罗斯是基于对利益的考虑而采取军事干预行动的。文章从情感角度考察俄罗斯的干预行为,认为俄罗斯的行动主要是受到对美国不满的驱动,因为美国干预叙利亚危机造成了对俄罗斯大国身份的蔑视。冷战后俄与西方之间的长期互动,使得俄面临"身份遭到蔑视"状态,从而形成针对西方的消极、压抑的"情感定向";而美国在叙利亚危机中的行为,进一步使俄感知到了对其身份的蔑视,从而激发了俄罗斯的"道德悲愤"和"羞辱"等"指向情绪反应"。在该情感的影响下,俄决定实施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这一"复仇"行为,其目的即在于警告西方不要再做出蔑视俄身份及情感的行为并重塑俄的身份和尊严。明晰俄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的行为逻辑,能为掌握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关系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在构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如何与俄罗斯相处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东形势出现新变化:埃及政治转型陷入新的重组,叙利亚内政在伊斯兰激进分子的参与下更加混乱,伊朗核问题在鲁哈尼上台后有重大突破,巴以在国界、难民安置等问题上也有进展。这些变化中美国的主导因素在下降,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地缘战略利益等方面的依赖在加强。中国顺应这种局势的变化,就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等提出主张,并积极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8.
俄乌冲突重创俄罗斯、乌克兰两国粮食生产、出口,削弱俄乌在全球粮食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冲突也导致化肥短缺和价格飙涨,引发全球粮食减产、价格突破历史高点、布局生变,致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同时,俄乌冲突叠加多种因素令全球粮食不安全形势长期化,全球粮食不安全问题正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议题。脆弱国家粮价暴涨、政局动荡,改变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对比,加剧了两者之间现有的不平衡。各主要粮食生产国借助“粮食武器”扩大影响力,展开新一轮的战略博弈,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添变数。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东形势出现新变化:埃及政治转型陷入新的重组,叙利亚内政在伊斯兰激进分子的参与下更加混乱,伊朗核问题在鲁哈尼上台后有重大突破,巴以在国界、难民安置等问题上也有进展。这些变化中美国的主导因素在下降,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地缘战略利益等方面的依赖在加强。中国顺应这种局势的变化,就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等提出主张,并积极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智库对乌克兰危机的认知主要基于现实主义分析范式,背后是鲜明的地缘政治逻辑。独特的地理特征与18世纪以来与欧洲国家的外交实践,让地缘政治思想在俄罗斯经常发挥底层逻辑作用。为向公众和国际社会阐释本国地缘政治代码,俄罗斯学界提出“无界之域”的概念,从地缘角度重新建构俄乌关系。他们认为,鉴于传统力量对比、没有自然边界和数百年共同历史经验,俄罗斯与后苏联空间邻国是没有边界的整体空间;邻国领土不被对俄罗斯不友好的大国利用,才能确保俄罗斯国家利益;乌克兰危机将对俄罗斯外交、地缘环境和经济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应重新思考和定位对外政策及国际关系理论。俄罗斯学者认为发展中俄关系有助于俄罗斯走出危机,但俄罗斯更应该依靠自身力量。俄罗斯将以何种方式立足世界,是俄罗斯学者主要关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东亚能源外交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发展,而是为了利用能源优势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提升国际地位,服务于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具体来说,俄罗斯东亚能源外交的战略考虑建立在四大权衡和三大选择的基础上,即俄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欧洲市场与亚洲市场、大陆方向与海洋方向的权衡,俄能源输出是战略主旨还是策略考量,东亚国家对俄而言是伙伴还是对手,俄追求单赢还是共赢等选择。俄在与东亚国家能源合作问题上的表现变数较大,具有不确定性。俄罗斯油气民族主义的特点表现为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2.
王珊 《现代国际关系》2022,(6):20-26+61
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基于战略考虑,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围绕对俄制裁积极推进对美欧、东亚、乌克兰周边国家穿梭外交,不失时机地推进国家战略。日本把俄乌冲突看成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契机,力图撬动和颠覆战后国际秩序,重构以美欧日为核心,以军事、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日本在应对俄乌冲突上有过短暂的政策调整,从最初的犹豫迟疑,到积极对俄制裁施压,旨在扭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被动局面、削弱俄罗斯的实力。日本还借机宣扬“中国威胁论”,强化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挑动地区对抗,试图获取新的冷战红利。  相似文献   

13.
武器贸易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形式,是世界大国追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利益的重要途径。作为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国,俄罗斯的武器出口呈现出贸易规模大、比较优势强、交易种类多、地区分布广泛以及贸易方式灵活等特征。在俄乌对抗和西方制裁发生后,俄罗斯国内外呈现新的发展形势,俄罗斯武器生产和贸易面临零部件封锁、进口替代困难、实际投入下降、外部市场变化、开拓市场能力不足以及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专利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俄罗斯通过采取灵活的政治外交战略、实施进口替代和国家军备计划、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提升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和加大武器营销力度等措施,促进了俄罗斯武器出口贸易。俄罗斯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武器出口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持续升温,加强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双方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战略关切,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军事合作、扩大经贸关系、对接发展战略、开展教育合作、推动媒体融合,从而巩固和全面提升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近期看,土耳其依托突厥国家组织,并积极转化俄乌冲突的不利影响,继续全方位拓展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将战略合作推向纵深,努力推进突厥语国家的一体化。其结果势必引起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普京外交展现四大特点:(一)自主外交个性鲜明,在叙利亚危机中大显身手普京复任后,在外交上保持鲜明个性,强调俄外交必须奉行独立自主性,要以维护俄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国际公平原则,尊重联合国和国际法的权威性,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武力干涉他国内政,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核扩散等。俄罗斯的这些外交政策和原则充分体现在对叙利亚问题的解决上。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伊拉克战争 ,俄罗斯外交反应经历了强硬—缓和—再强硬的过程。强硬是其反应的基调 ,当前俄美之间的斗争已转向伊拉克战后安排问题。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外经济战略的失败和俄美之间国际战略的严重冲突 ,决定了俄罗斯外交的基本立场 ,对形势判断有误也是导致俄罗斯激烈反应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就全局而言 ,今后俄美之间还必须寻求妥协与合作 ,但由于国际战略利益的冲突 ,两国之间的共同点在减少 ,分歧在增加 ,两国间的斗争将长期继续下去。在短期内 ,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环境将趋于恶化 ,俄罗斯外交正进入较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与中亚各国的双边关系是俄对中亚外交的基础。俄与中亚各国的利益重点虽有不同,但都存在着战略性的利益关系。俄正在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快速、全面地重返中亚,强化在中亚的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逐渐崩塌,国际政治的阵营化和国际经济的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全球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新军事技术的运用正将人类引向一个“新的战争时代”。美国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借机强化同盟体系,稳内、笼欧、制俄一起推进,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获益者。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大增,俄乌双方均不会轻言求和。俄乌僵持将导致冲突长期化,进而推升核战争的风险。与此同时,谈判控制危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危机向欧洲提出了战略自主重要性的命题,向亚洲国家发出了警惕美国在本地区挑起新的代理人战争的警告。中国发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为当事方走出危机和国际社会构建持久和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积极推动建立外交关系,以政治领域的合作与协调为主,辅之以经贸和社会文化交往;改革开放以来则主要是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同时扩大在经贸、社会文化领域的交往与合作。鉴于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在中东也有重要利益,我们应该有系统的中东战略。从国际政治、国家安全、经贸金融合作、提升软实力等方面提出相关思考,以构建中国对中东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一直持反对态度,并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抗衡,加强亚太外交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今年初以来,俄罗斯强化了其亚太外交的力度,力图进一步深化与亚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参与亚太地区合作进程,以减轻北约东扩对其造成的压力。5月,俄联邦安全会议通过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更是把扩大同亚太国家的伙伴关系,充分地与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接轨作为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亚太外交的主要特点是: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俄日关系开始解冻,经济合作逐渐展开;俄印关系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