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关心时政新闻的读者不难发现,近来,不少官员面对媒体痛斥某一丑恶现象几乎成为一种新“官场时尚”。官员痛斥权钱交易、痛斥公车私用、痛斥瞒报安全事故、痛斥“机关病”……凡政治与社会领域中引人注目的丑恶现象几乎全都在“痛斥”之列。毋庸置疑,“痛斥”是政府公关特别是政府危机公关的一种特殊态度表达形式, 其目的是表明政府的公正立场、以改善政府及其负责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但如果官员只是经常“拍案”、“痛斥”,而见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06,(6):9-9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最近撰文说,反腐败要“标”、“本”兼治,但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治本,也就是减少政府官员的权力。增加权力使用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对遏制腐败是重要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任何政治制度下,权力使用的透明度和可监督性总是与权力的范围和大小成反比的。当政府官员的权力超过一定的“数”和“量”时,要做到透明是很难的。  相似文献   

3.
刘瑞一 《电子政务》2024,(3):117-124
从形式维度而言,官员助农直播是政务活动、农产品营销和网络社交的耦合体,涉及官员、用户、互联网平台等多个行为主体。历经多年实践,官员助农直播沉淀了一系列经验做法,包括行政体制“松”与“紧”的变奏,直播行业的业态发展与平台的政策支持,以及官员主播的语态变革、后区前置与优质短视频展演。官员助农直播亦面临诸多待解难题,既有官员倾注直播事业所遭遇的“身”与“心”的双重考验,又不乏形式主义的糟粕和“数字政绩”价值导向下公众信任的消解。问题的纠偏需要政府的制度保障,需要官员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需要互联网平台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4.
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度侧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不理想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公众不满意,政府官员也不满意。对公众的满意度,学界探讨良多,而政府官员的满意度,则为学界所忽略。为此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度曲线",从多个观察视角侧探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和投入度问题,并解读政府官员满意度与公众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孟威 《人民论坛》2020,(12):52-54
跨界尝鲜,越来越多官员走上直播平台吆喝产品、经营起“杂货铺”。主播身份和官员身份一经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公众看到,官员很拼很时尚,直播效果也很显著。官员直播契合公众对于政府职能发挥的正向期待、有助于增进多方诚信、拉近干群心理距离,也是政务领域走互联网群众路线的一种实践,为地方推动脱贫攻坚、实现振兴发展探索了新路径。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公众对于官员直播不仅有认同,也存在“作秀”“不务正业”“哗众取宠”的质责。官员直播持久生效“保鲜”、规避风险增强实效,需要把握弥补性、示范性、有效性、安全性、兼容性等适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年代,虽然也有政府、媒体和公众,但相互间对话很少。那时候,公众不敢随意找政府,更谈不上对政府的作为加以监督。数量很少的媒体则多数归属于政府,记者更没有胆量径直去找政府官员问长论短。因此,官员、记者和公众之间  相似文献   

7.
姜业奎 《小康》2005,(7):24-25
薄熙来现象并非偶然随着中国经济活动、社会事务的频繁发生,各级党政官员在社会公众面前“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从而媒体的相关报道力度也大幅度加大,一直以来给人以神秘印象的官员群体逐渐开始“走下神坛”,为普通百姓所熟悉。更有少数官员,或因其“充满个性”,或因其职务敏感,而得到媒体格外垂青,“明星官员”的称号也因此不胫而走。检验近几年来的对政府官员的信息传达,较早被公众授予“明星官员”称号的,毫无疑问是现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薄早在担任大连市长时就备受媒体力挺,而随着他每一次登台亮相,总会引发媒体和读者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32):5-5
行贿送礼花样翻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送礼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顶风违纪行为仍时有发生。且行贿方式更趋隐蔽,一些商人花大钱包名医,专门为官员提供“天价体检”,一些企业不惜重金打造放心食品基地,为官员提供“私人订制”。此外,通过快递、网络等“地下”方式送礼,也增大了反腐难度。分析称,应进一步增加违法违纪成本,挤压“四风”问题的生存空间。同时要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借助公众眼睛推进反腐。  相似文献   

9.
《人大建设》2008,(12):54-54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刊登文章指出,随着我国建设责任政府的力度不断加大,官员非正常“下马”现象也不断增多。但是,有些官员被问责后很快复出,而复出的程序又不公开、透明,对公众欠缺一个应有的说明,往往令公众对之前的问责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10.
所谓政府公信力,主要是指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程度。具体而言,政府公信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机构的社会形象或道德评价的问题,即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主要是政府的道德形象。二是公众对政府机构和官员们行政能力的信任问题,即政府是否拥有对内管理好自身事务、对外管理好社会事务的能力,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满意。三是对各种政策的信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5月20日“中国官员大变动.风水师生意大增”一文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大变动,使得风水这个古老行业再次找到新商机。”文章说,据广州《南方周末》报道,官员在找关系打通门路之余,重金礼聘风水及算命大师看相、烧符、改名或改迁祖坟,以达到升官、保官的目的,也构成官、商、大师铁三角关系.新型腐败因此而生。据统计,由2006年下半年党政换届开始.中国风水师的生意,由过往以商人为主转到以官员为主。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10到20岁的青少年之中,最受青睐的职业是老板或者商人(19%),其次是政府官员或者公务员(17.5%),影视明星、自由职业者等也是热门选择;“普通劳动者”则备受冷落,仅有3%的青少年愿意做“普通劳动者”(2006年5月17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3.
<正>网络问政节目是拓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表达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影响地方政府行政决策和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平台。然而,从一些地方政府举办的网络问政节目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走过场等现象,不为公众所期盼,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度和执行力。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和官员应当予以重视和纠正。克服回避心理回应公众关切网络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官员和公众面对面对话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800多万政府公务人员,队伍的形象、作风、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近几年总能感觉到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泛滥,公众对政府官员的  相似文献   

15.
史志军 《群众》2018,(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今年的六五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倡导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武进作为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在制定《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狠抓从严治党、从严治吏,通过八项规定的出台落实和高压反腐的持续推进,使政治生态得到极大改善。官员和商人之间"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现象开始改观,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得到了极大遏制。但与此同时,一些领导干部为了避嫌,刻意回避与企业家的交往,以不认识企业家为荣,甚至对企业家可圈可点的创新与发展也不屑一顾;而一些企业家面对官员的无所作为,从内心里抵触政府,与官员形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形象的建构在中美交往的早期受到了个人心态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交往中,美国商人给中国商人和官员留下了和气、“恭顺”的印象。有关美国国家的早期介绍偏重其与中国国情的异同,留给国人的美国形象是中外人士共同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言论10则     
《人民政坛》2013,(9):37-37
治理党政机关楼堂馆所问题的关键,是要控制住政府大手大脚花钱的内在冲动。制度设计方向应该是限制并鼓励政府官员少花钱。一方面应该加强各级人大和公众对政府使用公共财政的监督;另一方面,应该在官员考核体系设计上,照顾那些既保证部门正常运转又花钱少的官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小军  相似文献   

19.
马宇彤 《小康》2011,(11):114
官员简历绝不简单,关乎政府的权威和公众的权利。简历作假,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件,而官员简历作假并且得逞的主要推手是隐身其后的更高级别官员  相似文献   

20.
谁是2005“年度个性官员”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省部级高官中一批语出惊人、直陈弊端、喜怒形于色的“个性官员”成了政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和媒体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