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明轩 《团结》2009,(1):52-53,6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的革命家。他站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起点.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剧变.开拓了中国社会前进之路。并在政治思想、理论方面留给后人许多值得回味与思考的历史遗产。他以丰功伟绩和杰出思想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其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也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相似文献   

2.
谢英芬 《求知》2007,(11):6-8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朱健 《求知》2012,(12):12-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条主线。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陈锋 《求知》2012,(11):40-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三个层面.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想觉悟、实践精神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5.
盛昌黎 《民主》2011,(8):9-1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风雨.勇挽狂澜,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奇迹般地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回顾这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90年,我们再次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就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兴则中国兴。  相似文献   

6.
徐秀红 《求知》2009,(9):14-16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回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总结经过改革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面临的艰巨任务,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铁锁  肖光文 《求知》2009,(10):44-46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学术界围绕着这一科学命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学术成果,当然在研究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作一较系统的述评,目的在于总结研究成果.查找研究中的问题,指明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绪生 《求知》2007,(9):12-13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四个坚定不移”.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阳惠 《求知》2012,(12):6-8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发展得益于对内实行改革和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也受惠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探索中艰辛地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独立自主参与、适应和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中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和积累所取得的根本成就就是:开辟了实践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理论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制度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肖鸣政 《民主》2008,(4):12-13
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上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第一.中国为什么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什么是人力资源强国;第三.中国如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相似文献   

11.
闻曾 《求知》2008,(6):36-37
一、滨海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可行性 滨海新区所在地的天津在历史上是中国北方的经济金融中心.改革开放后天津经过多年的努力正在重建其中国北方的经济金融中心地位.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天津的这些努力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曹振玲 《求知》2009,(2):10-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章。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是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汇聚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一部党章: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承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命的一部党章:是动员全党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一部党章。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把全党同志的思想统一到党章上来.自觉按照党章行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抒望 《民主》2009,(6):3-5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强调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4.
《理论视野》2008,(11):F0002-F000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被认为是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中国难以置身事外。研究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实质、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警示.探讨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仲流 《求知》2007,(11):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刻揭示了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总结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括.是党的十七大的一大理论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李君如 《求知》2012,(11):4-7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题,把历史、现实和未来串联起来.回顾过去五年和十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做的工作.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夺取新胜利的基本经验.确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或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部署今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牧野 《团结》2009,(6):48-50
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诞生伊始.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拯救民族于危亡、振兴民族于世界的历史重托。其执政治国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治国学说.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方向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赵晓 《理论参考》2008,(3):43-44
看上去未必那么规范.合乎经典的中国版宏观调控.更多带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却产生出喜剧效果。将中国推向最好的成长局面。  相似文献   

19.
刘春丽 《理论参考》2009,(11):31-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与动力源,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联,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与时俱进,对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再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红  黄德明 《学理论》2009,(5):103-104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晨最快的国家,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是制胜诀窍,而东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东盟也在不断地发展.并组成了“10+3”的合作形式,其中尤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得最好。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已很成熟.但多侧重于具体内容的分析,并为我们提供一些建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才是研究的目的。但是.这其中也有对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理论分析却不全面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本文试图从整体的角度,再一次认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