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调查是青年研究广泛采用的方法.本文通过对292篇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分析,从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抽样方式、理论前提、研究性质、资料收集方式、统计方法技术这些方面对90年代社会调查方法在青年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了描述,希望能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调查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青年发展历来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进程。近年来,随着青年学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化以及整个世界范围内青年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一种被称之为“青年发展的社会检测指标体系”的新的概念与方法,正在开始兴起。这是应用数学工具对青年发展问题所做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反映和描述了青年发展的状态和水平,为我们宏观、精确地把握青年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这一新的潮流,无疑是青年学研究走向科学化、精确化、操作化的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1994年7—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辽宁等10省(市)范围就“中国青年发展状况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城市青年6300多名,农村青年3600多名。本文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对城市青年的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特点做一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青年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提起社会调查,许多人并不陌生。不就是到社会中去了解情况,向有关的人们提出一些问题,再从他们的回答中得出结论吗?当我们翻开各种社会科学杂志,比如《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青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等,经常可以读到有关各种问题的大篇社会调查报告;就是在一些非专业报刊上,甚至在许多通俗读物中,我们也能不时看到“对……的调查”这样的标题和字眼。  相似文献   

5.
亚文化流派,抗议运动及青年问题研究的困境近十年来,几乎所有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公众舆论和政界人士,都为形形色色、来势汹汹的青年抗议运动所困扰。公众对这些政治抗议运动感到十分恼火(在我最熟悉的联邦德国尤其如此)。此外,对于表现为嬉皮士、朋克及其他特异生活方式的各种亚文化,对于象征着青年另辟蹊径的种种表现形式,人们不无疑虑;从资产阶级社会的基本规范来看,政治抗议不过是一时风波,反映疏离心态的亚文化现象可能带有更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分析社会质量对青年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在不同学历层次青年中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社会质量的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三个维度对青年的社会公平感有显著影响,社会赋权维度的影响不显著。社会凝聚和社会包容维度对不同学历层次青年的社会公平感均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经济保障维度中基本经济保障仅对低学历青年的社会公平感有影响,社会赋权维度则仅对高学历青年的社会公平感有影响。建设高质量社会,提升青年社会公平感,着力点在于夯实青年的社会经济保障,通过增强社会凝聚力满足青年的心理需求,提升社会的包容度,积极赋权青年进行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7.
青年研究的目的,是科学地确认青年的状况,解释、预测和控制青年的社会行为。毫无疑问,青年研究的最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就是针对青年的社会心理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工作。而在诸多的青年社会心理因素中,最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青年,解释、预测和控制青年社会行为的具有一般意义的因素,首先是青年的态度。在实质意义上,目前依赖社会调查方法所进行的有关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研究,归根到底都属于青年态度研究。这一事实,客观地决定了  相似文献   

8.
90年代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年问题将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以空前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历史的经验证明:青年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通过政策的调适,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青年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青年研究的限域扩张:青年的成熟性与社会的成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青年研究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禁发现;青年研究仍存在着还未超越的思维误区,即:青年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没有隐去“八股体系”的月晕,本质上依然是青年“现象”学研究。本文将依循这一思路,将青年研究所面临的限域扩张——重新认定青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以揭示青年的成熟性与社会成熟性的本质联系等理论问题,予以全新的透析。  相似文献   

10.
"选题"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一步.本文在对象、主题、时间、性质等方面描述了二十年来青年调查研究选题的现状,指出选题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就选题中所暴露出的选题意识薄弱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融入成为流动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整合、社会生活、政策接纳和文化适应等4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项目。以大样本的青年流动人口调研数据为基础,在北京市收集了覆盖全市青年流动人口的8618份有效调查问卷,应用基于模糊积分的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整体社会融入度的评价值,得出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具有"差序融入"的社会融入特征。此外,还对指标体系的特征、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如何对青年开展科学的调查研究呢?青少年研究所成立近三年来,我们在研究青年的就业与劳动问题时,设计、组织与参加了九次调查。在对各种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对青年的调查研究方法,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一谈两个方面的启示。一、要注重调查材料的信度与效度通过调查,占有大量的材料,这是进行理论概括的先决条件。但是大量的调查实践使我  相似文献   

13.
这篇短文提出的问题是很尖锐的,青年期的年龄界定不单纯是个基础理论问题,更是个直接的社会问题,反映着社会对于青年的看法和态度。杰出青年中多数并不年轻,这一现象的实质不能不说是社会或说是有关部门对于青年整体评价上的失望、不信任,或者是忽视。它究竟是青年与社会冲突的结果还是冲突的原因?显然,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希望各界读者对此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4.
由于独特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经历,"90后"青年受多元化思潮和新媒体的影响更为明显,其社会认知与前几代人相比呈现较大差异。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状况调查"的数据,详细分析了"90后"青年在社会公平、社会信任、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成就获得、互联网可信度等方面的认知,比较了"90后"青年与前几代人的社会认知对其社会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90前后群体的社会评价受社会公平感、社会矛盾认知的影响大致相同;而他们对成就获得、社会问题、互联网可信度等方面的认知对两者社会评价产生的作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一)众所周知,青年研究发端于青年问题的滋生;青年文化研究肇始于青年文化现象的繁杂及青年越轨文化的盛行。社会各阶层对于青年问题及青年文化问题的关注,必然导致学术界对于“对象问题”的聚焦。七十年代末“第三代”、“第四代”始终占据着社会问题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的职业选择问题是青年社会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在现阶段,我国青年选择职业的倾向和社会对各种职业人员的需要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如果这一矛盾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青年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了解青年人选择职业(或专业)的倾向,了解影响青年人选择职业的各种因素,对于妥善解决个人选择职业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对于做好对青年人的职业咨询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我院1983年进枝的学生,使用的调查方法是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类抽样(因为考虑到在文、理科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我们在中文、政教、物理、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信心是人们基于现实认知的未来预期,包括个体事项信心与社会事项信心两个层面。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城市青年对未来五年的社会信心预期较高,但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就其影响因素而言,城市青年"个体事项信心"的决定机制包括"阶层地位"、"社会资本"和"相对剥夺体验"三重因素。较高的阶层地位、丰富的社会资本和较弱的相对剥夺体验,是获得较高"个体事项信心"的基础。但对于"社会事项信心"而言,客观阶层地位的效应不再显著,社会资本只具有一定提升作用,而较弱的"相对剥夺体验"才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青年社会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青年社会网,是指由青年人与他人社会互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等诸多方面。 青年社会网包括其亲密朋友以及相识的熟人,我们所分析研究的青年社会网是具有一定情感支持与社会交往的个人核心网,即与青年人经常来往或谈论其认为重要的问题或亲情的人。青年社会网的主要内容有:青年社会网的规模、社会网的密度、社会网的组合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八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五个城市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社会调查。本文仅就该调查的一部分内容,即大龄未婚问题可能引起的社会后果给予反映与分析。大龄未婚青年的大量存在,是在我国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自去年春天以来,虽然社会已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多方鼎力相助,但是共严重程度并溲有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从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社会冲突感三个方面对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的现状与变化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代际比较以及个体层面、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的态度比较认可,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是目前的基本共识。不同代际青年的社会态度逐渐出现差异,而"90后"青年的社会冲突感更加强烈。青年群体个体层面中的经济地位认同、过去生活评价、未来生活预期和内外成功归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社会态度,而宏观层面的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所代表的地区富裕程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他们的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