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丽  李明宇 《中国发展》2003,3(1):27-3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环境立法、严格环境执法。并且,我国的环境法建设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奖”、“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十佳城市”、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给南宁一个机会,她总能还世界一个精彩。因为绿色,行走在南宁街头,你能真切地感到这个城市的美丽、和谐、包容与大气。2005年11月9日,出席2005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博士参观南宁后感叹:生活居住在南宁是一种幸福。在南宁残疾市民林小苹看来,她的幸福更加真切。在2005年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期间,她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经…  相似文献   

3.
李顺莲 《人民论坛》2010,(7):212-213
目前,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采取绿色消费方式,才能改善和保护地球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方式,让绿色消费从观念走向实践,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保护小城镇环境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十五”计划提出了“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改善城镇环境”的方针。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状况以及小城镇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要求我们在西部小城镇建设中制定适宜的环境管理政策,以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观察》2012,(8):22-25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张……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特大型城市的首都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实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2008年,新一届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组建后,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可持续发展组织委员开展议政建言活动的工作思路。几年来,城建环保委员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助推“绿色北京”建设过程中,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专家型”委员的智慧,前瞻性地开展调研、座谈,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不凡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张……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特大型城市的首都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渐突出。如何实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2008年,新一届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组建后,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可持续发展组织委员开展议政建言活动的工作思路。几年来,城建环保委员会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助推“绿色北京”建设过程中,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专家型”委员的智慧,前瞻性地开展调研、座谈,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不凡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前,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采取绿色消费方式,才能改善和保护地球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方式,让绿色消费从观念走向实践,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人居议程》和《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提出“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奋斗目标后,人类的居住条件怎样了?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怎样解决贫困人群的居住问题?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卡琼穆罗·蒂贝琼卡博士在考察南宁市容市貌和人居项目建设之后,欣然阐述了她的见解。安娜博士从对南宁人居环境的印象谈起。她说。这次前来参加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我们非常认可南宁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城市化确实会引发方方面面的问题。事实上,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城市化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比如说,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少乡村居民会被驱赶,家园会  相似文献   

9.
7月23日,笔者从中国·都匀荣获“全球绿色城市”新闻发布暨投资环境推介会上获悉,毛尖茶都、山水桥城都匀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获“全球绿色城市”称号,成为贵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会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秘书长吕海峰为都匀颁发“全球绿色城市”水晶奖杯。另外,都匀市还与5个企业签订了总投资约31.5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0.
穆希 《创造》2016,(6):24-25
正在城市全面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在农村全面实施"七改三清"环境整治。人居环境的创造和优化,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与人类共存的永恒主题。人居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营造良好、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所在。理想的城乡人居环境是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共同优化的综合体。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出发,阐述了科学技术决定论的哲学思潮-乐观主义技术决定论和悲观主义技术决定论,对科学技术的负载价值及消极根源进行了逻辑分析。要实现人类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构建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的良性互动体系。同时,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科学技术采取扬弃态度,确立环境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转型,提倡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2.
优化投资环境,是扩大开放的根本举措。怎样优化环境?省委书记张宝顺强调,关键是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向全面优化人居环境转变;由注重出台优惠政策向全面优化市场环境转变;由侧重维护治安秩序向全面优化法制环境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改进工作向全面优化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作为必须实现的四大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本文把“诗意地栖居”的哲学命题引入人居环境建设的最新理念,提出了诗意、和谐的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内容、目标、方法及措施。在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与诗意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社会诗意的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模式为“艺术+科学”、“生态+文态”的模式。将人居环境的生态性、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美观性、人文情怀等内容,作为衡量诗意人居环境的主要指标,从而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与和谐的人居环境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张治忠 《求索》2014,(12):77-80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蕴含了三个方面的价值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人与自然和解的视角出发,以“类存在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价值观的角度辨正了“内在价值”的合理界定;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在中国的演进过程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理论核心的“同一式’’发展的逻辑进程;从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的哲理辨析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价值实现途径必须是基于全社会对节约观达成一致共识,形成一种节约型的、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才能最终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社会发展目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绿色环境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为解决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退化度”问题,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得到广泛认同。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利用税收强制手段,控制自然环境退化,实施了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环境税收”制度。本文从绿色环境税收的产生发展、概念种类、中国绿色环境税收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完善中国绿色环境税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对和谐人居环境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不断提高小城镇的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丰富小城镇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从绿色小城镇和人居环境的概念、绿色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发展现状、绿色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研究人性化的绿色小城镇人居环境系统,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的建设水平。 一、绿色小城镇和人居环境概念绿色小城镇是指能够较好地满足经济发展水平的承载力,有效保护环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的资源与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打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烙印,这极大地阻碍了中部崛起的进程。中部地区若要早日实现崛起,必须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突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瓶颈,加快其资源与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始终坚持节能环保、生态优先的管理原则;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发展“两型”产业,并予以相应的政策倾斜;构建以绿色GDP为基础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真正提高政府绩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科学的资源、环境规制政策,进行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宋志明 《新疆人大》2014,(10):19-20
为依法推动土地污染防治,提高全社会对保障土壤环境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环保法律意识,倡导绿色、低碳、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确保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8月4日至13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帕尔·阿比布拉率领执法检查组,赴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博州和伊犁州及其所属11个县市,开展了以“防治土地污染,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2014年天山环保行执法检查活动,并组织各大新闻媒体记者随队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曾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在1995年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李鹏同志向大会报告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又一次强调要实现我国跨世纪蓝图,必须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针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增长与分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提出来的。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其所推出的一部有国际影响的文件—《保护地球》中,首次将“持续发展”定义为“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