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领导科学中讲领导方法,往往提到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怎样看待领导的躬亲行事呢?我觉得,应作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 对于事必躬亲,首先应当肯定,这是事业心极强的表现。一定范围内的躬亲行事,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是做一个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一生,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官,为了  相似文献   

2.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诸葛亮”已成为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谋的代名词。但凡一个人有谋略,好策划,善排阵,则誉之为“诸葛亮”:几个人凑在一起切磋研讨、集思广益,则曰“诸葛亮会”。而“事后诸葛亮”,则是谑称、贬义词了。对人家办的事总爱评头品足、挑剔是非,好对已付诸实施的计划或正在执行的任务说长论短、吹毛求疵,送他一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不少有作为的人,因自身不足而失利,甚至失去了生命。分析他们的缺点,可为当今的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一戒事必躬亲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时,派  相似文献   

4.
正在古代,"作家"一词的字面意思:作,为也;作家,即治家、理家,管理家务。这个词最早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所引东晋习凿齿《襄阳记》一书。杨颙担任诸葛亮的主簿,主管各种文书,但是诸葛亮却事必躬亲,总是亲自校验簿书。杨颙于是劝谏道":为  相似文献   

5.
管淑珍 《党课》2013,(2):97-98
俗话说:“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权力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在运用权力时,应该做到诸葛亮所说的“吾心如秤”,这是诸葛亮一生都严格遵守的原则。诸葛亮在《街亭自贬疏》中提出“自贬三等”的请求,主动承担蜀军在街亭大败于曹军的责任,充分体现了诸葛亮一心为公、执法如山的政治作风,因此才赢得了后世百姓的敬仰和怀念。  相似文献   

6.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不知起源于何时何地的民间谚语,在“文革”时期的中国几乎到了妇孺皆知、老幼皆用的地步。至今还有相当大一批人认为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其实笔者认为此话很荒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些人用此话说明“臭皮匠”(群众)可以...  相似文献   

7.
在众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个知天文、晓地理、多谋善断、料事如神的人。他的本事似可概括为一句话:“有先见之明”。 其实,诸葛亮并非对什么都有“先见之明”。就说他挥泪斩马谡一事吧,能把失街亭的责任都推给马谡吗?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为什么还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他呢?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9.
抓落实是领导干部最重要、最关键的职责之一是否愿意抓,真正抓,反映的是工作作风问题;是否懂得抓、善于抓,反映的则是领导方法问题。作风问题不可忽视,方法问题也至关重要。现实中,有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一把手”认为抓落实就是事必躬亲,大包大揽,于是事无巨细来一个“亲自动手”,习惯于当“保姆”,一杆子插到底,错把“以身作则”变成“事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里的马谡失街亭,人们通常都认为是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才酿成此祸。此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孔明“平生谨慎”,何以偏偏会错用马谡?对这点,人们却往往未加深究。其实,诸葛亮这一跟头,原本是非栽不可的。因为他感情用事,亲亲疏疏,这就失去了识人治事的正确标准,也就免不了闹出乱子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的严与廉王平陈寿在《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元善不显”,因此,深得蜀汉君臣百姓的拥护。执法严明,敢于碰硬,是诸葛亮的一贯作风。李严是刘备死时和诸葛亮一同受顾命的大臣,可以说是蜀国大臣中的第二号人...  相似文献   

12.
诸葛孔明与识人赵兴寒山诸葛亮《心书》中阐述了很好的识人之道,可谓他一生识人的总结。诸葛亮一生痛恨“奸伪悖德”之人。何为“奸伪悖德”之人?《心书》中详细地分析了这种人的特点。一者“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也就是拉帮结派、嫉妒贤才、陷害忠良。二者“侈其衣服...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的热潮中,重读《三国志》,感受颇深。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不时浮现在脑海里,尤其是诸葛亮那“治国之道,务在举贤”的精深之语更使人难以忘怀。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举措》一文中说:“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夫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林,直士出于众下。”这里,诸葛亮将治国比作治身。又将治国之材比作屋之栋梁,提出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关键在于是否任用贤才的命题。同时进一步提出,人才存在于广大民众之中,要广开纳贤渠道,要打破门户之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诸葛亮,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14.
刊海拾贝     
毛泽东看京戏 听京戏评京戏 毛泽东对京戏可谓情有独钟。他在休息的时候,爱看京戏,爱听著名京戏演员的唱片。从内容上则对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戏更感兴趣。 他在听唱《空城计》时,那种得意之情,逍遥之态,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诸葛亮之所以敢对司马懿施这一计,是因为诸葛亮太了解司马懿了,知道司马懿多疑,料定他不敢进城,所以才把城门敞开。”又说:“诸葛亮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干的。”这时,我突然联想到解放战争,就问他:“主席,你是如何领导全军打败蒋介石800万军队的呢?”他给我讲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后说:“我对蒋介石太了解了,蒋介石一翘屁股,我就知道他拉啥屎!”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廉政瞭望》2008,(6):58-58
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忠”与“智”的代表,为后人顶礼膜拜。草船借箭、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更让人津津乐道。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诸葛亮同样如此。由于他在用人方面的六不可取,造成了他死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困境,称雄一时的西蜀,不久即为魏国所灭。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一生勤勉谨慎,辅佐刘备成就了蜀汉帝业,深得刘氏信任。刘备去世前,遗诏诸葛亮辅政;嗣主刘禅『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更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对蜀汉社稷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夙愿并未因他的勤勉而实现。这其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事必躬亲的做法,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一次,诸葛亮在亲自校订、刊正簿书时,有人曾当面向他提出了批评意见:『为治当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载重,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  相似文献   

17.
中外博览     
“溯源经济“经济”一词出自古汉语。早在《晋书》中就有“识局经济”的提法了。古汉语中的“经”是“治理”的意思;“济”,是“救助”的意思。“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管理人民,与现今说的“经济”不是一回事。有一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说的是西汉有两个人写文章最有名,即司马相如和司马迁;而三国时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则是“经济之才”,即治国安邦的宰相之才。无独有偶,古希腊学者色诺芬写了一部书叫《经济论》,在西方首先提出“经济”一词,不过其含义是“家庭管理”。19世…  相似文献   

18.
方寸,心也,心绪也。“方寸”不乱,就是心如磐石,心绪稳如泰山。做人,“方寸”不乱者正,“方寸”乱者邪;做事,“方寸”不乱者成,“方寸”乱者败。诸葛亮在街亭丢失之后,一琴十指,用一座空城迎战司马懿。司马懿虽非等闲之辈,怎奈诸葛亮的琴声似高山流水,丝毫不乱,使司马懿坚信城中设有埋伏,急忙退兵。试想,如果诸葛亮“方寸”乱了,手指稍一颤抖,也只有被曹兵生擒活捉的份儿。由此可见,“方寸”在“成事”中的作用。战场上“方寸”不乱者胜,生活  相似文献   

19.
自荐,自古以来就是人才展示和发挥才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战国时,赵国平原君使楚,毛遂自荐,助平原君完成使命。平原君盛赞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以为上客。三国时,诸葛亮选将守街亭。马谡请令,诸葛亮本欲不允,马谡曰:“若有差失,乞斩全家。”诸葛亮曰:“军中无戏言。”马谡曰:“愿立军令状。”结果却失掉汉中要道,诸葛亮挥泪将其斩首。可以看出,两人均是自荐,结果大相径庭,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毛遂为平原君门客,三年不被赏识,似乎并无才能。及至楚国时,见楚王拖延不决,则按剑而前,说以利害,鞭辟入里,以死相逼,促成协议,表现…  相似文献   

20.
<正>成都市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它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放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